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安得猛士守四方(组图)

2009年07月11日08:4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解放军报
  “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当年,一首《大风歌》唱出了汉高祖刘邦初定天下后的最大心愿。然而,他却不知道到哪里去找肯为自己忠诚卫国戍边的“猛士”。

  而今,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位于长江之畔、汉水之滨的空军雷达学院,却有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猛士”慷慨誓言、义无反顾、无怨无悔地走向雪山、海岛、戈壁戍边卫国。

  一到这里,记者便听到了一个普通毕业学员历经8载不懈努力,坚持登上海拔5374米的世界最高人控雷达站——西藏甘巴拉雷达站戍边值勤的故事:伍长明,30岁,1998年由地方考入雷达学院。
学习期间深为甘巴拉雷达站官兵为国奉献精神感动,2001年毕业之时坚决要求去甘巴拉,不料却被分配到云南边陲,尽管那里也很艰苦,他工作得也十分出色,却总是为没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心有不甘。2007年,上级组织优秀技术干部上甘巴拉雷达站交流锻炼半年,他有幸参加。交流结束他再写申请坚决要求留在甘巴拉,上级为其诚所感破例批准,就这样,他在孜孜以求8年之后终偿夙愿。

  伍长明的执着是雷达学院万千学子不畏艰险、一心渴望为国奉献的生动写照。据有关部门统计:从1975年至今的34年间,这个学院毕业的数万名学员,100%申请到边疆和艰苦的地方去工作;100%服从毕业分配;100%按时报到。其中有2000多人成为空军高层次科技人才,15人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出现这种喜人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学院党委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到边疆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三到一长期”教育为载体,大力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正是坚定的理想信念和共同的价值取向,使从这里走出的一代又一代学员面对边关的艰苦、困难甚至牺牲,交出了惊人相似的优秀答卷。

  “雪莲精神”——母校赠予我们最宝贵的财富

  一朵硕大的雪莲标本静静地陈列在雷达学院“三到一长期”育人工程展示馆大厅的入口处,倔强的根须、坚韧的叶片衬托着饱经冰雪洗礼的淡黄色花瓣仰天怒放,看上去是那么的凛然、圣洁!

  这是雷达学院的“院宝”,它是23年前从这里走出的毕业学员李新疆费尽心思从西北边陲找来赠予母校的。在冰峰雪原上拼搏了20余载、逐步成长为雷达某旅参谋长的李新疆最为感谢的,就是当年母校“三到一长期”教育,培育了他扎根高原默默奉献的“雪莲精神”,正是这种精神使他能在那里坚持奋斗,和战友一起出色履行祖国赋予的使命,一步步成长为一名优秀指挥员。和李新疆一样,这些年从雷达学院走出的毕业学员,几乎都把“三到一长期”教育培育的“雪莲精神”,视为母校赠予他们最宝贵的财富。

  “大江东去我向西,辞家万里赴戎机;戈壁风沙数十载,不拭宝刀拭天眼”——这是当年一位戍边老雷达兵写下的诗句。从诞生之日起,雷达部队就成为保卫祖国领海领空安全的第一道警戒线。由于装备和专业工作特点,我军的雷达站92%部署在边疆和艰苦地区,这就意味着从雷达学院毕业的学员许多人要长期驻守高山、海岛、戈壁、荒漠,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很难作出这样的选择。为此,这个学院党委从上个世纪70年代开始便重视抓学员的理想信念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他们把我军官兵长期形成的“党叫干啥就干啥”忠诚信念与雷达兵“以艰苦为荣,以阵地为家”优良传统加以提炼升华,在毕业学员中广泛开展“到边疆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雷达部队服务”的献身国防教育。1975年从福州某部来院学习的年轻雷达技师詹玉华成为申请戍边、践行“三到一长期”口号的第一人。他说服年迈的双亲、告别繁华的都市,志愿来到新疆戈壁某雷达站,一干就是11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从那时开始,“三到一长期”的口号就成为学院最响亮的口号,“傲霜斗雪、扎根高原、顽强拼搏、默默奉献”的“雪莲精神”,也成为学员最为推崇的精神品格,成为鼓舞鞭策空军雷达学院一代又一代学子报效国家献身使命的巨大精神力量。

