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第5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回眸:文以载道 于斯为盛

2009年07月13日15:0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7月11日,贾庆林和吴伯雄等步入开幕式会场。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新华网长沙7月13日电题:文以载道 于斯为盛——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回眸

  新华社记者张勇 明星 王建华

  “两岸之道,唯和与合”。

  己丑仲夏,湘江之滨,岳麓山下,千年学府的苍松翠柏,见证了两岸各界精英以文化薪传共谋两岸和平发展之道的一次盛会,见证了两岸加强文教交流合作的辉煌开篇。

  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不仅需要经济动力,也需要文化动力。凝聚了这一共识的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把握两岸关系发展走向和时代脉搏,呼应两岸同胞加强文化教育交流的迫切要求,汇集530多位两岸文化、教育、新闻、经贸界的代表和专家学者的热情和智慧,擘画两岸文教交流与合作的历史新篇,为两岸协商签署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协议做了很好的铺垫和准备。

  
  7月11日,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在开幕式上致辞。新华社记者 邢广利 摄

  “经贸与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大桥梁”

  出席论坛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指出,两岸关系发展需要来自文教交流的动力,更需要强有力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的支撑。开展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对推动两岸关系发展具有基础性、全局性、长远性的重要作用。

  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认为,经贸与文化是连接两岸的两大桥梁,缺一不可,现在该是搭起文化桥梁的时候了!

  短短两天的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的王邦雄、余秋雨、孙震、于丹等诸多文化名流相继登坛开讲,畅谈中华文化的薪火相传和再铸辉煌。
“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是两岸的共同财富,是维系两岸民族感情的重要纽带”成为大家的共识。

  余秋雨在题为“从文本传承到精神传承”的演讲中指出,文化是精神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共同体,所有的中国人在文化上存在着共同约定,文化传承最值得关心,同时也是最重要和最难得的,是文本层面、技术层面背后精神价值层面的传承。

  当前,两岸关系呈现和平发展的良好势头,两岸各领域交流也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一年多来,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不断取得新的突破,为两岸关系发展注入了充沛的动力。但相对于两岸经济交流合作,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合作还显得滞后,两岸同胞之间仍然存在着诸多隔阂和误解。这种局面应当改变,需要两岸有识之士积极寻求解决之道。

  
7月11日,演员在表演《飞天》。

  当日,“华彩聚三湘”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文艺晚会在长沙举行。新华社记者 刘卫兵 摄

  如何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成为论坛期间两岸代表热议的话题。中共中央台办特邀嘉宾蔡武在发言中表示,海峡两岸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我们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和创新。他建议推动两岸文化交流制度化,构建两岸文化交流新格局,“如果海峡两岸适时商讨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议,将有效地集中双方的资源、资金和智慧,推动两岸文化交流由感性交流向理性交流阶段跨越。”

  中国国民党国政基金会特邀嘉宾张誉腾也倡议:“积极商谈签署两岸文化交流协定,提出共同推进两岸文化交流的方向”。

  代表们有关“加强两岸文化交流合作,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真知灼见,凝聚在论坛闭幕式上发表的共同建议中,其中一条尤为引人注目——“客观认识汉字在两岸使用的历史和现状,求同存异,逐步缩小差异,达成更多共识,使两岸民众在学习和使用方面更为便利。鼓励两岸民间合作编纂中华语文工具书。”

  与会大陆学者吴能远说,“共同建议”揭示了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在两岸文教交流合作中的核心地位,强调了文化和民族认同是凝聚两岸同胞共同意志的根基所在。

  
  7月12日,中国国民党副主席蒋孝严宣布第五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共同建议”。新华社记者 李尕 摄

  “文教是灵魂和未来”“两岸还要"信息通"”

  短短两天的论坛上,两岸知名文化界人士齐聚一堂,纵论中华文化及两岸文教交流。他们激荡出的思想火花,不仅使与会者受益良多,更预示着两岸文教交流的光明前景。

  五千年的悠久文化,能否成为世界含金量最高的财富金矿?面对全球文化产业和创意经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该如何加速两岸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

  在以“推进两岸文化产业合作”为议题的专题研讨中,两岸文化产业界知名专家献言献策,他们建议“深入发掘中华传统文化资源,共同打造具有民族特色、风格、气派和原创性的知名品牌”,“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合作。合办两岸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推动成立促进两岸文化创意产业交流合作的权责单位”……

  如果说文化是立国之本,那么文化的传承与扎根须靠教育。吴伯雄主席在论坛上表示,我非常赞赏大陆知名人士成思危先生说的一句话,“经济能够帮助我们今天,科技可以保障我们明天,教育才能保障我们后天”。

  围绕“促进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提升两岸教育品质”,与会代表集思广益,提出了“努力实现教育资源相互开放和共享,并营造有利于两岸学术交流的环境”,“两岸互认学历有利于推动两岸教育交流与合作向实质性阶段迈进”,“鼓励两岸学生互至对岸学习,并为此创造良好条件”等诸多共同建议。

