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新娘滨滨这几天一直打算购买一把安全逃生锤给老公随身携带。“他是保险业务员,每天坐公交车跑业务,以后真遇到危险时马上就能用!”成都“6·5”公交车事故后,网上出售逃生锤的生意一下子火爆起来。(6月10日《海峡导报》)
成都公交大火烧出了热销产品——救生锤,这显示出民众渴望安全的脆弱心理。
其实,成都“6·5”公交车事故伤亡惨重,表面上是因必备的救生锤“不在岗”,而实际上缺乏安全意识和防范措施才是真正原因。
每一次公共安全事故之后,民众都会因后怕而寻找自我防范办法,但往往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比如,防“非典”期间,就有不少民众抢购白萝卜,“5·12”大地震后,当时很多市民抢购地震应急包,等等。这种抢购现象有两个特点:一是往往由传言或误读媒体信息而起,即使不科学没必要,民众也要跟风,生怕万一管用没抢而后悔;二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抢购的劲头没了,对必要的防范常识也没兴趣,重归安全盲区。
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民众没有一个安全依靠,换言之,民众的安全意识提高有赖于社会有关方面建立一种长效机制,包括对民众进行安全教育。应该是制定科学完善的预案之后,再积极主动地向民众提供有效服务,而不是民众有了某种自发行动后,才去说教评判。
以救生锤为例,所谓网上热销不过是商家的一种炒作,目的是赚钱,而真正让救生锤管用,还需要政府和有关方面强化必要的安全投入,这里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有效的安全教育和训练,只有给民众心里放上一把救生锤,安全防范才会有基本的保障。(董宏达)
论
众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