  卢本初,1976年主动申请到唐古拉山上海拔5000多米的某雷达站工作。那些年中,为了保障战备值班任务完成,他不知多少次冒着被暴风雪吞噬的危险,冲上阵地抢修故障装备。他还踏遍雪山达坂为藏族同胞送技术、解忧难,被官兵和驻地群众亲切誉为“世界屋脊”上的油机专家。1985年他荣获“祖国边陲优秀儿女”奖章。

  马明,1982年主动申请到云南边陲某高山雷达站工作。那年,雷达站遭遇30年不遇的特大暴风雪袭击,连续多日断绝补给陷入绝境。他主动请缨带领两名战士为山上抢运给养,途中为大雪所困,他命令两名战士在相对温暖的车中待援,自己独自一人扒雪开路报告情况,不幸冻死雪中,化为雪山上永久的“雕像”,牺牲时年仅21岁。

  齐峰,1997年毕业来到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某雷达站。8年中,他先当技师、再当站长,犹如一棵“胡杨”挺立在这个人称“西部天哨”的艰苦地方。他发挥知识优势,带领全站学习钻研掌握新式雷达装备,探索模拟化训练路子,提高信息化作战本领。他用“雪莲精神”感染教育官兵,艰苦奋斗改善生活环境,全站连年被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单位标兵,自己也被评为空军“十大杰出青年”。

  付桂枝,2003年毕业到某海岛雷达站任副指导员,不折不扣的80后一代。初上小岛,这里尚未开发,蛇虫横行,淡水奇缺,晴则烈日烤人,雨则潮湿终日,一年四季海风肆虐。更难堪的是清一色的男兵世界似乎并不欢迎她这个女干部的闯入。然而,“雪莲精神”的本色就是不畏艰难困苦、不畏恶劣环境。她一边向战士学习,磨练吃苦精神,适应岛上环境,一边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教战士学唱歌,举办联欢晚会,开办知识讲座,努力改变岛上“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枯燥生活,最终成了受战士欢迎的“海岛百灵”、“知心姐姐”,用自己的行动描绘了与同时代女性不一样的现代雷达女军官的靓丽人生……

  这不过是几十年来雷达学院撒向祖国北疆西陲、海角天涯无数学子中极其普通的几人,尽管成长奋斗的年代不同、岗位各异,然而,他们都是“三到一长期”口号的实践者,一脉相承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战胜了前进路上的困难和考验,他们也感受到了“雪莲精神”的珍贵。以至于几十年后,已经退休的詹玉华还给母校写信,感谢她给了自己“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第 1 2 3 4 5页

   与时俱进,让祖国的召唤永远能唤起学子一腔热血

  这是一位2003年从雷达学院毕业的学员向母校讲述的一段心路历程:那年,他怀着一腔热血,戴着学院颁发的鼓励到艰苦地方建功立业的“雪莲纪念章”来到祖国北疆某高山雷达站。初到之时,秀美的山林、壮阔的草原也曾使他迷醉,然而时间一长,比照都市里的繁华热闹,他开始为这里的荒凉、艰苦、寂寞而苦恼,懊悔当初的选择。

  一天,他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独自一人走出营房,对着大山呐喊,向着草原狂呼,一番歇斯底里之后,无意间瞥见了胸前戴的那枚“雪莲纪念章”,无名之火顿起:都是因为戴了它,自己才来到这个鬼地方!于是,他一把揪下纪念章丢进草丛,下决心要离开这里。然而,晚上躺在床上,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了毕业典礼上院领导的殷切嘱托,想起了老一代雷达兵在边疆拼搏奋斗的那些故事,想到雷达站肩负的重要使命……他也想起了3000米雪线之上盛开的那些美丽的雪莲花,他问自己:难道就被这么一点艰苦困难吓退?他又从床上爬起来,走出营房,从草丛中找回了那枚纪念章。最终,他在边疆雷达站干出了一番业绩。

