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教育应当回归“人是目的”的原点

2009年06月01日19:2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青岛新闻网-青岛日报

  教育应当回归"人是目的"的原点

  --由初中直升高中的面试所想到的

  2009年的初中升高中提前选拔的考试降下帷幕,在人们还在对面试题目议论纷纷的时候,我却陷入了沉思。面对着这些由各初中学校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群体,面试却引发了我的思考与疑虑。

学生的表现是面试题目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还是教育的问题?

  一

  什么是选拔所期望的

  作为最早进入直升学选拔的学校,青岛二中从2004年起就进行了直升选拔的探索。从最早的笔试加面试考查,到现在的纯面试考查;从重学科知识的考查,到综合素质的考查;从关注现实热点,到关注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的认知……这期间的变化正是学校对于教育自身认识与探索不断深化的过程。任何选拔方式与内容的变革,都必然表达着选拔者对于自身与对象的目的性的认知。虽然同处在基础教育,学校的教育也是千差万别,这种差别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获得印证。

  首先,选拔的方式决定了选拔学生的价值取向。青岛二中在这些年的选拔中,总是旗帜鲜明提出学生综合素质这样的价值取向,并不断地通过改进选拔方式,使学生的个性能通过这样的选拔得以展现。这种对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及主动发展的能力水平的确认正是体现了青岛二中在学生选拔中的追求。基础教育阶段在每个人的整体人生中都是打基础的阶段,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和发展而言,关系其一生的是学生良好的素质基础。二中如何去选拔学生,从根本上说是对于二中需要的是什么样的学生,以及怎样培养学生的价值取向的体现。青岛二中始终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把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奠定基础作为学校的办学追求。学校通过多样化的课程为学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环境,使学生在保持对学校生活的兴趣中保持学习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还为每一个学生创造了适合其个性获得最大化发展的机会与平台,使学生的独特智能品质获得最大的支持。学校把培养学生的智慧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努力创造更多的校内外实践条件,让学生在面对挑战解决实践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智慧增长才干。

  教育的责任不仅仅要按照教育规律的要求,实现对学生的最优化培养,还应当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通过持续不断的教育创新,为社会呈现具有引导价值的教育模式。在人类历史上,教育始终处在一个被动适应的地位上,教育对于人的培养以及由此所形成的育人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那些时代对于知识分子地位的认定。今天教育已进入一个可以为人自己生存与发展而教育的时代,"人是目的"已真正进入教育的现实范畴,而不仅仅是一种概念与意识。但是由于受制于传统教育价值观,人们还不习惯于去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与创造自我,还不能接受这样一种纯粹的教育。因此,教育必须在为学生创造一个好的未来的同时,引导更多的人去正确地认识教育,帮助人们不断改变对于教育的功利性的认识,实现对于教育模式的理想性选择,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二

  命题就是在诠释教育理念

  如何选人就是如何培养人的基本反映。与前几年的命题不同,今年青岛二中的直升测试命题又有了新的价值追求。从题目所体现的内容看,前几年的面试更多地引导学生关注时事,关注学生对于社会的热点与难点问题的认识、理解与新的思考,这样的命题的立意也是非常清楚的。那就是作为一个社会的人,每一个人都应当关注自身周围的事物、社会的各种现象,这使得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始终离不开社会的责任。但通过考察我们发现,学生在接受考查回答问题时,都是大段地背诵已经准备好了的内容,我们完全无法了解学生对于这些社会问题的自我的最真实的认识与感受。因而,这种题目为主导的面试就变成了对学生记忆与背诵的考查,面试失去了应有的意义。我想,我们教育的最为重要的目标是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就是要通过考查获得学生的最真实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而不是那些已经准备好的言不及衷的话。对于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要不要考查?答案是肯定的。但是如果我们教育能够关注学生生命个体的真实自我,教育的眼中如果有了孩子,那么,这样的教育就应当是回归了本质。因此对于青岛二中的此次命题,我们是这样理解的:

