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医改新方向:建立立体医疗保健体系

2009年06月25日02:3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21世纪网-《21世纪经济报道》

  余紫飞 / 文

  2009年4月,《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09-2011年)重点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引起了全社会对医疗保健体制的再次关注。

  作为医改的一个重要内容,如何在有限资源下,解决“看病难、看病贵”、整体医疗成本高、病人带病生活质量差等问题是近期医改的主要目标。

  伴随着2008年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初级卫生健康的一份报告的公布,越来越多的学者和管理者意识到,医疗保健体系实际上是一个从预防到诊断、治疗,再到康复和家庭护理的完整过程,要想有效分配医疗资源,预防与治疗必须要并重。

  飞利浦电子公司医疗保健事业部大中华区首席执行官张文明先生接受采访时说,在社会整体医疗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改善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降低患者就医成本,提高全社会的医疗效率的关键在于,树立“Care Cycle(完整关护周期)”意识,建立一套以患者为中心的,从预防到治疗,再到康复的多渠道、分层次、网络化的立体医疗保健体系。

  “医院过度依赖症”

  根据我国医改的总体目标,到2011年,我国要力争实现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全面覆盖城乡居民,基本药物制度初步建立,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得到普及。

  但是,截至到目前,我国依然存在“看病难、住院难、手术难”等问题,整体医疗成本高、病人带病生活质量差等问题依然困扰中国医疗保健体制的发展。

  这一问题的根本在于供需矛盾长期没有缓解,包括医疗资源供给不足与普通民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之间的矛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需求的多样性与供给的单一性之间的矛盾。

  事实上,医疗卫生体系的有效性与合理性,在全球各国都面临着不同的背景与挑战,是个世界性的问题。即便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也曾经走过不少弯路,其中很多问题的症结在于过度依赖医院(尤其是大医院)的医疗模式。

  这些国家的政府往往发现,在向医院投入了巨大的医疗开支,甚至建立了覆盖全民的医疗保障体系之后,民众健康水平的提高仍不令人满意,医疗保健体系的效率仍停留在一个相对较低的运作状态。

  现在全球越来越多的学者意识到预防保健对于提高社会医疗效率的关键性。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末发布的一份名为《初级卫生保健——过去重要,现在更重要》的报告指出,全球大量资源被用于治疗服务,从而忽视了可使全球疾病负担减少70%的预防和健康促进工作。这使得卫生系统不公平,缺乏连贯性,效率不高。如果不进行重大调整,当前勉强得以维持的卫生系统可能会被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大流行、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新出现的疾病以及气候变化的影响等日益增长的挑战所压垮。

  完整关护周期理念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只有当整个医疗保健体系的各个环节都以患者为中心有效地运转起来,通过有意义的、简单的创新解决方案,才能使人们少生病,少生大病,提高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效率,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健康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围绕这一的理念,飞利浦公司近期提出了“Care Cycle”。这一理念的核心是以患者为中心,把患者和医疗人员的需求纳入到对疾病的前期预防、早期筛查、医院诊疗、个人日常保健、家庭护理、康复管理等每个环节,通过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满足患者和医疗人员在整个周期各个环节的不同需求。

  “Care Cycle”的特别之处在于强调了加强早期预防以及日常保健、家庭护理等问题的重要性。事实上,许多疾病若能进行自我保健和及时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死亡率。

  以心脏病治疗为例,据上海瑞金医院院长助理、急诊部主任陆一鸣博士介绍,冠心病、心肌缺血等疾病往往都突然发作,绝大部分是发生在家里或是公共场所。因此,如何对心脏病患者在病发前进行筛查并做出早期预警,而当发病时又能在第一时间实施现场救助,以最快的方式得到最正确的有效急救,给入院诊治争取到宝贵时间,并为争取最佳预后、减少死亡率迈好关键的一步。“Care Cycle”能够帮助人们实现这个目的。

  另外,对病情控制后的康复与护理的指导,也是降低病死亡率、复发率的关键。目前,发达国家已经非常重视对健康和疾病的这种全面而立体的关怀理念,并且效果显著。在美国西雅图,院外心跳骤停的病人最后的存活率(指存活且不留后遗症)可以达到40%,远高于中国的水平。

  建立立体医疗保健体系

  为了实现贯穿全周期的立体医疗保健体系,民众教育和观念意识的转变、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建设、先进的IT技术的融入和来自医疗保健服务供应商的创新这四个方面的配合将是关键。在我国,前两方面的问题尤为突出。

  在转变观念方面,在对民众进行健康知识普及和教育的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医疗卫生相关的行政部门的观念转变。在此方面一个重要方向是,政策制定者要打破原来倾向于大医院的资源配置导向,重新审视资源分配结构,尤其还应提升整个社会对疾病预防、急救和康复方面的教育,加大相应的投入,甚至通过立法来引导医院和社会自有资金的在这方面的投入。

  以用于心脏病急救的关键设备自动除颤器(AED)为例。一般而言,如果心脏病突发病人在五六分钟之内得不到有效的救治,就很难挽回生命。上海市浦东新区浦南医院院长、脑神经外科主任刘卫东博士说,在日本,机场、购物中心、火车站,乃至大街上,AED都随处可见,而在我国,这种急救设备却难觅其踪。此外,国外对AED的推广和使用都是有法可依的,监管部门明确规定在人多密集的公共场所,都必须配备AED之类的急救设备,而中国目前还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

  另一方面,建立多渠道的“Care Cycle”机制也至关重要。目前,业界对于看病难问题有很多现实困惑,比如,为什么国内的民众一生病就要去大医院?为什么只是看一个普通感冒也要去三级甲等医院?造成这一医疗观念误区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国医疗体系中社区和家庭医疗渠道的软、硬件配置质量低,百姓对社区医院的服务质量缺乏信心,一个多渠道的医疗体系机制尚未建立起来。

  要建立多渠道的“Care Cycle”机制,首先是要在大医院的网络体系外,建立完善的社区医疗中心以及家庭康复中心。以心脏病患者为例,如果患者能在社区或者是家中对疾病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那患者的发病率就会减低、发病时的病情相对较轻、病情也相对容易有效地控制、 额外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也大大减少。

  目前,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并在政策的导向上不断往这个方向倾斜,把发展社区卫生服务作为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环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个遍及全民、近在咫尺、高质量、高效率的‘Care Cycle’一定会在中国医疗体系的建设中获得更广泛的应用。”张文明先生说。 

(责任编辑:陈天晗)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