  这位“80后”学员自述的重新找回“精神支柱”的故事发人深省,而发生在2007年新生入学时的另一件事,则更使雷达学院党委班子感到强烈震撼。前年暑期,有名地方生以超过一本线28分的成绩考入学院,正当大家为有这样优质生员投身国防事业而高兴时,这名新生却感到部队太艰苦要求退学。院领导再三做工作,也没能留住他。

  目睹这位青年学子离去的背影,联想到近些年来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争夺青年一代的严峻现实,学院党委和领导深刻地认识到:信仰、信念和理想是构成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青年学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的新情况下,要通过“三到一长期”教育,培育更多真正认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报国的新型军事人才,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思想理论灌输,解决好青年学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这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子的头脑,让祖国的召唤永远能唤起学子一腔热血!

  学院党委首先从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抓起,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体系,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17本政治理论教材和讲义,打造了一批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政治理论精品课,制作了7部教学专题片,全面、系统、深入地对学员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灌输和正确的信仰、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他们还针对青年学子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问题上存在的困惑和疑虑,梳理出20多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院内外知名学者专家集智攻关,与学员一起进行理论辨析,举办“你问我答”的论坛讨论和在线辅导,解疑释惑。胡主席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出科学概括和阐述后,他们更是及时开设专题课进行理论讲解和辅导,从根本上强化了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为了使理论灌输紧密联系部队建设的实际,他们还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赋予“三到一长期”教育新内涵:“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让青年学子的一腔热血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而燃烧、沸腾!

  淘去泥沙,革命军人的价值观才能像金子般闪亮

  有人曾把军校比为“龙门”和“跳板”,一是通过这里可以晋升军官,二是借助这里可以调离边疆苦地方。可是驻西藏某指挥所训练股长罗万兴借助雷达学院这块“跳板”不但没有跳出边疆,反而又跳回雪域高原,如今他已经在那里奋斗了17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罗万兴从内地当兵到西藏某雪山雷达站。一到站里,站长就告诉他:我们站海拔高度只比世界最高的甘巴拉人控雷达站矮60米。小罗听了马上天真地说:那我们把雷达天线升高60米不就成了世界最高的人控雷达站了!站长一下被逗乐了:傻小子,咱不跟人家比海拔,要比就比吃苦、比奉献。这里果然极端艰苦,罗万兴很快就挺不住了,开始盘算如何逃离这个“鬼地方”。他一边干着本职工作,一边拼命地补习功课准备报考军校,想借着这块跳板跳到内地去。

  两年后,他考入了雷达学院,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进校园第一眼看到的竟是“到边疆去、到最艰苦地方去、到……”的标语,橱窗里陈列的是在边疆建功立业的优秀毕业学员照片,平时除专业课外最经常接受的是“三到一长期”教育,更让他受到感动和冲击的是,为帮助其他新学员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系里还专门让他这个“老西藏”登台给大家讲戍边的经历和感受,他讲的那些吃苦的故事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尊崇的目光,许多地方生争着请他签名……他突然意识到,艰苦并非不好,艰苦孕育着荣光,遥远的边陲正是热血男儿建功立业的舞台!他不禁为自己借报考军校逃离边疆的念头感到羞愧。就这样,4年的军校时光不仅让他学到了专业知识,也让他形成了新的价值观。毕业之时,他毅然向院党委提出申请:重回西藏,继续和昔日的战友一同戍边!谈及自己的经历,罗万兴说:军校不是“龙门”和“跳板”,而是“熔炉”和“淘金器”,它帮我们除掉杂质、淘去泥沙,使革命军人的价值观像金子般闪亮。

