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农村养老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朔州推行65岁以…

2009年06月13日03:2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山西日报
  时间:2009-06-13 02:49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 手机读报

  朔州市作为全国首家对农村老人成建制推行“普惠制”生活补助的地级市,在一年半的时间内,将受惠范围由两个区扩展到全市,人数由40581人扩大到119716人,财政投入由730.4万元增加到4309.8万元。


  有关专家认为,由政府主导的养老模式将开创一个农村养老新纪元。将农村老人成建制、全覆盖地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是对几千年来中国农村固有养老模式的制度性变革,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破冰:给最弱势的群体最及时的关爱

  2006年朔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32.4亿元,增速全省第二;财政总收入51.4亿元,增幅居全省第一。但朔州市没有把新增财力投向楼堂馆所,而是于2007年7月1日启动了“65岁以上农村居民生活补助保障制度”,对年满65岁的老人每月发放30元补助金。问及初衷,时任市长现任市委书记的田喜荣这样回答:“孝为百行之冠、众善之始。在以家庭养老的传统模式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下,中国现行的农村养老制度是最薄弱的环节,所以我们要把公共财政的阳光洒向这个最弱势的群体,最能引风气之先的领域。”

  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编著的《人口学词典》上这样注解: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人口所占比例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10%,或者65岁以上人口达到或超过总人口数的7%时,这样的社会即称之为“老龄社会”。根据我国公布的数据,我国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时代。而国内现有的养老保障制度覆盖面有限,惠及8亿多农村人口的养老制度更是处于探索阶段。长期在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广大农村,福利保障制度欠缺、“4-2-1”家庭的出现、青壮劳力外出务工增多等诸多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养老困境更显突出,面临的问题更多。

  朔州市153万多人口中65岁的农村老人有近12万。该项制度2007年7月率先在朔城区、平鲁区试点时,人们就有疑惑,该项政策为什么会限定在65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呢?对此,朔州市民政局局长孙慧民介绍,市委、市政府经过调研发现,65岁是一个“分水岭”,65岁以下的农民多数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可以种地或外出打工,收入较有保障;而65岁以上的农民多数丧失劳动能力,收入减少,健康状况下降。农村老人壮年时的积蓄多为子女上学、成家、建房倾囊而出甚至负债;现时绝大多数生活拮据、缺医少药、贫病交加。采访中常听到这样的顺口溜:“回家一盏灯,出门一把锁。小病忍一忍,大病拿命扛。”农村老人面临的是身心两方面的困境。

  运行:社保专户,直接到人

  光有好的政策还不够,还要看能不能落到实处。为了保障这项“德政”顺利执行,市县两级政府将所需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据朔州市财政局负责人介绍,“补助所需资金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承担,比例为5:5。”

  为实现全市覆盖,去年市级财政对右玉县采取了7∶3分摊的照顾,对纯农业县应县则全额补贴。今年则只对应县进行全额补贴。目前,上半年的资金发放已经完成资金统筹,进入发放程序。

  2007年上半年朔州市首先在朔城区和平鲁区进行了试点,去年实现了全市农村的全覆盖。他们对补助对象的审查、审核、审批,资金的发放,督查等环节,自下而上制定了一套严格的操作规程,由公安、财政、民政、审计、物价、金融等部门分工负责。只需要满足具有朔州市农村户口,年龄65岁以上两个条件,就可享受此生活补助。符合条件的老人须以家庭为单位,向所在村委会提出申请,公示无异议后再上报乡镇,乡镇审查后报区民政部门审批,市民政部门审核备案。同时设有举报制度,接受群众监督。范围内的优抚对象、五保户、低保对象、在乡老党员仍可同时享受该项生活补助。补助所需资金实行“社保专户”管理。市区补助资金须先统一上划到市级财政社保资金专户,实行市级统筹后,再将资金注入到区财政社保专户。补助对象凭《领取证》《身份证》或《户口簿》和农村信用社发放的有关证件,到指定农村信用社领取补助金。同时,此项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可随时将符合条件的老年人纳入补助范围。平鲁区北坪村村委会戎占银负责的这一片共有104户600多人。他告诉记者,年前他协助镇信用社人员把补助金发下去;一过春节村里就开展了65岁以上老人人数的重新核定工作,死亡的停止发放,新增的进行了审核。目前他的片上65岁以上老人有36人。全村像他这样的片长有8人。

  “为了做到公平公正,我们将补助名单在《朔州日报》上进行了全员公示,并公布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市低保中心主任兰建将介绍启动时的情况时说。随后他们还根据举报,查实后将不符合条件的人从补助名单中取消。

  反响:小钱起了大作用

  北坪村是平鲁区2002年异地开发建起的移民新村,据该村管委会党支部书记付新瑜介绍,全村由67个偏僻山村的5506名移民组成,村里65岁以上的老年人就有457人。

  端午节后,记者来到了该村72岁的善贵成老人家,他和67岁的老伴廖玉梅都是65岁以上补助制度的受惠者。心智不全的儿子在儿媳出走后也离家而去,家里只剩下老两口和11岁的孙女善志婷。当谈及补助金的事儿,善老汉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你说五保户吧,是无儿无女;老军人吧,是给国家做出了贡献。咱们啥功劳也没有,也有子女,政府还每个月给30块。发下这点钱来,也能解决点生活上的问题,买肉,买点鸡蛋、牛奶。还剩下点,给孙女买点笔和本本。”已读三年级的善志婷在去年底的考试中,在全班54人中排名第三,一直是全家人的骄傲。78岁的王世新老人和77岁的老伴陶英的安排是,拿出两人补助金的一半来购买糯米、红枣、八宝粥等,另一半则作为备用的医药费。“有了政府给的这点钱,少跟娃娃们张口了。”75岁的王应把这部分钱除了购买糯米红枣外主要用于给身体不太好的老伴郝玉英支付每天2斤的鲜奶钱。

  记者又来到朔城区新官坡村85岁的朱彪家中。老人还记得两年前朔州市在新官坡村启动了65岁以上农村居民生活补助保障制度时,他从时任市长的田喜荣手里接过了90元补助金。柜子正中间摆放着老人27岁时的军装照。据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朱占文介绍,老人是1945年参军的老革命,参加过抗美援朝,除了耳背身体还算硬朗。69岁的老伴王秀英患有高血压,常年吃药,发放的补助金主要花在了看病上。同村79岁的李贵生、尹素娥夫妇也是主要把补助金花在了改善生活、支付医药费方面。“子女们也都接济呢,但还是不如自己手跟前有点钱花着方便!”

  戎占银是平鲁区北坪村村委会的一名片长,他说:“别看钱不多,对于村里的老年人来说能起大作用。子女们各有各的负担,很少给老人们钱,老人们全凭这点钱哩!而且对老人们心理上也是个安慰!”一位子女说:“现在老两口自己也有了"工资",看病和生活有了基本的保障,当儿女的也安心了许多,有富余时还给孙娃娃们买点小东西。当然,我们该给老人的钱还要给。”

  对于这项“低标准起步、成建制推行、全范围覆盖、动态式管理”的农村养老“普惠制”,市委书记田喜荣说:“每月30元虽然不多,但维护的是老年人的人格尊严,引导的是敬老爱老的社会风气,解决的是稳定和谐的大问题!”

  安玉 崔金鑫 王华栋

  (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