告别一年来的悲欣交集,汶川地震灾区迎来灾后的第二个年头。一些国家和地区的震后重建经验显示,灾后第二年更为关键。
在头一年重建规划的全面铺开和紧张建设中,地震灾区即已初现新颜。第二年里,基础设施和居民住宅将大量建成,家园会变得更美。
然而在第二年中,精神家园重建特别是心理重建同样关键。许多人觉得,有新房住,不少方面要比灾前还好,就足以抚慰心灵的创伤,好好过日子了。其实不然。研究显示,成年人的丧亲创伤在第二年有显著下降,但其悲痛与哀悼的伤绪却明显上升,心理上会产生难以名状的失落、孤独与忧郁,精神压力更加沉重。
灾后精神家园重建要比物质家园重建更加复杂、专业和缓慢,这需要灾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各种相关社会团体组织的大力支援。
灾后心理援助不但要求援助者有专业素质,更要求有长期而艰辛的付出。但在灾区,一方面,由于专业人员力量不足,导致一些非心理学专业人员涌入,操作了一些非专业化行为,反而“污染”了心理援助工作,给受援者带来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外部专业人员毕竟还担负着本职工作,其援助的长期性难以保证。这种短期流动性的援助效果不是很好。
在灾后第二年中,拟定心理重建规划确有必要。倘若针对目前灾区干部群众存在的一些现象和问题,在专家提供专业指导下,有关部门对灾后心理重建提出明确要求和具体部署,进而把心理学者和有关团体组织起来,有专业性、有计划地实施长期心理干预,灾区干部群众必定能够更好地度过这关键的灾后第二年。
直到今天,人们依然为之动容的是,地震袭来之时,灾区干部群众在第一时间开展自救互救,涌现了许多以顽强意志创造生命奇迹的感人故事、以无私大爱舍生取义的动人事迹,展现了中华民族坚强不屈的磅礴力量,在人类抗击天灾史上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一页。人们亦深信,在这关键的灾后第二年,在各方面的不断支持下,灾区干部群众也能够继续创造奇迹、延续大爱,学会抚平心灵的伤痛,在享受生活的惬意阳光中绽放出发自内心的灿烂微笑。
(责任编辑:高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