  在雷达学院,有许多学员都像罗万兴一样,当初是带着各种各样的个人想法和念头跨进这里的。然而经过4年之后,这些“杂质”都不知不觉被“过滤”掉了,“三到一长期”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学员之所以能在价值观上实现这样高度的认同,除了政治理论灌输的作用之外,与学院党委注意针对青年学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依据多年的治学经验,他们把学员价值观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着重抓好“三立”:入校初期是学员价值观的认知阶段,抓“立身做人”,组织学员参观院史馆,开展各种革命传统教育,着重帮助他们了解我军的性质、宗旨、军魂、纪律和历史使命,为他们核心价值观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三年级是学员价值观的确立阶段,抓“立志成才”,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参加全国大学生知识竞赛,举办军事科技论坛、社会调查、辩论演讲,推动他们努力学习进取,不断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和本领;四年级是学员价值观的实践阶段,抓“立业戍边”,组织学员到一线部队岗位锻炼、参加实兵实装演习、到革命老区拉练、与边陲连队热线交流,引导学员自觉把艰苦奋斗、献身国防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卫国戍边的实际行动。实践证明,雷达学院这些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吴天,一个5年前因高考发挥失常未能进入自己向往的地方重点大学,被父母逼着来到雷达学院的“帅哥”。他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打不起精神,艰苦的军训生活,使他感到极度的厌倦,入学的第一年他就连交两份退学申请,坚决要求回家。老师同学劝他,他无动于衷。父母打电话批评他,他就冲着父母吼:你们就一个儿子,难道就狠心把我送到边疆去吃苦?后来连教学训练也不参加。但领导和组织并没有放弃他,坚持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讲献身国防的光荣和意义,用英雄前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组织他和同学一起到革命老区湖北红安拉练……终于使他那颗冰冷的心热了起来,他在留级一年后奋发进取,成了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学员。今年7月毕业的吴天和同学一道向组织递交了要求到边疆去、到最艰苦地方去的申请书!

  田剑,入伍前是上海大学大三学生,服役第二年他抱着考着玩、读读看的态度走进雷达学院。通过“三到一长期”教育,他深深为雷达兵的光荣使命和革命军人的壮美人生所吸引,在上海大学催他返校复读时,毅然放弃了地方大学学籍,并立下毕业后到最艰苦地方为国戍边的决心。近几年,这个学院已有17名从地方大学入伍、又考上雷达学院的学员主动放弃地方大学学籍,矢志献身国防。

  第 1 2 3 4 5页

   一个激扬的“文化符号”,助一种伟大精神的传承

  周五晚上,在夜幕笼罩的热闹欢乐的校园一角,一个由青年学员自己举办的“传承雪莲精神,立志献身使命”主题演讲会正在热烈进行。台上,5名演讲者青春飞扬,话语铿锵;台下,众多听众反响热烈,掌声如潮……

  周六上午,在细雨微风中的分校区广场,200名学员参加的威风锣鼓表演正在撼天动地般展开。但见指挥令旗一摆,200壮士边敲边舞,击之如雷,动之如涛,变幻着自创的“军旗飘扬”、“钢铁长城”、“忠诚神眼”、“威震四方”等不同阵形,舞者拔山盖世,观者热血沸腾……

  在雷达学院,业余时间里,像这样的以传承“雪莲精神”为主旨的雪莲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院党委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利用和借助先进军事文化的特殊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精心打造了内涵丰富的雪莲文化体系,不仅丰富了学员业余生活,也为“三到一长期”教育添薪加火、推波助澜。

