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领跑,尽洒一路星光(组图)

2009年06月18日10:3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军报
  图①:以博士后为主力的科研团队在抗流感新型药物研究中作出贡献。刘征云摄

图②:军事医学科学院正门。刘征云摄

  今年入春以来,新型流感不期而至,全球告急。紧要关头,军事医学科学院出站留院博士后李松研究员带领课题组自主研制的抗流感病毒新药已进入二期临床。实验证明,此药对防控流感甲、乙型病毒的抑制作用远高于世卫组织推荐的特效药“达菲”。

  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军事医学科学院以其出色的成果再次成为该领域的“领头羊”。

  是什么让军事医学科学院屡屡在危急时刻不负众望,拔得头筹?带着思考,记者走进军事医学科学院。
采访中,听到频率最高的词语是“博士后流动站”,好奇中我们将目光聚焦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后培养之路。凝望那青萍之末的风生水起,记者仿佛听到了这座军事医学“殿堂”内年轻一代学者问鼎前沿科技的拍岸涛声。

  以“国家队”的标杆领跑“第一棒”

  2000多项高水平成果、我国卫生界迄今唯一的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发明一等奖,14名院士、160余名博士生导师、500多名硕导以及一批在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特色学科,无不印证着军事医学科学院“国家队”的雄厚智力资源。

  谁曾想,这样的“科研航母”在上世纪80年代也面临人才断档、高层次专家匮乏的危机。恰逢此时,军事医学科学院作为全国、全军首批设立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之一,迎来了海纳人才的历史机遇。如何用好这个演兵精武的平台,成为军事医学科学院科研传承接力、续写辉煌的关键。

  何处寻访千里马?院党委对此有着清醒认识——宁缺毋滥。作为“国家队”,军事医学科学院对进站博士后要求之高,在圈内有目共睹。记者翻开进站博士后的履历,国家“863”、“973”专项课题比比皆是,要想在这所军事医学“殿堂”内,登堂入室、安营扎寨,没点真功夫,势比登天。

  高门槛挡住了沽名钓誉者,却怎样让跃过龙门的“活鱼”搅活“科研春水”?院党委先后出台一系列博士后管理政策,实行院、所、导师三级责任管理机制,给舞台、定计划、压担子,对博士后实施在站目标管理和出站公开考核,严进严出,全程淘汰。据研究生处韩铁处长介绍,从去年至今,因创新能力受限,院里已先后劝退了3名进站博士后。动真格,让认真干事业者看到了希望,也让浮躁无为者猛醒自励。

  人才的高度决定科研的厚度,试验的精度决定科研的力度。为了让博士后练就博弈世界的技艺,近年来,院里自筹资金,相继建成仪器测试中心、GLP实验中心、高等级实验动物中心等实验室,引进了国内首台9.4T混合型串联傅立叶变换回旋共振质谱、星盈超级刀片计算机系统等大型仪器设备。全院科研、医疗用房总面积近33万平方米,科研、医疗仪器总值近7亿元。

  精良的试验平台、完善的培养机制、和谐的创新环境,加快了“领跑型”人才的“孵化”周期。从创立博士后流动站至今,该院先后有7人荣获何梁何利奖、7人荣获求是奖、11人荣获军队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奖,18人先后入选“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3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59人当选总后“科技金星、银星、新星”,药学流动站获得“全国优秀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称号。随着一大批带有“中国基因”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军事医学科学院的博士后流动站也成为享誉世界的科技“领跑者”。

  第 1 2 3页

   靠“八一队”的灵魂塑造“排头兵”

  作为享誉世界的军事医学“八一队”,如何将才高八斗、个性鲜明的各路精英凝聚在军旗下,转化成为我军军事医学创新服务的“排头兵”?

  采访中,一位院士把博士后培养形象地比作“聚变”和“裂变”效应。“聚变”,就是实现高层次人才的规模化聚集,让不同学科领域在军事医学的大背景下碰撞融合,产生更大的科研能量;“裂变”,就是通过对博士后在站培养,练就他们担纲领衔的本领,造就一批科研帅才和将才。

  1992年入站的博士后李松对此有深刻的理解:我军特有的团结协作、官兵一致的优良传统,军事医学科学院传承半个多世纪的和谐求实的学术作风,是吸引凝聚人才的灵魂,也是成就人才的沃土。李松出站留院后,发展建立了一套计算机辅助药物研究新方法,并被聘为国家“863”生物信息技术主题专家和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2007年,他在抗禽流感特效药物“军科奥韦”的研究中发挥了决定性作用。

