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北大数千人吊唁季老:希望他在天堂得到爱

2009年07月13日11:2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南方日报

  儿子季承带着家人来告别

  北大校长周其凤和其他一些教职工率先向季老鞠躬哀悼,然后低调地离开现场。随后,季老的一位学生特意为他带来两朵他生前最爱的白莲,放在花圈旁边。吊唁活动将一直持续到17日。

  季老的儿子季承带着家人为父亲遗像献上了花篮,向遗像三鞠躬。

季承的妻子对3岁多的儿子说:“给爷爷磕个头吧,和他告个别。”年幼的孩子尚不知世事,天真无邪地望着照片中的爷爷。

  季老早年为求学与妻子、孩子聚少离多,晚年又因种种原因与季承多年不见。直到季老去世前的几个月,父子才重聚。老人生命中的最后时光过得很幸福,因为儿子一直陪在他身边,可爱的小孙子更是让他尽享天伦之乐。

  “他最了不起的是永远说真话”

  “季先生一生坎坷,虽然他生前得到了很多、很高的荣誉,但他得到的爱太少了,希望他在天堂得到爱。”北大东语系教授张光璘感慨道。张教授是季羡林的学生,跟随季先生20多年。他说:“季先生是当代了不起的知识分子,他最了不起的一点就是永远说真话。”

  在灵堂开放之前,很多季老的故知好友就已经来到了百年讲堂。82岁的贺剑城是北大教授、原东语系党总支书记。贺剑城和季羡林先生是10多年的同事,是季先生的下属,还是季先生的入党介绍人。贺剑城教授说,季老曾劝他们心境要平和。他分析,季老能够长寿,除了爱吃花生米和爱散步之外,是因为他精神上有寄托有瘾,这个“瘾”就是搞学问。

  送上季老最喜欢的白莲

  吊唁的人群中,许多人从没见过季先生,但先生的人品、治学令他们敬仰。

  在安静肃穆的灵堂中,一名中年男子突然在季老的照片前跪下,磕了6个响头并吟了一首悼念的小诗:“举世闻名学问深,毕生研究东语文。太平洋水千万里,不及季老教我恩。”当时,不少人对他的行为表示疑惑。

  后来他告诉记者,他的父亲张劲草曾是季老的助教。当年他们全家去河北平山解放区参加革命,还是季老给的路费。他85岁的父亲现在在上海,听说季老过世的消息非常悲痛,但是因为身体有病,不能赶过来,于是让他到季老的灵堂来磕头。

  一位叫李英的老先生在鞠躬之后,为季老献上了两朵白莲。他说自己曾是季老的学生,那个时候季老当系主任。他知道季老生前非常喜欢白莲,早上特别准备了两朵白莲献给他。

  本报特派记者陈祥蕉

  发自北京

  ■身后

  双星陨落,谁来继承衣钵?

  据新华社电11日,季羡林、任继愈二老同日驾鹤西去,震动中国文史学界。哀痛之余,几代文史学人深思大师留给后人的一些“问号”———比如人文研究成果和精神财富如何及时梳理,又比如人文学科与人文精神传承面临哪些困惑和挑战。

  学术界将季、任两位先生视为衔接传统人文教学内容与现代教学方式的“特殊桥梁”。与此同时,两位老人身后还留下了一些学术观点和问题,供后辈再探讨,比如对国学前途和命运的预测等。如何继承大师的遗产?有人担忧,人文学科的精髓是否将出现“人亡艺绝”的局面。

  季羡林的弟子钱文忠曾撰文指出,社会上出现过的“季羡林热”,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现阶段学术界人文精神的一种“苍白无力”。上世纪90年代中叶,而立之年的钱文忠就参与了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在复旦大学的授课,传授季先生的学术思想和精神。最初几届“文基班”学生,如今已有一部分成为活跃在中外学术领域的年轻力量。

  任继愈先生晚年致力于整理古籍,老人凡事亲力亲为、淡泊名利。点点滴滴令其弟子、上海师范大学哲学系教授李申难以忘怀。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李申也试图将任先生的精神传给下一代。

  中国哲学史学会副会长、上师大哲学系教授陈卫平介绍说,目前李申教授每年招收1名博士生,并有若干名硕士生在读。任继愈先生提倡“无神论”等观念,也通过学校举办的研讨会等得到关注和传承。

  但面对近年来时起时伏的新一波“国学热”、“大师热”,文史学者提醒:对于“国学”究竟是什么,“大师”究竟意味着什么,我们从二老身上到底传承什么,仍有待深入思考。

(责任编辑:李恺萌)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