  漫步校园,处处可见“雪莲”这个激扬的“文化符号”。以新落成的科研教学大楼为中心建的雪莲广场,“励志园”、“成才园”、“戍边园”等文化景区环列周围,“志在千里”、“翱翔”、“千里眼”等赞美雷达兵的特色雕塑引人遐思。在高耸的新科研教学大楼前,矗立着一块灰色大理石碑,上刻学院一位老教授撰写的《雪莲颂》:“寒潮励志,飞雪洗心,根在雪域,志在青云……窥天机于咫尺,揽大千于眼底,养浩然于冰清……大道不显,大美不言……珠峰作证,天山为凭”既颂雪莲更颂雷达兵,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走进学员阅览室和宿舍,走廊两边张贴着反映雷达兵战斗精神的宣传画,桌子上书柜里摆放的是学校编写的《雪莲文化解读》、《立业、戍边、成才——雪莲精神丛书》、《绽放的雪莲——雷达学院学员风采录》,学院自办的“雪莲网”、“雪莲报”、“雪莲广播”更是成了学员朝夕相处的“知心朋友”。

  学院每年最盛大的庆典就是一年一度的“雪莲艺术节”,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各种文艺节目,赞颂一代代雷达兵和雷院学员艰苦奋斗、忠诚报国的事迹,唱着学院专门创作的歌曲《雪莲花》抒情励志:风雪听你歌唱\冰霜看你成长\雪莲花呀雪莲花\相守你的战士与你一样荣光\同在雪域边关为祖国守安详!

  在雷达学院,毕业之时戴上一枚雪莲纪念章是崇高的荣誉。这是学院专门为嘉勉那些志愿到边疆去的毕业学员而设计的。尽管它非金非银,可在学员的心目中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因为每年分到边疆的名额有限,谁有幸戴上,象征着党的信赖、祖国的重托。这枚外观朴素纪念章的吸引力和分量,可以从记者听到的一个故事中感受到:董友和,是一位20多年前从雷达学院毕业的老边防、驻新疆雷达某旅旅长。去年,他的儿子参加高考超过本科一本录取线,老董说服儿子在志愿栏里只写了雷达学院一个选择。儿子报到前夕,为了让儿子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考验作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他又带着儿子驱车上千公里,一口气跑了天山南北的6个雷达站,让他设身处地体验雷达兵的艰苦和光荣。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4年之后,儿子能戴上一枚雪莲纪念章,继承自己的戍边大业。

  齐峰,1997年毕业来到位于“死亡之海”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某雷达站。8年中,他先当技师、再当站长,犹如一棵“胡杨”挺立在这个人称“西部天哨”的艰苦地方。他发挥知识优势,带领全站学习钻研掌握新式雷达装备,探索模拟化训练路子,提高信息化作战本领。他用“雪莲精神”感染教育官兵,艰苦奋斗改善生活环境,全站连年被评为科技练兵先进单位和先进基层单位标兵,自己也被评为空军“十大杰出青年”。

  付桂枝,2003年毕业到某海岛雷达站任副指导员,不折不扣的80后一代。初上小岛,这里尚未开发,蛇虫横行,淡水奇缺,晴则烈日烤人,雨则潮湿终日,一年四季海风肆虐。更难堪的是清一色的男兵世界似乎并不欢迎她这个女干部的闯入。然而,“雪莲精神”的本色就是不畏艰难困苦、不畏恶劣环境。她一边向战士学习,磨练吃苦精神,适应岛上环境,一边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教战士学唱歌,举办联欢晚会,开办知识讲座,努力改变岛上“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的枯燥生活,最终成了受战士欢迎的“海岛百灵”、“知心姐姐”,用自己的行动描绘了与同时代女性不一样的现代雷达女军官的靓丽人生……

  这不过是几十年来雷达学院撒向祖国北疆西陲、海角天涯无数学子中极其普通的几人,尽管成长奋斗的年代不同、岗位各异,然而,他们都是“三到一长期”口号的实践者,一脉相承的人生观价值观帮助他们战胜了前进路上的困难和考验,他们也感受到了“雪莲精神”的珍贵。以至于几十年后,已经退休的詹玉华还给母校写信,感谢她给了自己“终生享用不尽的宝贵财富”!

