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普洱“神话”一朝破灭 “科学普洱”成新章(图)

2009年06月19日07:2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经济参考报
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工人在用洗茶机进行鲜叶清洗。
柏联普洱茶庄园的工人在用洗茶机进行鲜叶清洗。

傣族采茶女在景迈山万亩古茶园里采茶。本报记者何璐璐摄
傣族采茶女在景迈山万亩古茶园里采茶。本报记者何璐璐摄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普洱茶

  本报记者 陈鹏   

  几个傣家少女在云南普洱市澜沧县景迈山郁郁葱葱的山岭间穿行,普洱茶最疯狂的时候,这里的千年古茶树园是商家必争之地,但现在,古茶树静静发芽,默默生长;傣族少女熟练地爬上古茶树梢,嫩绿的春茶随手可及。

  “现在我们对古茶树的保护很重视,不能随便乱采。”景迈山芒景村傣族姑娘刀玲说,眼下古茶价格每公斤卖到180元左右,价格在慢慢回升。

“很难回到前年800元一公斤的水平,但是250元没有问题———这应该是普洱茶的正常价格。普洱茶一定会重新火起来!”这个傣族姑娘充满信心。

  云南省大多数茶企、茶人都对普洱茶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既像是自己给自己暗暗鼓劲,也像是彼此宽慰共渡难关———无论如何,2007年下半年的普洱茶“雪崩”来得太狠、太猛。两年过去了,人们悬念犹存:拿什么“拯救”普洱茶?它还“有救”吗?

  “普洱茶前景差不了!”

  普洱茶乡普洱市,郁郁葱葱的景迈山芒景村1万多亩古茶树藏在澜沧县的密林之中,作为当地布朗族、傣族世代倚靠的物质资源之一,不少古茶树已经有1200多年历史,它们静立在群山之间,亲历和见证了2006年至2007年的“疯狂时代”———1公斤古茶叶价格飙升到600元,不少千年古茶树遭到毁灭性滥采。

  2007年下半年之后的普洱茶“寒流”让小小的芒景布朗村冷得直哆嗦。“我们开始思索古树茶的未来。”村主任南康说,芒景村当年成立了茶叶生产专业合作社,当地茶农都加入进来,以保底价格收购茶叶,确保农民利益;合作社对古茶树资源制订了一系列保护举措,如只采大茶树,不采小茶树,采摘之后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价格;对台地茶(茶园里人工种植的茶)也有严格要求,禁止使用无机肥,“一旦发现,我们就不收他的茶。”

  “普洱茶前景差不了!”南康泡上合作社生产的古树茶,边品尝边说。遭受茶市无情冲击之后,出现返贫的布朗人开始真正尊重被誉为民族瑰宝的古茶树,小小的布朗山乡渴望用理性与规范重振古树茶声威。

  在普洱城郊,龙生普洱集团的万亩茶园气势恢宏,这里的春茶采摘已进入尾声,正在忙碌的50岁茶农徐德荣告诉本报记者,龙生普洱靠及时采摘防治病虫害,而不是喷洒农药;到了11至12月,有机肥的使用会被严格监测,各个生产环节也被严格监控,“一旦发现农残超标,根本不让你出厂。”他说,普洱茶大跌的原因之一就是有的茶“不卫生”、“不清洁”,现在不一样了,普洱茶必须保证品质才可能重新走向市场。

  来自普洱茶城、茶市的反馈在支持这一判断,今年以来一些品牌普洱茶在昆明、北京、广州和上海等传统市场销量一直稳中有升,东北、西北等新市场也势头不错,“每天销量仍然保持在200至300公斤左右,虽然与‘疯狂期’没法比,但势头良好,老茶价格更没掉过。只会往上走。”来自浙江的茶商许某说。

  普洱茶跌落之痛

  回首以往,2006年的普洱茶狂潮来得太突然。首次将普洱茶提出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普洱茶专家、云南省社科院研究员史军超说,当时的热潮与台湾著名茶人邓时海的一篇《普洱茶》推波助澜有密切关系,他或许是率先掀起普洱茶收藏之风的第一人。

  接着是香港、台湾和马来西亚茶商的联手炒作,内地茶企心存默契、随机跟进,很快携手商家、学者、政府、作家、媒介不约而同吹出一个招摇的普洱茶神话。史军超回忆当时盛况,10元钱的勐海班章茶每公斤居然卖到1800元;下关沱茶厂的沱茶出厂价仅60元一公斤,市场上炒到400元甚至更高。

  在昆明,普洱茶店几乎一夜之间遍布大街小巷,但由于所谓“越陈越香”基本没有标准,不少人把两三年的新茶说成10多年甚至年代更久的老茶,几十元一饼的茶卖到几千元甚至上万元;更多的普洱茶开始涌入收藏界,各种“陈茶”到处贴满自制的“图标”,一些人将内飞、票号等商标影印浮贴在另一茶品上造假,如“建国砖一九四九”,“销法国盒装参香老砖一九六七”,“云南普洱茶砖一九六二”,“皇宫普洱王(茶砖)一九六二”等等应有尽有。据云南省茶业协会了解,当时20多个知名产品几乎都有假冒标签。

  轰动一时的案例有昆明盛迎千年贡茶、马帮进京百万天价拍卖古茶饼等等,业内甚至一度出现普洱茶证券论,即使云南省茶业协会的负责人也在为这一理论推波助澜;普洱茶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狂奔,各种热钱纷至沓来,当年大益普洱仅代理费就高达3000万元;普洱茶出口均价也由2005年的每吨4248美元上涨到2006年的每吨5766美元,据说当时在德国市场整整风靡了两个多星期。

  “真的疯了,明星、政府、企业、商家、作家,都涌进来……但气球吹大了肯定要破!”史军超说,2007年5月18日是转折点。央视专题片《疯狂的普洱茶》成了戳破那只气球的银针。雪崩开始了,普洱茶飞速坠落,人们惊讶于它居然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就遭到了市场、投资者、藏家的多重抛弃。“我记得2007年底,一度数千元一件的大益春茶直接掉到几百块都很难卖了!”

  在外界看来,普洱茶跌落有点“活该”,但这轮冰冷刺骨的寒流确实把茶农坑惨了,如2007年勐海有200多家普洱茶厂,2008年只剩下40多家,2009年尚不足10家;不少地方茶农出现返贫;更要命的,2008年春茶出现大面积“抛荒”,云南省政府不得不启动5000万元扶持资金救市。

  云南省普洱茶专家、云南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木霁弘认为,普洱茶坠落的重要诱因是“政府推手”出现很多问题,如推波助澜、缺乏耐心、没有严格监管市场、缺乏行业标准、没有长远的发展规划等等,“急功近利,急于求成,大范围发展扩展种植面积,产业不遭殃才怪!”

  云南茶马司集团负责人胡浩明则从市场的角度寻找原因,认为企业在疯狂期犯了一个致命错误:过分夸大普洱茶存放功效而忽略了常销策略,致使市场上陈茶供应不足,必然导致收藏与恶炒。“有的老茶简直是手榴弹,在几十拨人手里传来传去,价格越传越高,最后,肯定有一个人会被炸死!”

[1] [2] [下一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