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守护斑马线,一位年逾古稀的退休教师,在所住小区门前人行横道上,不到4小时连砸14辆闯红灯的违章车。这一近日发生在兰州的极端行为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议。
古稀老人斑马线怒砸14辆违章车
“车确实是我砸的,不过没有报纸说得那么多,我数的是14辆。”因为砸车“一夜成名”的老人对记者说,“但当时因闯红灯被拦下的车确有30辆左右,还有人响应我,有同我一起砸的,也有给我找石头、递水的。”
砸车老人今年已74岁,退休前是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有一儿一女,生活安逸,爱好广泛。
从兰州金港城小区到百合公园,要过南滨河路,这是兰州市车辆较多、车速较快的一条主干道。老人砸车事件就发生在小区居民过这条主干道的斑马线上。
砸车全过程目击者张军、顾莲等人告诉记者,砸车从19时许开始,持续到22时多,直到警察赶来,老人才住手。被砸的车都是看见斑马线不减速,闯红灯的违章车。当时围观的人很多,多数人都拍手称赞,高喊:“砸得好!”
记者10日在砸车现场看到,在红绿灯的杆子上仍然贴着老人砸车前写的一条标语:“保卫生命线,守护斑马线,向闯线汽车开炮!”尽管如此,但仍有车辆在斑马线前不减速、闯红灯。
老人说:“砸车是无奈之举,不合法,所以砸车的时候,我只砸车身,不砸车窗,就是怕伤了车里人。”
截至记者采访时,警方尚未追究老人责任,车主们也没有找老人赔偿。
“我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
“我就是要引起轰动效应,让政府、社会都来关注斑马线安全问题。”砸车老人说,“我原计划是连续砸上一周,现在一个晚上就有了轰动效应,目的达到了,儿女也哭哭啼啼地劝阻我,我就不再连续砸了。”
老人告诉记者,在这条斑马线上,他好多次险些被违章车撞上,就在砸车的当天下午,还发生过一次险情。“车太快,太多,过一次马路常常要等一二十分钟。”老人说。
2008年元旦,就是在这一斑马线上,一位老太太被当场撞死。目睹这一惨状、热心公益事业的“砸车老人”反复向市政府和交警部门反映,终于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于今年初在这一斑马线上安装了手动红绿灯。
然而,没有想到的是,安装了红绿灯也无济于事。
砸车老人于是又向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但却没有回音。之后,老人开始拿着砖头过马路,遇见闯红灯的违章车辆就砸,以示教训。但偶尔砸一次,没什么效果。
失守的“生命线”失在何处
退休教师砸车守护斑马线事件一经网络传播,立即引起网民热议,跟帖无数。
支持者称老人是守护斑马线的“卫士”,反对者认为老人砸车是“以暴制暴”,不合法不可取。在热议中,不少人也在追问,被视为“生命线”的斑马线为何失守,失在何处?
人们首先将视点集中在司机的素质上,认为一些司机缺乏公德心,漠视生命。
也有人追问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交通法规定,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为什么这样的法律法规得不到遵守?
但兰州市交警部门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问题并没有这么简单,兰州市区有2000多条斑马线,但兰州三县五区交警总数不到900人,派人值守、个个安装电子警察并不现实,还要靠司机自觉。
有建议者提出,可否让市民协助监督,如果砸车老人不砸车,而是用DV将违章车拍下来,交警部门能否加以处罚?但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解释,在兰州,目前这种做法还行不通,因为存在法律障碍,私人没有执法权力,他们拍摄的DV还不能作为处罚的依据。
在甘肃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所长包晓霞看来,老人砸车虽属个人极端行为,不可取,但应由此反思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生活在兰州的包晓霞对老人砸车事件也表示理解,包晓霞说,行人安全过马路关系每一个市民,是民生大事。当前,许多城市都在强调以人为本,希望城市的建设者、管理者能将此落实到行动上,投资多向迫切的民生问题倾斜,多建一些天桥、地下通道等民众迫切需求的设施,并通过城市物理空间、城市大环境的改善,来促进公民素质提高,破解执法难题。
(据新华社兰州7月11日电/记者朱国亮)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