  文化部、教育部等四部门在论坛期间通过新华社公布的多项有关两岸文化教育交流的新政策措施中,以“承认台湾高考成绩”这项新惠台举措最为引人注目。根据教育部最新的决定,“参加台湾大学入学考试学科能力测验,且考试成绩达到台湾一流大学录取标准(顶标级)的台湾考生,可直接向大陆高校申请就读,经学校面试达到录取标准即可入学。”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助理教授张宝蓉表示:“可以说,大陆高校从"入口"到"出口"都为台湾学生来大陆求学扫清了障碍,这对台湾学生而言将具有很大的吸引力。”金门高中校长蔡锦杉对记者说,大陆的这项政策使台湾学生升读大学又多了一个选择,多了一个机会。但是,当务之急是台湾方面尽快承认大陆学历。

  拓展两岸新闻交流也是论坛上的热门话题。目前,大陆媒体赴台驻点人数受限、时间受限、采访地域受限;两岸新闻媒体尚未开放常驻,无法展开较为全面的作业。尽快实现媒体常驻,深化彼此交流,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把两岸新闻交流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是与会两岸新闻界代表们的共同愿望。

  论坛上,新华通讯社副社长周锡生代表大陆新闻界呼吁,在两岸即将全面实现直接双向“三通”——通邮、通航、通商的同时,也应尽快实现双向直接的“信息通”,实现两岸媒体常驻和扩大新闻交流。

  他的呼吁立即得到两岸媒体代表的热烈回响。

   “和而不同”“心灵相通”

  “和”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本次论坛也充分体现了“和而不同”“以和为贵”“和谐共处”。与会两岸代表围绕论坛三项议题,心平气和地讨论,真诚友善地沟通,通过求同存异的学理争辩激荡出智慧的火花。

  对于两岸之间的文化交流,大陆著名作家王蒙曾有这样的妙喻:“华人都喜欢唐诗宋词,华人都喜欢中华料理。我想,唐诗宋词就是中国心,中国菜就是中国腹。文化交流就是心腹交流。”

  文化交流是“心”的交流。“两岸要心灵相通,只要心灵相通,一通百通。”与会台湾嘉宾沈庆京先生的一番话,激起了论坛代表的共鸣。

  “你问我爱你有多深,我爱你有几分。我的情也真,我的爱也真。月亮代表我的心……”11日晚的论坛文艺晚会上,大陆青年女歌手张靓颖邀请观众席上的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上台,对唱一首红遍海峡两岸的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

  这是一首从台湾传唱到大陆的优美歌曲。当歌声在这个独特的夜里再一次在芙蓉城长沙的上空响起,它的奇妙旅程见证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的热络与升温。

  一曲唱毕,在现场的热烈要求下,吴伯雄情致不减,又即兴唱了一首《希望》。他真情投入的演唱和朴实无华的歌声,深深打动了现场所有人。

  12日论坛闭幕后的难忘夜晚,一场别开生面的两岸青年学生联欢晚会,以海峡为景,以文化为魂,大手笔泼墨,为本次论坛之“和”写下青春洋溢的注解。

  “相亲相爱一家人”是贯穿整个联欢晚会的灵魂,从晚会前段的小提琴独奏《台湾民谣》,到两岸学子一同在《相亲相爱一家人》的乐曲中起舞,再到集体吟诵千古名篇《岳阳楼记》,全场观众无不神情振奋。

  夏日夜空的星光辉映下,长沙-这座以芙蓉花享誉海内外的历史文化名城显得更加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希望就在眼前,甘泉就在那里!”

  中国国民党国政基金会特邀嘉宾张誉腾在论坛上发言时表示:“两岸文化的交流,最终目的是要为两岸和平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更坚实的基础。”

  诚如斯言!在两岸关系步入和平发展轨道的新形势下,本届两岸经贸文化论坛首次以“文化教育”为主题,成为两岸新形势下加强文教交流合作的开篇之作,受到海内外的普遍关注,将在两岸关系史上留下深深的印迹。

  这次来参加论坛的台湾方面代表,国民党人士只占不到四分之一,大多数是其他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两岸各界人士的广泛参与,使这次论坛超越了国共两党,真正成为两岸各界交流的大平台,更加具有权威性、代表性。

  “论坛的圆满成功,再一次证明两岸经贸文化合作论坛,是两岸进行沟通、增进了解、凝聚共识的一个重要的平台、一个重要的渠道。”与会台湾代表陈春霖说。

  在闭幕式上,吴伯雄主席的一席话格外感性。他告诉在场的530多位代表和400多位媒体记者,此行曾专程到岳阳体会范仲淹所写的《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种胸襟是何等伟大。“今天在座的与会人士都有希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理想,有理想才有胸襟。我们在两天的论坛中是"坐而言",在论坛之后就是"起而行"。我们希望看到这次论坛的成果,一个一个在不久以后能够落实。”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中共中央台办主任王毅说,这次两岸各界人士齐聚长沙,共襄盛举。尽管每个人的感受不尽相同,观点也各有千秋,但都认识到中华文化是我们民族五千年生生不息的灵魂和脊梁,是所有炎黄子孙共同拥有的精神财富,是连接海峡两岸最牢固的心灵纽带,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两岸中华儿女共同的历史责任。这种文化的力量、精神的力量汇集起来,势必形成不可阻挡的浩荡潮流,推动两岸关系沿着和平发展的正确方向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昨天,人杰地灵的“屈贾之乡”孕育了灿烂的湖湘文化;今天,在长沙举行的这届论坛,又扬起了两岸文教交流合作的风帆。正如吴伯雄主席在联欢晚会上放歌时所唱到的:希望就在眼前,甘泉就在那里!
(责任编辑:马涛)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