  第 1 2 3 4 5页

   与时俱进,让祖国的召唤永远能唤起学子一腔热血

  这是一位2003年从雷达学院毕业的学员向母校讲述的一段心路历程:那年,他怀着一腔热血,戴着学院颁发的鼓励到艰苦地方建功立业的“雪莲纪念章”来到祖国北疆某高山雷达站。初到之时,秀美的山林、壮阔的草原也曾使他迷醉,然而时间一长,比照都市里的繁华热闹,他开始为这里的荒凉、艰苦、寂寞而苦恼,懊悔当初的选择。

  一天,他为了排遣心中的孤寂,独自一人走出营房,对着大山呐喊,向着草原狂呼,一番歇斯底里之后,无意间瞥见了胸前戴的那枚“雪莲纪念章”,无名之火顿起:都是因为戴了它,自己才来到这个鬼地方!于是,他一把揪下纪念章丢进草丛,下决心要离开这里。然而,晚上躺在床上,他却怎么也睡不着,他想起了毕业典礼上院领导的殷切嘱托,想起了老一代雷达兵在边疆拼搏奋斗的那些故事,想到雷达站肩负的重要使命……他也想起了3000米雪线之上盛开的那些美丽的雪莲花,他问自己:难道就被这么一点艰苦困难吓退?他又从床上爬起来,走出营房,从草丛中找回了那枚纪念章。最终,他在边疆雷达站干出了一番业绩。

  这位“80后”学员自述的重新找回“精神支柱”的故事发人深省,而发生在2007年新生入学时的另一件事,则更使雷达学院党委班子感到强烈震撼。前年暑期,有名地方生以超过一本线28分的成绩考入学院,正当大家为有这样优质生员投身国防事业而高兴时,这名新生却感到部队太艰苦要求退学。院领导再三做工作,也没能留住他。

  目睹这位青年学子离去的背影,联想到近些年来发生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各种思想文化激烈交锋争夺青年一代的严峻现实,学院党委和领导深刻地认识到:信仰、信念和理想是构成价值观的核心要素。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在青年学子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趋于多样化的新情况下,要通过“三到一长期”教育,培育更多真正认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忠诚报国的新型军事人才,最根本的是要通过思想理论灌输,解决好青年学子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这就必须与时俱进,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青年学子的头脑,让祖国的召唤永远能唤起学子一腔热血!

  学院党委首先从政治理论课这个主渠道抓起,构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学体系,编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等17本政治理论教材和讲义,打造了一批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政治理论精品课,制作了7部教学专题片,全面、系统、深入地对学员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灌输和正确的信仰、理想、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他们还针对青年学子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问题上存在的困惑和疑虑,梳理出20多个热点难点问题,组织院内外知名学者专家集智攻关,与学员一起进行理论辨析,举办“你问我答”的论坛讨论和在线辅导,解疑释惑。胡主席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作出科学概括和阐述后,他们更是及时开设专题课进行理论讲解和辅导,从根本上强化了对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同。

  为了使理论灌输紧密联系部队建设的实际,他们还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提出的新要求,赋予“三到一长期”教育新内涵:“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长期为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服务。”让青年学子的一腔热血为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而燃烧、沸腾!

  淘去泥沙,革命军人的价值观才能像金子般闪亮

  有人曾把军校比为“龙门”和“跳板”,一是通过这里可以晋升军官,二是借助这里可以调离边疆苦地方。可是驻西藏某指挥所训练股长罗万兴借助雷达学院这块“跳板”不但没有跳出边疆,反而又跳回雪域高原,如今他已经在那里奋斗了17年。

  上个世纪90年代初,罗万兴从内地当兵到西藏某雪山雷达站。一到站里,站长就告诉他:我们站海拔高度只比世界最高的甘巴拉人控雷达站矮60米。小罗听了马上天真地说:那我们把雷达天线升高60米不就成了世界最高的人控雷达站了!站长一下被逗乐了:傻小子,咱不跟人家比海拔,要比就比吃苦、比奉献。这里果然极端艰苦,罗万兴很快就挺不住了,开始盘算如何逃离这个“鬼地方”。他一边干着本职工作,一边拼命地补习功课准备报考军校,想借着这块跳板跳到内地去。