  1、教育必须关注人的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要。命题中更多地体现对于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要,虽然我们的命题似乎涉及了许多哲理性的问题,但是正是透过这些问题的考查,才使学生能够最真实地反映自己对于这些问题的认识,也使我们透过这些问题来科学地评判一个学生对于人生问题思考的程度。例如,有一道题目:哈佛大学的校训是: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更要与真理为友。谈谈你对"真理"的理解。(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为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这道题目真实的考查意图是学生对待真理问题的精神品质,并不要求学生回答什么是真理,学生也并不具备回答这一概念的知识。其实学生通过对题目的分析就可以真正理解这种命题的用意,那就是人们既要认识真理,又要探索真理,更要具有在权威面前坚持真理的勇气。这使我想起了这样一个事情,在中央电视台的"面对面"节目里,邀请了中国来自北大、清华与美国来自哈佛、耶鲁等两国名校各十名学生,主持人给出了"财富、真理、美丽、勇敢、智慧、权力……"等词,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喜好做出选择,中国学生大多选择"财富"、"美丽"、"权力"等词,而美国学生大多选择"真理"、"智慧"、"勇敢"等词,让人感觉奇怪的是中国的学生几乎天天在与真理打交道,但却漠视真理的存在,这是一个非常可悲的事情。

  因此,教育要尽可能地关注学生自身成长中的矛盾与问题,为学生创造一个更真实的成长与发展的环境,这不仅让学生获得了尊重,更能有效地避免教育中的形式主义的假大空,也为学生人格的健全奠定基础。

  2、关注学生思维的品质。在命题中,我们思考更多的是通过尽可能的简单方式,考查学生的全面素质,为我们科学选人提供一个更加准确与客观的评价。在我们每年的面试考查中,我们都会对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考察,而这也体现了二中教育的追求。对于一个学生而言,除了学生的人格修养外,能够支持学生终身发展的素质基础就是一个人的思维品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开放性思维品质都能够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的素质。如在今年的试题中有一道题目是:塞万提斯说:"失去财富是损失,失去朋友是最大的损失,而失去勇气则是损失一切。"这句话对你有什么启发?题目本身没有多少令人费解的地方,但是我们要求学生通过财富、朋友、勇气等关系的认识以及"损失"一词所形成的递进关系的理解,让学生通过科学的推理来形成自己对于这三者关系的正确理解。

  对于诸多事物之间关系和理解是最能体现一个人思维品质的。在面试的题目中几乎都涉及了关系,如智慧、知识和实践的关系,财富、朋友与勇气的关系,人格、道德与实践的关系等。对于这样的问题,许多学生还是找不到回答问题的突破口,往往是将自己准备好的内容生拉硬套,说了很多但不能很好地抓住问题的本质进行充分的论述。

  3、关注学生阅读的量与表达的量。学生回答问题的思路、角度和开阔度是能够反映出学生的表达量和阅读量。面试过程中,我们常常能感觉到学生表达所用词汇的重复与单一、所举事例的范围狭小。作为对优秀学生选拔的面试,关注学生阅读的量不仅是关注读书的数量,更是关注学生的读书的意识与习惯养成,以及在此基础上的思考的层次与水平。今天,由于严重的升学压力,使得初中阶段的孩子也无暇顾及课外读物和知识,更谈不到学生通过实践来获取大量的隐性知识。例如面试题: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每个人的心中都需要一个支点。你认为自己的支点是什么?它对你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在设计这一问题时我们给出了一个非常宽的思考角度,但是学生自身的局限还是相当大,其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应试的痕迹。学生关注的是书本的知识,而我们的问题则要考查学生通过阅读与思考所形成的对于事物的价值判断与选择。

  三

  教育应当为学生奠定知识、能力与生命质量的基础

  在整个面试结束之后,虽然感觉非常疲劳,但收获是很大的。面试使我们面对着来自不同学校的孩子们,能够通过横向的比较,客观评价学校的差异。其实,孩子们的差异都是由于教育所造成的。因此,我认为初中教育应当真正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入手,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努力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合他们成长的条件。

