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环保官员举报化工企业污染

2009年06月15日02:4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京华时报

  今年5月底,江苏省扬州市委批示,要求坐落在其下属县级市仪征市内的部分化工企业限期整改,并作出搬迁计划,以解决长期以来“废气扰民”等系列环保问题。

  这些问题的曝光,起因于仪征民间人士多年来的不断上访;问题的解决,主要归功于媒体对此事的关注报道。

  仪征市市民“呼吸废气”即将成为历史。而对众多发展中的城市而言,仪征提供了一个样本,经济繁荣与环境保护的博弈,是这些城市终将面对的问题。

  废气侵城

  西南风吹弯了家佳乐饭店门前的荒草,老板秦锦海站在门口,抬头就看见了化工厂红白相间的烟囱。

  随风而来的是一股难言的恶臭。他跑进厨房,借饭菜香气,冲淡废气的味道。饭店内,原本高声谈笑的客人,匆匆起身,紧关门窗。

  “饭店开了4年多了,经常有这个味道,麻木了。”秦锦海说。

  家佳乐饭店位于仪征市农歌村金庄组内。小村向南约1000米,即为废气的源头,江苏优士化学有限公司(下称优士)。

  金庄组共有村民100余人,因邻近化工厂,全村深受化学废气困扰。村民们称,废气闻起来令人两腿发软,呼吸困难。而自2004年优士等化工企业投产以来,这种废气便时常笼罩小村上空。

  受废气困扰的不仅仅是金庄组。优士向北约2000米,是农歌小区居住点。小区内的居民反映,他们一样可以闻到废气的味道。

  农歌小区附近,有一处2002年建成的商业小区,名为镜湖花园。但因随后的废气扰民,小区的入住率持续低迷。

  西南风起时,废气在穿越金庄组,飘过农歌和镜湖两小区后,继续向仪征市内前进。

  在市内的迎江西村小区,居民们习惯每年更换一次纱窗。金属制纱窗总因废气侵蚀而风化。有居民称,深夜废气肆虐后,清早开门,会见地面落有一层黄色颗粒。

  仪征市民称,因化工企业的地理位置,市民们闻到废气多与风向等气候条件有关。近几年,工厂治理后废气传出频率有所减少,但仍时常可闻。

  5月31日傍晚,废气又一次袭来。

  家佳乐饭店内,秦锦海再次关门待客。

  镜湖小区内,业主王先生匆忙结束了散步,向家中跑去。此前,他刚刚在二手房网站调整了房屋售价。他想卖出所购的镜湖小区房产。售价已调至市价一半,但仍无人问津。

  疾病困扰

  仪征市民普遍担忧:废气正在侵害他们的健康。

  迎江西村小区内,居住者大多为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下称仪化)的退休职工。老人们称,自2004年优士等化工厂落户仪征后,便时常听到亲友患上支气管炎甚至肺癌的消息。

  仪征化纤厂退休干部蒋仁光的爱人2005年因患肺癌去世,年仅59岁。医生告诉他,“空气污染”是他爱人患病原因之一。

  除了癌症,支气管炎和哮喘等呼吸道疾病更为常见。迎江西村小区内多名老人称,“废气侵城”之后,他们开始患有轻重不一的呼吸道疾病。

  疾病的人群不光是老年人,幼儿也成为病魔纠缠的对象。原仪化幼儿园园长张莉的孙子阳阳,1岁时被确诊为支气管哮喘。此后,阳阳病情不断加剧。2007年,南京儿童医院确诊,4岁的阳阳患过敏性支气管哮喘,过敏物体为灰尘。

  张莉从幼儿园了解到,和阳阳年龄相近的多名幼儿,均患有轻重不一的鼻炎、哮喘等病症。

  肺癌和呼吸道疾病盛行,均在优士等化工企业落成之后。仪征市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巧合。

  来自仪征市两家主要医院——仪征市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数据显示,自2004年化工企业投产后,癌症和呼吸道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其中,仪征化纤医院数据显示,2002年呼吸系统癌症住院人数为39人,而到2005年对应数字已变为151人。

