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守望相助让疾病望而却步 记奋战在流感防控一线的工作人员(图)

2009年06月12日08: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你们是中国人民,也是我自己心中的英雄和楷模!”———这是我国内地首例输入性甲型H1N1流感患者包雪阳治愈出院时,对四川省成都市传染病医院的全体医护人员的赞扬和感谢。

  包雪阳的这句话,发自肺腑,充满感激。在整整8天8夜的隔离治疗中,他从高烧不退到体温正常,病情的每一步好转,都凝聚着医护人员的汗水和辛劳;从恐惧抵触到积极配合,情绪的每一点变化,都归功于白衣天使的体贴和关爱。

  连日来,随着我国内地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多,各地医疗、疾控、检验检疫等各条战线的工作者紧急动员,奋起应战,确保实现甲型H1N1流感的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他们用坚定执著的职业操守,捍卫着人民的生命健康。


  “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

  成都市传染病医院近日一直流传着一个“故事”:负责治疗包雪阳的主任医师何盛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居然在椅子上睡着了。因为救治工作十分紧张,何盛华已连续多日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包雪阳的实际住院治疗时间是8天8夜,但医护人员为此却付出了成倍的时间准备和忙碌。清理病房、划分区域、转运病人、配备药品……虽然成都市传染病医院事先开展过一次大规模的甲型H1N1流感防控演练,但到了真正确认接收患者的5月10日晚上,“特护区”的护士仍然一宿没有合眼。

  在定点收治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福建省福州市肺科医院,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也在日以继夜地忙碌着。

  5月31日,福建省公布了第4例输入性确诊病例疫情信息。患者于31日凌晨被转运至福州市肺科医院。在患者住院后不到1小时,省级专家组就赶到医院,进一步对患者进行检查、会诊,再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很快做出了诊断。

  福州市肺科医院副院长林钟轩说:“流感传播的特点决定了我们必须和时间赛跑,24小时处于临战状态。”

  “大家安全我们才安心”

  5月1日,香港报告发现首例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与这名患者乘坐同一航班的人员中有多人进入广东。从这天起,广州市疾控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科科长刘于飞的手机基本处于24小时“忙线”状态。

  为寻找与流感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并动员他们进行医学观察,刘于飞和他的同事们经常要在全市开展“寻人排查”。他们就像承担着特殊使命的“侦探”,千方百计地寻找密切接触者。

  端午节前,广东省发现第三例确诊病例,患者李某从国外回来后频繁外出活动,乘坐多种大众交通工具,不仅忘记了搭乘机场大巴的班次和乘车时间,搭乘出租车时又没有保留票据,还搭乘了四趟公交车,这给疾控人员出了一个大难题。

  广州市疾控人员在患者李某曾经去过的婚纱摄影店调查时发现,有多名员工出现发热或流感症状。刘于飞迅速安排采集他们的咽拭子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并在短时间内判断出了我国首例二代病例,同时将其他有相似症状的季节性流感病例筛查出来。

  对于已在疾控战线工作20多年的刘于飞来说,类似的问题经常发生。甲型H1N1流感在内地发生后,刘于飞承担起与当地各部门协调沟通的职责,他的手机每天都要拨打、接听上百个电话。甚至有几次深夜里,为了联系找人,他一边打手机,一边记录,等到1个多小时后,在微波炉里热的晚饭早已变凉变硬。

  “我们的工作就是如此,大家安全我们才安心。”刘于飞说。

  “我们一直在你身边”

  福州市肺科医院接诊的甲型H1N1流感患者中,有个一岁多的患儿是全国年龄最小的患者。根据儿童病情变化快的特点,福建省专门派驻省级儿科专家到医院,做好急救的充分准备。

  因为孩子接受隔离治疗,患儿的父母起初十分焦急。但当他们得知医护人员给孩子买玩具,陪孩子做游戏,对孩子进行24小时轮流照看时,他们的心安定了。

  “为了救治患者,许多医护人员都把家抛在一边。”林钟轩说。

  从5月24日对上海市首例甲型H1N1流感患者实施治疗以来,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共收治7名患者,10名医护人员在隔离病区连续工作了2周,送走了4名康复患者。

  病人迅速康复的背后,是医护人员的默默付出。为了做好个人防护,医护人员每天穿着外科短袖短裤、白大褂、防护服,戴鞋套,还要进行大量的操作,一天下来,贴身的衣服早就浸在汗水里,即使在有空调的房间内仍似蒸桑拿一般。摘下口罩后,他们脸上的痕迹久久都无法消除。

  除了常规诊疗,医护人员还要不时对出现心理波动的患者进行心理辅导。“当病人感到孤独、烦躁的时候,医护人员会告诉他:我们一直在你身边。”主管医生殷科珊告诉记者,他们中有不少人参加过非典防控工作,经历了多次培训和实战演练。

  6月3日下午,出于避免交叉感染的考虑,医护人员只能通过视频系统目送3名康复患者离开。电子屏幕的那一端,康复后的患者面带微笑,频频用手势向他们道谢。

  那些道谢的手势和表情让医护人员们欣慰、感动。这些康复患者,不仅让医护人员看到了自己工作的价值,也更让所有人看到了生命在守望相助下绽放的力量。这种力量,筑成一道坚不可摧的精神屏障,让疾病望而却步。

  据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