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江苏公共财政滋养城乡文化“百花园”

2009年06月07日09:2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南京6月7日电 题:江苏:公共财政滋养城乡文化“百花园”

  记者田舒斌、郭奔胜、蒋芳

  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为引领,依靠较强的经济实力做支撑,江苏省通过不断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兼顾公共文化设施的硬件建设和文化艺术精品的软件升级,一张覆盖城乡、软硬结合的“文化服务网”徐徐铺展开来,而随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日趋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也在江苏城乡生动地演绎起来。


  “软硬结合”构建一张“文化服务网”

  家住惠河小区的闵先生,近日从家中走到无锡市博物馆,用了13分钟时间;家住嘉德花园的潘女士,每天散步到江尖公园,只需不到10分钟。

  “现在,无锡市区居民出门步行约15分钟,就能享受到公益性文化设施提供的服务。”无锡市文广新局社文处处长赵锋告诉记者,无锡正加大规划和建设力度,力争到2010年,在社区和乡村全面形成15分钟文化休闲娱乐圈。

  这个国际通行的文化圈概念在江苏各地流行起来。

  除了无锡,江苏各地文化设施建设同样亮点纷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市博物馆、规模超过悉尼歌剧院的无锡大剧院、投资3亿多元的江苏省美术馆新馆等,已形成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近日,记者在扬州市邗江区汊河镇文化站看到,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的大楼内设综合展示厅、多功能活动厅、健身房、美术培训室、音乐培训室、书刊阅览室和网吧等10多个公益性和经营性活动区域。宽敞的培训室内十几位村民正在听课,网吧里十几个年轻人正在上网。

  据了解,汊河镇文化站是2006年首批开放的省级标准化文化站。而像这样的达标乡镇文化站,江苏已有446个。即使在最困难的苏北农村,一个乡镇也至少拥有一个面积达500平方米的综合文化站。

  统计数据显示,“十五”期末,江苏全省正在使用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比“九五”期末增长19.96%。

  通过鼓励广大文化工作者创作“贴近百姓、贴近生活、贴近时代”的文化艺术精品,每年新创剧本100多部,每年有30台剧目搬上舞台。歌舞音乐剧《茉莉花》、昆剧《1699桃花扇》、现代京剧《飘逸的红纱巾》、电影《南京!南京!》等一批作品,受到观众欢迎。

  在大剧院里听交响乐,在博物馆里看画展,在古戏台品昆曲,在文化站上网冲浪,在农家书屋博览群书……已成为江苏百姓的一种常态的文化生活。“形式与内容相结合,软实力与硬载体互为补充,这张文化服务网大有可为。”江苏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文化厅厅长章剑华说。

  转型升级,文化工程惠及城乡

  每到傍晚,在金坛市指前镇城头村的篮球场上,金坛市锡剧团的演员们开始动手搭戏台,下工的村民们越聚越多。在镇另一头的东浦村,业余腰鼓队和健身舞队的队员们也正忙着排练、化妆、试服装。

  “我们这儿既有专业院团送戏下来,也有村里业余艺术队的自娱自乐。比如腰鼓队队员就是村民,文化站帮忙培训一下。类似的文艺队镇上已经有8个了。”指前镇文化站站长王海松兴奋地告诉记者,村里放电影、演小戏、文体比赛月月有,加上农家书屋和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

  2006年起,江苏省将文化惠民列入省委、省政府的实事工程,积极开展“送书、送戏、送电影”下乡活动,近三年共送书195.6万册,送戏8159场,送电影34.3万场。

  除了“三送工程”这样的文化大餐,基层各具特色的“土菜”同样受到城乡百姓欢迎。

  从2009年4月起,南京市投资百万元,启动了“公益交响音乐会”高雅艺术欣赏活动,一年内每月安排一场演出,市民可免费欣赏交响乐演出和听交响乐知识讲座;吴江采取“十镇联动”形式,10个镇各排演一台节目,先在本镇演出,然后再去其他镇互演;江阴则把文艺节目制成菜单,让老百姓从被动接受变为自己“点菜”,变“演什么看什么”为“点什么演什么”。

  “除了这些传统形式创新,江苏正在推行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堪称公共文化服务的"升级版"。”江苏省文化厅社会文化处处长谷峰告诉记者。

  据了解,“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以数字网络为纽带的新型文化服务,目前基层服务点已覆盖全省1000多个社区和1.7万个行政村,城乡居民在这些服务点可免费上网,享用国家文化信息资源中心和省文化信息资源中心专门提供的优质文化资源。

  “与江苏经济发展方式要不断适应新变化、新挑战一样,公共文化服务也需要转型升级。新媒体时代的新型公益文化服务,将很快进入江苏的城乡家庭。”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长杨新力说。

  财政“到位”换文化增值增效

  近日,来自南京艺术学院的小陈在南京博物院展馆前领到了免费门票,电脑系统显示他是当天第1573位观众。这是小陈今年以来第6次来南博参观,从文物中吸收传统文化元素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免费大门敞开后,很多同学都把博物院当成一本可以走进的教科书。”他说。

  目前,江苏已有174家公共文化场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而成本激增是普遍现象。为确保群众的文化“福利”不打折扣,江苏省财政设立专项资金,补助免费开放重点单位的门票收入减少部分、运转经费增量部分及重大维修和改陈布展等所需经费,并对免费开放效果好的地区给予奖励。

  省税务部门也明确了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一年来,仅中央和省级财政就为免费开放场馆补助近亿元。

  这样的投入值不值?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心中有笔账:以南博为例,免费开放后,财政投入增加20%,但参观人数却涨了60%,2008年参观人数达到65万人次,撬动效应达到1:3。无论看社会效益,还是算经济账,免费开放都提升了公共文化设施的综合价值,也让越来越多的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文明素养。

  江苏人均GDP已超过5700美元,而根据国际经验,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居民的消费结构就会发生显著变化,精神文化消费比重将迅速提升,意味着社会公众的文化需求也将大幅提高。

  “江苏公共财政舍得向文化领域投入的同时,还积极探索公共文化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吸纳更多的社会资金,让文化这块园地洋溢着更浓的芳香。”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说。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