  2002年,仪征市人民医院统计的当年呼吸系统住院人数为1512,此后数字逐年增长,2007年这一人数激增至2857人。

  据了解,优士的排放物中,含有四氯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均是学界公认的“对人体有致癌可能”的化学物质。

  仪化医院原副院长朱达泉称,化学污染是不是造成肺癌等病症的诱因,需要经统计学等严密的科学论证。但地区疾病发病率上升,开始于化工企业投产之后,这是明确的事实。

  化工结缘

  仪征位于长三角冲积平原顶端,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上世纪70年代末,全国最大的化纤和化纤原料生产基地仪征化纤工业联合公司落户仪征,极大程度上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繁荣。随后,全国各地的技术人才来到仪征,参加仪化建设。在他们眼中,仪征是一个青山秀水之地。

  仪化的到来,使仪征变得富绰,曾一度引发周边城市的羡慕。而仪化因为产品固定工艺简单,对当地造成污染影响很小。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在这次合作中,配合完美。

  仪征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后,仪征市便先后引进了优士等两家化工企业。也正因为这两家企业的引入,扬州考虑到化学企业集中原则,最终将扬州化学工业园设在仪征。

  优士等两家企业,以生产农药产品为主,属于扬州农药集团。因工艺复杂,产品多样,它们在污染控制上,不再如当年的仪化那般轻松。

  在仪化老职工眼中,昔日的鱼米之乡不复存在了。在优士南侧,曾有千余亩高产水稻田。在化工园区规划中,水稻田属隔离带范围。工厂投产后,因污染等因素,昔日的高产稻田无法耕种,当地农民只能种植油菜等短收作物,且产量低迷。

  记忆中的胥浦河也不再复往日清澈。优士等企业投产后,因园区无专门的污水处理厂,2008年以前,园区污水由仪征市的生活污水处理厂——荣信污水处理厂处理。

  2005以来,仪征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显示,化工园区部分化工企业出厂污水COD居高不下,导致污水处理厂尾水排放经常超标。当地居民告诉记者,沿胥浦河两岸的大量绿化树木,难以成活,经常被迫更换。

  2008年年初,仪征青山污水处理厂建成,专门负责处理扬州化工园内企业所产生的废水,处理后的废水直接排入长江。

  记者从仪征市环保局了解到,该污水处理厂因排放物磷严重超标,自建成至今仍未通过环保部门验收。

  污水排入长江后,一路东流,流向位于下游的扬州。据了解,扬州的饮用水取水口,距离青山污水处理厂的排污口仅几十公里。

  因为对生态的破坏,部分仪征市民开始质疑,这两家扬州的化工企业为何离开扬州,“远嫁”仪征。愤懑的仪征人,为了寻找平衡,编民谣称“仪征吃废气,扬州喝废水”。更有市民在网上戏称,“我住江之头,君住江之尾,日夜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仪征市民称,扬州化工园的污染,不再仅仅是仪征的问题,污染范围将会扩大。

  即将搬迁

  仪征的化工企业带来的环保问题日渐尖锐化后,众多仪征官方和民间人士,开始向上级单位反映问题。其中包括仪征环保局原党组书记侯宜中。

  今年5月,新华社对此事进行报道后,仪征成为舆论焦点。仪征环保局内部人士表示,对于扬州化工园废气等问题,环保局可进行执法监督,但因其特殊地位,一些“决定性举措”必须由扬州环保局下达。

  据了解,目前,扬州市委领导已经批示,要求污染企业立即整改。

  6月3日,扬州市环保局项目开发管理处处长鲍志高称,针对扬州化工园问题,目前扬州市已采取三项措施:首先,对扬州化工园重新进行规划,调整产业布局。其次,扬州市环保局和扬州化工园管委会,已经联合复旦大学和上海一家废气治理公司,为化工园区的废气制定处理方案。最后,扬州市领导已责令优士从人员、生产、设备三个方面加强管理,控制废气排放。

