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哨所的战士们在瞭望哨上24小时值班 |
| |
在马路边休息的老乡看着从她们跟前走过的巡逻战士 |
| |
在海上全副武装巡逻的战士 |
“两栖巡逻兵”守卫一号界碑
记者昨探访全军唯一的“两栖连队” 巡逻海陆边防线一次 需3次乘艇 5次走陆地边界线
作者:郭媛丹 黑…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兴市,有一条河叫北仑河,河的南面就是越南。“一号界碑”巍然而立在此,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在这里,有一群两栖巡逻兵日夜守卫着祖国的领土与领海。
在一号界碑不足十米的地方有一个哨所——竹山港哨所。它成立于1999年1月1日。这个哨所既有陆地边防线,又有海防线,因此驻扎在这里的巡逻兵被称呼为“两栖巡逻兵”。
巡逻记录
陆地海上不同记者需要换算
据介绍,在他们管辖的边海防线全程巡逻,正常情况下需要5个小时,其中,3次乘艇、2次登岛、4次涉河、5次走陆地边界线、2次通过边境二级以上口岸。
为此,在船艇队采访时,总是听到两种不同的专业词汇同时出现——港口、潮水、海流、台风;攀登、灌木、坡度。许多数字记者也总是要先在脑子里进行换算,比如对巡逻路线就是这样介绍的——徒步12公里,海面10海里……
记者探访
站立船头纹风不动
昨天,记者登上了巡逻队的巡逻艇,立在船头看着水花飞溅,时间一长就觉得很头晕。而巡逻的战士却手持武器屹然不动地立在船头,纹风不动。“为了执勤的需要,经常组织战士在海上面进行抗晕船训练。”哨所的排长谭建军介绍,抗晕船训练开始,颠簸的巡逻艇上,官兵们摇摇晃晃,几乎无法站立,在这种情况下,官兵们必须保持一定的姿势,坚持下去。
绑在艇上练习瞄准
难度更大的是官兵在船舷摇摆的甲板上练习射击。海上射击与陆地射击不同,原先在陆地上是射击能手的官兵,到了摇晃不定的巡逻艇上却常常举不稳手中的钢枪。
在陆地射击可以选择固定的支点,但在巡逻艇上不行,因此对射击的要求更高,为此,他们专门选择风浪大的时候,把自己绑在艇上练瞄准。
驾驶舱内感觉闷热
从哨所成立到现在,四级士官周诚一直驻守在这里,他在巡逻艇上负责驾驶工作。
在驾驶舱内,虽然从后面开着的门里能闻到海风的湿润,但身体感觉到的是闷热。“这里最高的时候能达到38摄氏度,有时候巡逻下来衣服都会湿透。”周诚说。
问到从开始到现在,海上巡逻有什么变化,周诚说最开始的时候,两国渔民常为捕鱼发生冲突。“哨所成立之后,我们开始有规律地巡逻,现在好多了,这种冲突很少发生。”
背景链接
一号界碑
北仑河的入海处竹山港是陆地和海岸线的交际处,向西是陆地边防线,向东则是海岸线。在记者的站立之处,外貌陈旧的“一号界碑”经历着风雨洗涤,碑高逾1.7米,横宽0.7米,界碑的正面是“大清国钦州界”的题字。
据记载,1890年4月14日,由当时的钦州知府与外国签署了“界约”,于此立石约界,按顺序编号,这一紧扼水陆交通的咽喉部,便成为第一号界碑的矗立之地。
“一号界碑”即将迎来它的第120个春秋,它见证了中国的繁荣发展。文/记者郭媛丹摄/记者黑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