  两年后,他考入了雷达学院,可让他想不到的是,进校园第一眼看到的竟是“到边疆去、到最艰苦地方去、到……”的标语,橱窗里陈列的是在边疆建功立业的优秀毕业学员照片,平时除专业课外最经常接受的是“三到一长期”教育,更让他受到感动和冲击的是,为帮助其他新学员树立艰苦奋斗的精神,系里还专门让他这个“老西藏”登台给大家讲戍边的经历和感受,他讲的那些吃苦的故事赢得了热烈的掌声和尊崇的目光,许多地方生争着请他签名……他突然意识到,艰苦并非不好,艰苦孕育着荣光,遥远的边陲正是热血男儿建功立业的舞台!他不禁为自己借报考军校逃离边疆的念头感到羞愧。就这样,4年的军校时光不仅让他学到了专业知识,也让他形成了新的价值观。毕业之时,他毅然向院党委提出申请:重回西藏,继续和昔日的战友一同戍边!谈及自己的经历,罗万兴说:军校不是“龙门”和“跳板”,而是“熔炉”和“淘金器”,它帮我们除掉杂质、淘去泥沙,使革命军人的价值观像金子般闪亮。

  在雷达学院,有许多学员都像罗万兴一样,当初是带着各种各样的个人想法和念头跨进这里的。然而经过4年之后,这些“杂质”都不知不觉被“过滤”掉了,“三到一长期”成了大家共同的选择。学员之所以能在价值观上实现这样高度的认同,除了政治理论灌输的作用之外,与学院党委注意针对青年学子成长的特点规律,利用思想政治工作的主阵地开展各种生动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有直接的关系。

  依据多年的治学经验,他们把学员价值观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着重抓好“三立”:入校初期是学员价值观的认知阶段,抓“立身做人”,组织学员参观院史馆,开展各种革命传统教育,着重帮助他们了解我军的性质、宗旨、军魂、纪律和历史使命,为他们核心价值观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二三年级是学员价值观的确立阶段,抓“立志成才”,通过开展岗位练兵比武,参加全国大学生知识竞赛,举办军事科技论坛、社会调查、辩论演讲,推动他们努力学习进取,不断提高履行使命的能力和本领;四年级是学员价值观的实践阶段,抓“立业戍边”,组织学员到一线部队岗位锻炼、参加实兵实装演习、到革命老区拉练、与边陲连队热线交流,引导学员自觉把艰苦奋斗、献身国防的价值追求转化为卫国戍边的实际行动。实践证明,雷达学院这些富有针对性的工作收到良好的效果。

  吴天,一个5年前因高考发挥失常未能进入自己向往的地方重点大学,被父母逼着来到雷达学院的“帅哥”。他从入学第一天起就打不起精神,艰苦的军训生活,使他感到极度的厌倦,入学的第一年他就连交两份退学申请,坚决要求回家。老师同学劝他,他无动于衷。父母打电话批评他,他就冲着父母吼:你们就一个儿子,难道就狠心把我送到边疆去吃苦?后来连教学训练也不参加。但领导和组织并没有放弃他,坚持耐心做他的思想工作,给他讲献身国防的光荣和意义,用英雄前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组织他和同学一起到革命老区湖北红安拉练……终于使他那颗冰冷的心热了起来,他在留级一年后奋发进取,成了一名有理想、有追求的优秀学员。今年7月毕业的吴天和同学一道向组织递交了要求到边疆去、到最艰苦地方去的申请书!

