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明代万历龙袍仿制成功 金丝线织成奢华无比(图)

2009年06月19日04:5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穿过的龙袍在苏州仿制成功。为了这件龙袍,苏州市缂丝名师王嘉良花了三年时间。据悉,仿制龙袍的原件是一件缂丝衮服,但已“毁容”。仿制品光日本进口的金线就用掉了十多桶,一寸寸拼接起来的孔雀毛用掉了3000多米,五彩真丝丝线达到了6斤,原料成本价值就近5万元。18日晚,这件仿制龙袍将启程送往北京。

  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穿过的龙袍在苏州仿制成功。为了这件龙袍,苏州市缂丝名师王嘉良花了三年时间。据悉,仿制龙袍的原件是一件缂丝衮服,但已“毁容”。仿制品光日本进口的金线就用掉了十多桶,一寸寸拼接起来的孔雀毛用掉了3000多米,五彩真丝丝线达到了6斤,原料成本价值就近5万元。18日晚,这件仿制龙袍将启程送往北京。


  明代万历缂丝龙袍仿制成功

  苏州名师还将仿制乾隆龙袍

  缂丝世家曾做清廷缂丝匠师

  据悉,王家为缂丝世家,曾祖王新亭身为清廷缂丝匠师,曾为慈禧太后缂制了“八仙庆寿”袍料和霞帔。此次朱翊钧皇帝的龙袍完成后,接下来,他们还将仿制清乾隆的龙袍。

  昨天上午,记者在苏州市相城区见到了缂丝世家第六代传人——王嘉良的儿子王建江师傅。工作室里,记者看到这件已经完成的大型衮服,金光闪闪,奢华无比,十二条孔雀毛织成的团龙欲待而飞。

据王建江介绍,衮服不同于一般意义上所说的龙袍,又叫“雀毛龙袍”,是用孔雀毛编制的团龙,最主要的区别是在袖子,衮服是大袖,是以前皇帝上朝穿的,而龙袍是马蹄袖,是皇帝日常穿的。

  “这是龙袍主要的面料,做了有三年”,王建江把一片像滚轴画一样的衣片铺展给记者看,“这片衣片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制作,今年5月份才完工”,长度有三米,宽也有70公分,整整做了三年。记者看到,由金丝线织成的龙袍衣片花团紧簇,奢华无比,一条条孔雀羽毛织起来的团龙在衣片上姿态各不相同,同时龙袍上还有大小的不等“寿”,“蝙蝠”,“如意”等。

  龙袍原件出土定陵

  据悉,这件已经仿制完工、不日在首都博物馆展出的缂丝衮服原件是明代万历皇帝朱翊钧(1573年-1620年)用的,全名叫十二章福寿如意缂丝衮服,至今已有400年的历史,1956年在定陵地下宫殿出土。当时衮服垫于尸体下面,已成残片,并黏合成块,色彩除原孔雀线与金线织的部位依稀可辨外,其余均呈深、浅等茶褐色。部分图案残缺不全,模糊不清。后经过专业人员装裱复样,基本恢复了原件的形制。但风化变质的龙袍并不能放在博物馆里示人。

  为了能再现灿若云霞般的古代丝织品,再现昔日珍贵文物的“芳容”和古人高超技艺,近几年来,首都博物馆的文物专家走遍大半个中国,寻觅合适艺人以还原历史,达到最好的复制效果。后来,经过工艺、制作流程等全方位的考察,首都博物馆最终选择苏州缂丝代表人物王嘉良承担复制任务。

  据了解,要仿制的这件万历龙袍身长136厘米,袖通长233厘米,袖宽55厘米,挂肩41厘米,下摆105厘米。衮服的纹样设计以日、月、星、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十二章为主题,以十二个团龙为主体,分别在正面三个、背面三个、两肩部两个、两侧两个,每个团龙内有一条龙,姿态有正、侧、升、降不同,鬃毛倒竖,生动有力。龙的周围均匀的饰有云头、海浪、金锭、海珠、飘带和八宝。初团龙外,龙袍上还织有256个“寿”字,301只“蝙蝠”,271个“如意”图案,寓意万寿万福。

  据王建江介绍,这件万历年间的衮服,是目前能见到的最早的缂丝服之一(明代以前,仅见记载而未见实物,明定陵出土两件缂丝衮服,另一件由于破损更甚,已无法复原),工艺要求高,图案繁复,加之原件破损严重,色彩已变成褐色。所以仿制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论要求制造工艺,还是图案、色彩,都要达到与明代的原件相一致。

  仿制最难在打样

  “那时,光打样就打了四次。”王师傅告诉记者,在仿制龙袍之前,图案尺寸都要事先打样,然后通过了首都博物馆的鉴定,才能开始制作,“难的是打样,样稿出来了,后面的制作就不难了,”因为是纯手工的,所以整个复制过程非常慢,样稿一通过,从2006年10月份开始制作,到今年六月份,已是近三年了。王师傅讲,缂丝不比刺绣,刺绣是直接在布匹或丝绸上绣的,而缂丝是一整块,以生丝做经线,各色熟丝作纬线,用“通经断纬”的技法织成,其不仅强度胜过刺绣,而且成品没有底料和图案的分割,整幅作品浑然天成。

  据悉,缂丝,又名“刻丝”、“尅丝”,意思是“用刀刻过的丝绸”,是苏州传统工艺一绝,发端于汉代,从唐人的日用包到明代的皇帝龙袍,缂丝可说是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这次的仿制工作,也不同于以往的修复,不仅缂丝“通经断纬”的过程中用力一定要适中,而且龙的图案也要用孔雀羽毛来编织。

  名师7次赴京研究织造方法

  王建江告诉记者,原料的特殊性十分考验缂织的功力,为了使龙袍整体质感更加细腻,这次缂织密度要求也十分高,纬度上一厘米需要100根线左右,经度一厘米也达到22根。此外,主体腾龙图案也不在同一平面,高低参差的立体感给制作增加了不少难度。为此,自己曾7次赴北京,研究龙袍织造方法。

  而孔雀羽毛原本比较短,只有一寸左右,一尺来长的孔雀线也是由五六根雀毛拼接而成。据了解,在制作这件龙袍的原料上也创下了以前不曾有的纪录,日本进口的金线用掉了十几桶,一寸寸拼接起来的孔雀毛用掉了3000多米,而面料采用的五彩真丝丝线更是达到了6斤,整个原料价值就近五万元。

  据王建江介绍,18日晚,他坐火车赶赴北京,将这件龙袍送到首都博物馆。

  据悉,接下来,他们主要就是要再仿制清代乾隆的一件龙袍。王建江表示,这件接下来准备仿制的龙袍为清代乾隆年间,全名叫乾隆缂金十二章龙袍,收藏于首都博物馆。“这也是第一次仿制,这次去北京也是顺便把图样拿回来。” 亓蕾 薛马义

(责任编辑:高瑞)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