  抗击非典、抗震救灾、防控流感,国家民族每每遇到坎坷激流,军人一往无前,舍生忘死的时代定格,通过媒体传遍千家万户,也拨动了大千世界亿万学者的心弦。军人的大爱大义和历史担当宛若座座丰碑,深深感染着学者们的拳拳报国之心。

  苏立红博士入站前在国内高校任教18年,已是某领域的前沿专家。她选择进站的缘由朴实无华却耐人寻味:“我从小就向往绿色军营,这里没有地方上一些学术单位的浮躁,可以静下心来为国家干点事。”

  与苏立红一样,绝大多数博士后走进军事医学科学院,就是看中了这里是一片成就事业的热土、是放飞理想的家园。目前,军事医学科学院承担着国家“973”、“863”、科技攻关计划及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级、军队级重大研究计划项目400余项,这些项目成为吸引博士后报效国家、建功军营的棵棵高大挺拔的“梧桐树”。

  第 1 2 3页

   用“全球化”的胸怀培养“领头羊”

  造就领舞世界的科技精英,除了一流的大脑、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方法、一流的管理,还需要一流的胸怀和视野。

  军事医学科学院博士后的培养,从起步伊始,就将目光投射到世界的大幕上,它以吐纳万物之势,追寻着世界天空上每一颗升起的晨星。

  赵毅民教授进站颇有点传奇。1992年在德国留学时,他通过《人民日报》海外版看到一则关于军事医学科学院在全国率先为博士后集中建造公寓的消息。而当时,该院教授们却仍住在筒子楼里。

  赵毅民从不足百字的新闻中读到的是军事医学科学院对创新人才的渴望和尊重,是打开国门的中国人热盼向世界科技前沿冲锋的胸怀。“这样的单位错不了。”赵毅民毅然放弃了国外优厚的科研和生活条件,选择了军医科作为施展才华的舞台。进站不到两年,他就在军用神经毒剂——梭曼的水解抗体酶研究中取得重大成果,被国际军事医学大会授予最高奖——“文肯奖”。

  留日博士任长虹在日本山形大学和东京大学研究模式生物时,常听丈夫提起军事医学科学院,每次说到那里朝气蓬勃的工作作风、严谨民主的学术氛围都心驰神往。抱着试试的态度,任长虹给军医科的张成岗导师发了一封邮件,询问入站事宜。

  在国外要通过秘书反复联系才能见到导师的任长虹,发现张导师当天就对入站的程序和她今后的科研方向作了详细回复,心中不禁涌过一股暖流,也更加坚定了她回国创业的决心。入站手续一上午就办好了,院里还为她补报了“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一等奖,并帮她建立起国内一流的线虫实验室。惊人的效率让任长虹颇有些不适应,当被问及还有什么困难,任长虹笑着说:“现在最大的不适应,是实验室里什么都要我做主”。

  军医科的“博士后流动站”在世界舞台上,大开大合地流动着智慧、流动着人才,也在思想的交锋激变中流淌着创新的洪流。不同学科领域,不同风格的学术思想在“流动站”里得到最充分的展示和尊重,促进了交叉学科、前沿学科的兴起和发展。在这里,“让想做事的人能做事,让能做事的人做成事,让做成事的人做大事”;在这里,博士后由一些单位人眼中的“高级打工仔”变成了响当当的“当家人”,所有实验室和仪器全时段对博士后开放,从课题申请、经费拨付、资源配套到生活保障,博士后都享受着特殊的待遇。留日归国博士崔承斌高兴地说:“这里的科研条件与发达国家相比毫不逊色。”结合出站博士后从事的领域和学科,军医科先后组建了40多个研究室和课题组,鼓励博士后担当研究室主任和课题组长,并广泛推行首席专家制和课题组长制,搭建起博士后成就事业的广阔平台。近年来,军医科先后招收留学归国博士30余人,与国外20余家相关机构建立了定期人才交流机制。建站21年来,军事医学科学院培养出博士后400余名,这些出站博士后如今活跃在国内外医学攻关的各个战场,60%以上成长为各级科研领导和学术带头人,95%以上正在担纲国家和军队重点课题。

  如今,博士后流动站,已经成为军事医学科学院为国家和军队培养科学家的摇篮。

  第 1 2 3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