  田剑,入伍前是上海大学大三学生,服役第二年他抱着考着玩、读读看的态度走进雷达学院。通过“三到一长期”教育,他深深为雷达兵的光荣使命和革命军人的壮美人生所吸引,在上海大学催他返校复读时,毅然放弃了地方大学学籍,并立下毕业后到最艰苦地方为国戍边的决心。近几年,这个学院已有17名从地方大学入伍、又考上雷达学院的学员主动放弃地方大学学籍,矢志献身国防。

  第 1 2 3 4 5页

   一个激扬的“文化符号”,助一种伟大精神的传承

  周五晚上,在夜幕笼罩的热闹欢乐的校园一角,一个由青年学员自己举办的“传承雪莲精神,立志献身使命”主题演讲会正在热烈进行。台上,5名演讲者青春飞扬,话语铿锵;台下,众多听众反响热烈,掌声如潮……

  周六上午,在细雨微风中的分校区广场,200名学员参加的威风锣鼓表演正在撼天动地般展开。但见指挥令旗一摆,200壮士边敲边舞,击之如雷,动之如涛,变幻着自创的“军旗飘扬”、“钢铁长城”、“忠诚神眼”、“威震四方”等不同阵形,舞者拔山盖世,观者热血沸腾……

  在雷达学院,业余时间里,像这样的以传承“雪莲精神”为主旨的雪莲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学院党委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认识到:培育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必须充分利用和借助先进军事文化的特殊作用。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他们精心打造了内涵丰富的雪莲文化体系,不仅丰富了学员业余生活,也为“三到一长期”教育添薪加火、推波助澜。

  漫步校园,处处可见“雪莲”这个激扬的“文化符号”。以新落成的科研教学大楼为中心建的雪莲广场,“励志园”、“成才园”、“戍边园”等文化景区环列周围,“志在千里”、“翱翔”、“千里眼”等赞美雷达兵的特色雕塑引人遐思。在高耸的新科研教学大楼前,矗立着一块灰色大理石碑,上刻学院一位老教授撰写的《雪莲颂》:“寒潮励志,飞雪洗心,根在雪域,志在青云……窥天机于咫尺,揽大千于眼底,养浩然于冰清……大道不显,大美不言……珠峰作证,天山为凭”既颂雪莲更颂雷达兵,读来,让人荡气回肠。

  走进学员阅览室和宿舍,走廊两边张贴着反映雷达兵战斗精神的宣传画,桌子上书柜里摆放的是学校编写的《雪莲文化解读》、《立业、戍边、成才——雪莲精神丛书》、《绽放的雪莲——雷达学院学员风采录》,学院自办的“雪莲网”、“雪莲报”、“雪莲广播”更是成了学员朝夕相处的“知心朋友”。

  学院每年最盛大的庆典就是一年一度的“雪莲艺术节”,师生们自编自导自演各种文艺节目,赞颂一代代雷达兵和雷院学员艰苦奋斗、忠诚报国的事迹,唱着学院专门创作的歌曲《雪莲花》抒情励志:风雪听你歌唱\冰霜看你成长\雪莲花呀雪莲花\相守你的战士与你一样荣光\同在雪域边关为祖国守安详!

  在雷达学院,毕业之时戴上一枚雪莲纪念章是崇高的荣誉。这是学院专门为嘉勉那些志愿到边疆去的毕业学员而设计的。尽管它非金非银,可在学员的心目中却有着非同一般的分量,因为每年分到边疆的名额有限,谁有幸戴上,象征着党的信赖、祖国的重托。这枚外观朴素纪念章的吸引力和分量,可以从记者听到的一个故事中感受到:董友和,是一位20多年前从雷达学院毕业的老边防、驻新疆雷达某旅旅长。去年,他的儿子参加高考超过本科一本录取线,老董说服儿子在志愿栏里只写了雷达学院一个选择。儿子报到前夕,为了让儿子对即将到来的挑战和考验作好充足的思想准备,他又带着儿子驱车上千公里,一口气跑了天山南北的6个雷达站,让他设身处地体验雷达兵的艰苦和光荣。他只有一个愿望:那就是4年之后,儿子能戴上一枚雪莲纪念章,继承自己的戍边大业。

  第 1 2 3 4 5页

相关新闻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