  对于污水问题,鲍志高说,青山污水处理厂虽然总磷超标,但其已能完成处理园区化工污水处理的任务,所以一直运行至今。目前污水处理厂已经再次组织专家技术论证,改善除磷工艺。

  对于仪征人所质疑的“选址仪征”问题,鲍志高称,当初选址主要考虑的是化工企业集中建设原则。当初曾考虑仪征或江都两者选一。江都附近有南水北调工程,出于安全考虑,而且考虑到仪征有仪化这样的大型化工企业,故而将扬州化工园落户仪征。

  鲍志高透露,扬州市领导已经明确要求优士在整改的同时,做出搬迁计划,远离仪征城区,“目前尚无搬迁时间期限,但时间不会太久”。

  博弈反思

  6月3日,污染企业将制定搬迁计划的消息尚未在仪征民间传开。仪征市民尚在忧心未来的生活。在这场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博弈中,环境保护一直处于下风。市民称,如不是媒体介入,问题可能一直拖延下去。

  在迎河新村小区,居民在小区门口贴出了标语,“要经济,还是要健康?”

  有市民提出,应将化工园区整体搬迁到连云港的海边或者无人山区,让仪征彻底与化工企业绝缘。也有市民认为,扬州化工园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化工园区投入的基础建设,解决的劳动力,都是良性的贡献。

  鲍志高认为,化工企业与城市的融合,要走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在“繁荣”的同时,更要“宜居”。

  在这场博弈的较量过程中,仪征开始修正自己前进的路线。今年5月,中国花卉协会将位于仪征市枣林湾的扬州芍药园命名为“中国芍药展示基地”。宣传资料中称,仪征人的目标是进一步打造好20万亩生态园,使之成为仪征乃至南京都市圈的“城市绿肺”。

  侯宜中:我是环保局的“叛徒”

  在江苏仪征经济与环保博弈的背后,有一个推动事件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是仪征市环保局前任党组书记侯宜中。

  因为“环保局前任领导”和“举报者”的双重身份,事件曝光之后,侯宜中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他给自己定性为“环保局的叛徒”。

  回顾3年多来的“上访”之路,他说,他一直希望从内部来解决内部问题,但“反映问题并不难,解决问题很难”。

  耿直老侯

  “我就是环保局的叛徒,哪有环保内部的出来举报环保问题?”

  初见侯宜中,是在端午节前一天,他正在南京的女儿家“躲风”。

  此时,新华社的报道《仪征:为何对污染企业“无能为力”?》刚刚刊发不久。侯宜中,一度深陷舆论漩涡。

  侯宜中今年59岁,皮肤略黑,两侧鬓角已然花白,但说话时声音洪亮,未见老态。

  说到兴起时,他习惯挥舞手臂,打起手势,或用扬州土话发发牢骚,以泄愤懑。

  “躲风”过程中的侯宜中,说话时用词谨慎,于严肃的表情中常常流露出无奈。他说,他从来没想做英雄,现在也不是英雄。他只想按照党的程序,在内部反映内部的问题。但没想到,突然间被媒体推到了前台。

  侯宜中在仪征出生,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1970年,20岁的侯宜中参军入伍,足迹遍布湖北和河南。和那个时代的许多军人一样,军队给他留下的烙印就是耿直、倔强和强烈公心。

  侯宜中出身于干部世家,爷爷是抗日时的军队干部,后来曾在仪征担任过副县长。其父也一直在仪征工作。家庭的教育,让侯宜中继承了红色年代的传统。

  1975年,侯宜中复员后在工厂工作10年,1985年进入政府工作。

  他反对特权,憎恨腐败,原则问题上“顽固不化,绝不退让”。也因为这个脾气,他得罪过不少同僚。

  2003年,侯宜中调任人大财经委主任,这是一个对老干部而言,比较优越的位置。然而,在人大工作的侯宜中,仍然秉承他“大声说话”的习惯。他曾反对仪征市委提出的“发展农药化工”,并且要求质询环保局长。

