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北京大学在北大百年讲堂纪念大厅设立季羡林先生灵堂,接受公众吊唁。图为季老关门弟子钱文忠在恩师遗像前叩首。 |
昨天,一名前来吊唁的女学生难掩悲痛。 |
昨天,吊唁季老的人群排起百米长队。 |
希望他在天堂得到爱 3500多人昨排队悼大师
胡锦涛等中央领导
对任继愈辞世表示哀悼
记者从国家图书馆治丧办公室获悉,截至7月12日晚6时,胡锦涛、江泽民、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王兆国、王岐山、回良玉、刘云山、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李瑞环、李岚清、吴官正、陈至立、马凯、孟建柱、孙家正等中央领导同志通过不同方式向国家图书馆转达对任继愈先生辞世的深切哀悼,委托国家图书馆向任老亲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著名哲学家、宗教学家、历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09年7月11日4时30分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3岁。
温家宝等中央领导
对季羡林辞世表示哀悼
据北京大学季羡林先生治丧办公室消息,截至7月12日中午,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王岐山、回良玉、刘淇、刘延东、李源潮、张德江、徐才厚、李瑞环、李岚清、陈至立、马凯、孟建柱等中央领导同志通过不同方式向北京大学转达对季羡林先生辞世的深切哀悼,委托北京大学向季老亲属表示慰问并敬献花圈。
吊唁季老群众排起百米长队,面对遗像——
2岁孙子张开小手要爷爷
昨日中午,位于北大百年讲堂纪念大厅内的季羡林先生灵堂开放。一天里,悼念的人们始终排着超过百余米的长队,其中有季老的家人、弟子、弟子的弟子、众多从未与季老谋面的海外仰慕者……灵堂开放首日共有3500多人前来吊唁。
北大百年讲堂纪念大厅异常肃穆,一排排花圈和挽联簇拥着季老的遗像,相框中,季老身穿一件深蓝色中山装,头戴线帽,满脸慈祥。12时50分,季老的独子季承携一家三口来到灵堂。季承妻子怀抱着2岁大的儿子,孩子显然认得爷爷,小手张着,身体前倾着,要去摸爷爷的遗像,场面感人。一家三口朝季老遗像鞠躬,小孙子还给爷爷磕了头。吊唁结束后,大批记者立刻围堵在纪念大厅南北各个出口,等待季承现身。然而在“长枪短炮”的包夹之下,季承一家人匆匆从人群中挤出,口中连称“谢谢各位”,便转身钻入车中离去。
季老弟子:
老师这件中山装穿了几十年
11时30分,吊唁大厅门开。此时,70多岁的李英已经伫足等候了一个多小时。李英曾在中联部任职,1960年进入北大东语系学习,是季老门下的弟子。提起恩师,李老称近50年的回忆仍历历在目,“老师那个时候已经在学术界很有名气,但我入学时没感觉他和中学老师有什么区别,生活非常朴素。”看着季老遗像,李老的嘴角微微颤抖,“那件中山装他一穿就是几十年。”
国内再无人能说吐火罗文
昨天下午4点,季老弟子钱文忠赶到灵堂。老师的去世让钱文忠顿感悲痛,“他的走是巨大的损失。比如吐火罗文,可以肯定地讲,今后国内再无能独立释读这种语言的人。”
吐火罗文是原始印欧语言中的一种独立语言。第一份吐火罗文书写的手稿是在公元1890年被发现的。20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了这种语言的残卷。所使用的字母是中亚源自印度的婆罗米文斜体字母,时间可能在6~8世纪之间。吐火罗文的文献著作大多是以佛教内容为主题。季羡林在德国留学期间,偶然学习吐火罗文,从此潜心钻研,80多岁高龄时完成专著《吐火罗文译释》。据说,全世界不过有10个人认识这种文字。
季老同事:
希望他在天堂得到爱
季老早年为求学与妻子、孩子聚少离多,晚年又因种种原因与季承多年不见。直到季老去世前的几个月,父子才重聚。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过得很幸福,因为儿子一直陪在他身边,可爱的小孙子更是让他尽享天伦之乐。
“季先生一生坎坷,虽然他生前得到了很多、很高的荣誉,但他得到的爱太少了,希望他在天堂得到爱。”北大东语系教授张光璘感慨道。张教授是季羡林的学生,跟随季先生20多年。
海外仰慕者:
他的一生贡献给了全世界
吊唁队伍中,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姑娘很引人注目。她说自己的中文名字叫刘莲娜,是在中国的留学生,因丈夫在北大毕业,所以经常听他提到季羡林,也通读了季老的著作。听说季老去世,心里很悲痛,“他是伟大的老师,对全世界的历史文化做出巨大贡献。我为他散发出的人性光辉而赞叹。”
综合新华社、北京晨报、天天新报
季老遗体告别仪式19日举行
昨天下午,北京大学发布讣告,宣布季羡林先生的遗体告别仪式定于7月19日上午10点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东礼堂举行。而目前设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纪念大厅的灵堂,从昨天起到17日,接待来自社会各界对季老的缅怀追思,每天早上9点到下午5点开放。灵堂工作人员表示,如果下午5点以后仍有人排队祭奠,灵堂将再延续一小时。 据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