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海上追梦人(之一):棉花的故事

2009年07月07日16:21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文/邰安德(Luis A. Tapia)(美国)

  海上追梦人(之一):棉花的故事

  邰安德说,他是想用摄像机告诉西方的观众,中国普通人的快乐与忧伤、梦想与挫折跟他们并无二致

  邰安德日前授权本刊独家发表他的数篇采访手记,其中记录了他眼中,如同当年的美国寻梦者一样,令人印象深刻的一群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上海梦”追寻者——海上追梦人。

  丁——更多的人叫她的英文名字“棉花”,是我在上海最早认识的朋友之一。她不过30岁左右,却在上海拥有两间知名度很高的酒吧,有一群忠实的国际客户。

  她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她充满魅力的个性,但比较少人知道的是,她是如何走到今天的——如何为了生计离开湖南农村的家乡,又是怎样战胜了许多挑战达到今天这样的成功。

  棉花的家乡是湖南山区一个很小的小镇,童年的娱乐就是下河游泳摸鱼。中学毕业之后,她开始想,这一生到底应该做什么。在那个小镇上,唯一的出路就是离开。于是,她去了广州,随身只带了够买回程车票的钱和一双已经穿破的鞋子。

  丁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湖南餐厅打工。每天工作10小时,每月工资450元。她说,因为工作太累,每天回到20人合住的员工宿舍后,都会哭。但她对自己说,一定不能回家。

  年轻的她隐隐觉得,摆脱这样生活的出路,就是学英语。但她没有钱,因此唯一的办法,就是去一家外国餐馆工作,边做边学。

  不久,丁在一家美式咖啡馆找到了工作。尽管英语基础很差,她仍然充满信心。她每天都写英语日记,每天都跟客人练习。工作之外,她还花6000元报了个平面设计的班——那几乎已经是她的全部年收入。她那时的梦想,是做设计师。

  但结业后,她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她来到了上海,但一样,两个月找不到工作,积蓄也越来越少。这时候,她意识到,或许她应该换个思路。“生存是第一位的。上海生活成本很高。那时候我住在每晚20块的小旅馆里,仍然觉得贵。所以生存是第一位的,然后才可能考虑梦想。”

  很快,她被前老板介绍到茂名路的蓝蛙酒吧工作。那不是她梦想中的设计师人生,但丁渐渐发现,她其实很喜欢也很擅长酒吧的工作。其中有几个月,由于经理不在,她成了实际的负责人。

  一天,一位客人对她说,想购买酒吧一部分的股份。“原来,他看到我工作的状态,以为我是酒吧老板。”她告诉客人,自己不过是每月挣3000块钱的打工妹。没想到,客人说,愿意投资一家酒吧交给她经营。

  就这样,在2002年,棉花遇见了她命运的转折点。7个月后,她在岳阳路找到了自己第一家酒吧的房子。

  但这并不是一个马上就柳暗花明的故事。接下来,丁就领教到了自己创业的艰辛。装修工人、供货商都很难缠,一开始她总是付得太多。她只坚持了一个理念,就是,让每一个来的客人都会再来。

  不久后,酒吧就开始盈利了。但2004年9月开张快一年的时候,房东突然说要提前跟她结束租约,租给一家语言学校。很快,她发现自己其实是被骗了——再经过酒吧时,发现门口挂着牌子说,原酒吧内部装修,不久将再次营业。她非常震惊,也非常气愤。打电话给律师后,最后的结果是他们不能使用原酒吧的名字,但要拿回租约的话,会花费大量的时间,不值得。

  棉花决定重新出发。不久后,她在附近的新酒吧开张了,2008年10月,她开出了同名的第二家店。

  采访的最后,她说:“在这里接受你访问的时候,想起10年前自己的样子,再看看身边的员工,我觉得努力终有回报。看到员工的成长——学会了英语,不再害羞,开始跟客人聊天时,是我最有成就感的时候。”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