  “好几件事,可能我话说多了,就把我踢到环保局了。”侯宜中并不讳言他的恼火。

  不过,他说,调到环保局后,他查阅环保资料更为便利。扬州化学工业园存在的种种环保问题,进入他的视野。

  3年19次举报

  废气困扰、疾病担忧、生态破坏,一系列问题成为仪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冲突的焦点。

  自环境污染的问题发生后,当地居民开始通过不同渠道向主管部门反映问题。

  2005年,侯宜中从仪征市人大常委会调任仪征市环保局,担任党组书记一职。迎接他的,是市民们的一片骂声。

  “老百姓都在骂,说环保局在干什么,说我们失职”,在调任之前,侯宜中就关注过环境污染问题。在环保局工作期间,他了解了更多关于扬州化工园的情况。

  侯宜中发现,部分企业在未通过环保部门批准的情况下,自行建设项目,导致污染隐患。他开始加大对这些企业的执法力度。

  2005年8月至2009年2月,仪征环保局共对扬州化工园开出19张罚单,其中5张是因企业未批先建,4张是因超标排放有毒有害污染物,4张是因超标排放污水。

  2009年5月,饱受质疑的优士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从未因污染问题而被处罚过”,事实上,2008年,该企业就因排放有毒物质和污水超标排放而被两度处罚。

  此外,侯宜中发现,2006年,扬州化学工业园区批建时,国土资源部批准的园区面积为250公顷(2.5平方公里),而在扬州化工园现有规划图上,规划并开发的面积为6000公顷(59.97平方公里),仅工业用地,已达到近30平方公里,扩张近12倍。

  在屡次对化工园内的企业进行处罚后,2006年,侯宜中开始向上级部门反映问题。他逐级向扬州市环保局、扬州市建设局、江苏省环境厅反映问题。

  2006年至今3年多来,侯宜中向各级领导反映仪征的环保问题已累计19次,收集各类材料20余万字。

  回顾3年的“上访”历程,侯宜中总结,“反映问题不困难,解决问题太困难”。他一直认为,党内部反映问题的渠道是畅通的。

  曾有人劝侯宜中直接给中央写信,但被他拒绝了。他坚持要逐级反映,“一级级按照程序来”。

  看不见的“敌人”

  解决问题的困难程度,超出侯宜中事先预料。

  2006年,江苏省环境厅曾派出小组专门调查此事。侯宜中至今记得当时见面的场景。工作人员拉着他的手,对他的“监督”表示感谢和支持。

  “当时负责调查的副厅长和我见面,说一定责成扬州市环保部门解决问题。”侯宜中说,他一度认为,事件将在2006年画上句号。

  然而,调查组走后,事件便无下文。2007年,侯宜中退居二线,但职位的变化并未影响他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他说,并无人阻挠他反映问题,他的敌人都是“隐形”的。

  在扬州化工园污染问题难以解决的背后,隐藏着两重深层原因。

  一为体制原因,侯宜中说,扬州化工园行政上归扬州市管理,仪征环保局作为下级单位仅有项目初审权,而并无决定权,管理起来诸多掣肘。

  另外,他透露,扬州化工园主管环境的管委会副主任吴汛,其丈夫正是优士的领导,“按理说是应该回避,本来是猫抓老鼠,现在猫和老鼠一家人,怎么管”?

