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浙师大20万元重奖高分考生 出手阔绰引网友热议

2009年07月10日03:1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京华时报

  浙师大20万元重奖高分考生

  据新华社电“只要高考居浙江省文、理科前100名,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就可获得20万元的重奖。”浙江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这条招生消息引来众议,网友还因此戏称其为“史上最阔高校”。

  2009年,浙江师范大学对新生奖学金制度作出了一系列调整,对第一志愿报考浙师大且在浙江省文、理科排名居前100名的考生,可奖励20万元;文科前150名、理科前200名,奖励15万元;文科前200名、理科前300名,奖励8万元;文科前300名、理科前500名,奖励5万元。对省外考生,高考成绩居各省区市文科前1000名、理科前2000名的考生,奖励大学本科期间学费;文科前1500名、理科前3000名,奖励第一年学费。

  浙师大招生办主任朱坚表示,作为一所省属重点大学,学校采取“重奖”是响应国家有关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政策。朱坚说,学校地处金华,在吸引高分考生上比不了杭州,只能提高新生奖学金额度吸引更多优质生源。

  有教育专家认为,在高校债务风险问题尚未妥善化解时,花在奖励高分新生上的钱,没有用在“刀刃”上。朱坚认为,此举等于取出一部分奖学金用于招收优秀新生,无非是前置了部分奖学金。

  大学靠知识说话,散财招生未必真招才

  “只要高考居浙江省文、理科前100名,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就可获得20万元的重奖。”浙江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这条招生消息引来众议,网友还因此戏称其为“史上最阔高校”。

  浙江师范大学认为,重奖能吸引优秀考生,有了好的生源质量,会对学校的总体水平提高有好处,重金就重得其所。

  对优秀学子给予重奖,一定能吸引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眼球,也为那些上不起学的寒门学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遇。重视生源质量,招收优质生源,确实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可是,也要看到,钱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对重奖招生抱过高的心理预期。

  首先,重奖未必能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因为很多考生和家长看重的,不是眼前的重奖,而是未来的成长。一些高考状元之所以放弃北大、清华,选择香港的大学,看重的不仅仅是高额奖学金,还有国际标准的优秀师资,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独立创新的大学精神。最吸引优秀考生的,往往不是重奖,而是学校的口碑和实力。

  其次,提高高校竞争力,也不能仅仅依靠优质生源。学校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不仅要看有没有优秀生源,还要看教师队伍、学习环境、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好的师资、好的学习环境,难免让人担心,光靠重奖刺激,让考生一夜暴富,会不会误人子弟?

  近年来,各地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谓煞费苦心。有的高校为了打造一流教学环境,不惜债台高筑,大兴土木盖大楼;有的高校为了引进优秀师资,不惜斥资百万,在全球范围招揽人才;有的高校为了抢生源,开始减免学杂费、设置巨额奖学金。从盖大楼到引大师,从重硬件到重软件,这些积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教育本位的回归。

  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在激烈竞争中跑偏。有的高校不差大官,差知名教授;不差大楼大广场,差学术大师;不差钱,差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校园文化。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一些高校引不来优秀教师、优秀生源,陷入越办越差的恶性循环。

  看来,要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不能把宝全压到重奖上,以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高校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软硬件,如何提高育人质量。毕竟,高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是靠知识说话的地方,而不是靠钱说话的地方。

  特约评论员 唐宋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