  1、在注重学生显性知识学习的同时,应当更加注重学生隐性知识的传导。中国的基础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的显性知识的学习,这是引以为自豪的事情。显性知识是前人在实践基础上对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认识与把握,因而学生有必要进行传授性学习。但是任何死记硬背的学习都只能使学生思维变得机械与僵化,使学生失去自主思考的主动性。应当如何学习呢?科学的方法也许可以弥补一些缺陷,那就是课堂教学应当尽可能多地创造学生思考与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尽可能多地经历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对于知识,世界经合组织在1996年发布的《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报告提出:知识可以分为四大类:其一是有关"是什么"的知识,属于描述事实方面的知识;其二是有关"为什么"的知识,属于探究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的基本原理方面的知识;其三是有关"如何做"的知识,属于操作、实验、技能方面的知识;其四是有关"源于何处"知识,属于寻找信息和知识源头的知识。隐性知识是学生必须通过更多的动手、亲身参与实践等才能获得,它是个人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感悟与体验,是个体差异非常大的知识。因而隐性知识是一种可以意会,但又难以言传的,每个人的拥有量常常要多于表达量。隐性知识的价值体现在:它的丰富极大地完善了人们的知识结构,使人们变得更加全面地认识事物与灵活地理解问题;它的获得使人们的思维模式建立起更多的知识的结点,思维应当变得更加灵活与开放。初中阶段是学生长身体、长知识,也是思维结构逐步完善的阶段,但是由于升学压力巨大,使得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技能性、实践性的活动。仅从我们的研究性学习的考查看,许多学生在初中三年竟然没有形成一份像样的研究性学习报告或者社会调查报告。因而,初中阶段的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时期,应当很好地设计学生的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设置的均衡,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均衡。

  2、为学生提供个性张扬的机会与舞台。在初中阶段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独特才能已经开始显露出来,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兴趣与个性特质,已经开始影响他们学科学习等的水平与质量。对于学生一生的发展而言,个性特质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最大动力,也很大程度上决定学生一生可持续发展的水平与能力。但是由于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自身所表现出来的对于个性的认识却是有一些偏差,这使得坚持自我、拥有个性,成为了不入流的事情。如今年面试题:"与其做绿洲中的一株小草,还不如做荒丘上的一棵橡树。因为小草千篇一律,毫无个性,而橡树高大挺拔,昂首苍穹。"请你对此作出评论。大多数学生在回答这一问题时,对小草大加赞扬,希望自己成为小草一样风格的人,而对橡树却不以为然。这说明个性的意识在学生的认知领域内缺少应有的位置,甚至缺乏正确的评价。

  自2001年实施初中新课程改以来,初中教育教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几年的直升录取,让我们可以管窥测豹。在学生发展的个性培养上,学校既缺少应有的引导,也缺少科学的课程设置。许多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课程或机会,往往因为中考考试科目的学习而被挤掉,除了知识、课本、考试、分数,其他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内容只能退到次要位置。因而加强课程的设计,努力创造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平台,是初中教育中应当尽力解决的问题。

  3、关注生命的质量,创造精彩人生的素质基础。作为对于人的关注,教育在关注人的自然属性的同时,要更加重视人的社会属性。教育只有真正达到了关注学生的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质量,才实现对于学生的本质意义上的关怀。今天知识已经成了一种纯粹的概念、毫无生命力的符号,这使得知识在人的生命中价值演变成了应试意义的追求。一个老师教好学生的知识已经是一个不错的老师,但是教的意义正在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生命质量的复加。在面试过程中,学生对于关注人生的问题的回答,让我深深地感觉到教育的缺失。

  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与发展的质量,非常重要的是学生自我认知与发展规划。在今年的面试中,我们出了这样一道题目:"你认为自己最与众不同的才能是什么?你在高中阶段准备怎样发展自己的这一才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一问题的回答是非常不好的,一是学生不知道才能是什么。二是不谈自己怎么发展,而是谈将来怎样发挥作用。一个初三的学生竟然不了解自己,更不知道应当怎样发展自己,这只能反映应试教育所造成的消极影响。

  社会教育观念、家长对于教育的期望,固然是教育必须认真面对的,但是教育永远不能失去对于理想的追求,教育的光芒永远是人类前行的明灯。只有把学生作为人来培养,其生命的能量才能得到极大的集聚。一个思考人生的人应当是一个成熟的人,在初中学生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教育在课堂以及校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和熏染,必将为学生造就搏击苍穹的坚韧翅膀。孙先亮

(责任编辑:郑江)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