  除却体制上的障碍,另外一重原因是经济原因。据了解,扬州化工园是扬州市的支柱企业。仅优士一家,2008年即上缴税收2亿元。

  一名不愿透露姓名的仪征官员称,如果因治理污染而关停企业,无疑会对经济造成影响,“无论是扬州还是仪征,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结果”。

  侯宜中对当年引进化工企业的举措不满。恼火时,他偏激地称那些盲目引进化工企业的领导是仪征的“千秋罪人”。

  其实他清楚,他的对手并不是个别领导,而是整个只注重经济而忽略环保的政府部门。

  “盟军”与“孤军”

  在重重阻力下,侯宜中继续向上反映仪征的环保问题。

  2009年2月,侯宜中等203名仪征退休干部职工,联名向国家环境保护部致信,说明仪征的污染现状。

  他说,他并不孤单,众多退休老干部都对他的举动表示支持。在联名名单上,除环保局的前任领导外,还有仪征医疗、工商等主要部门的退休领导。

  这些敢于直言的退休干部成为侯宜中坚定的“盟军”。

  联名信很快得到环境保护部副部长潘岳的批示。

  随后,《中国环境报》的记者前往仪征采访,并于4月8日,在该报头版发表文章,刊登相关部门对侯宜中等人提出问题的答复。

  今年5月,新华社记者前往仪征采访,并作报道,仪征问题开始为国人所关注。仪征的环境问题,日渐明朗。

  然而,“盟军”的领军人物侯宜中,在家里却近似于孤家寡人。

  他的儿子儿媳均在仪征当地上班。与退休干部不同,他们和许多仪征在职官员一样,不愿提及环保问题,担心受到牵连,影响前途甚至丢掉饭碗。

  侯宜中的老伴也不支持他的“连年上访”,除了在被废气熏得受不了时,“废气一来,我就理解他了,他在做件好事”。

  侯宜中的老伴说,现在“环保问题”已经成了侯宜中的心病。

  这些年来,她看着侯宜中忙碌于此事,总是心疼又担心。“希望这次能有个结果,老侯心病去了,我们也不用担心了,皆大欢喜”。

  她和老侯一样,希望事情尽快画上句号,“会有结果的,对吧?”采访中,侯宜中的老伴反反复复问着同样的问题。

  心病痊愈

  带着“心病”的侯宜中,习惯板着脸,即便在女儿家“躲风”兼过端午节时,也难露笑脸。

  说到兴起,侯宜中抽出一根烟,刚递到嘴边,便被女儿“呵斥”。他略显尴尬,举手投降,赔着笑脸。直到此时,他才有点像一个退休之后颐养天年的老人。

  平素,他依旧黑着脸,话里话外都是污染的事情。那些污染数据,他倒背如流。反映问题这几年的种种记忆,仿佛已写到他的皱纹里。

  黑脸老侯终于笑了。端午节假期第一天,环境保护部环境监察局监察稽查处处长阎景军、华东环境监测中心处长徐亦钢,在仪征当地调查后,专程拜访侯宜中,并了解情况。

  6月初,侯宜中从记者处得知,优士将作搬迁计划。这让他很开心。

  作为环境保护一方代表,侯宜中表示,他也不希望化工厂关停,而是希望他们能在不扰民、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发展经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是一对孪生兄弟,不能分开”。

  随着事件向良性方向发展,侯宜中“心病”开始痊愈。

  然而,他也多了新的担心。

  此前,《中国环境报》报道中写了他的全名和身份,新华社记者因此找上门来。侯宜中后悔,他应该嘱咐记者用个化名。他说,用这种方式来反映问题,与他通过内部的初衷不符。

  随着报道不断转载,侯宜中名气越来越大,各路记者纷纷联络采访。

  侯宜中直言,“见到记者我是既开心又担心”,他开心的是更多媒体的介入,有助于督促问题更快解决。担心的是,随着他不断曝光,会给他和家人招来打击报复。

  东方卫视一名女记者要来仪征采访,联系侯宜中时,侯宜中在电话里嘱咐她“带个会打架的同伴,要会少林功夫”。他在用玩笑掩饰着自己的紧张。

  侯宜中坦言,事发后至今,并无人威胁过他,也无人利诱过他,但他还是为人身安全担心。

  除了人身安全,侯宜中没有别的担心。他说他政治没错误,经济没问题,别人挑不出毛病。“我敢大声说话,因为老子屁股是干净的”。

  这句话,已成为了这段时间他的口头禅。

  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京华网(www.jinghua.cn)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