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一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 一位维吾尔族母亲与她4个民族19个儿女的故事

2009年07月14日08:47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7月的新疆阿勒泰草原上鲜花盛开,新疆首届十大杰出母亲阿尼帕含辛茹苦收养汉、回、维吾尔、哈萨克4个民族10个孤儿的事迹传遍了天山南北。

  加上自己亲生的9个儿女,70岁的阿尼帕老人和她这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已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塔塔尔、乌兹别克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他们的故事感动了2000多万新疆各族人民。


  我这里不分民族,都是我的孩子

  阿尼帕1956年随父母从蒙古国回到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不久父母相继病逝,五兄妹中最大的阿尼帕承担起生活重任。1957年,她嫁给了从部队转业到县公安局工作的维吾尔族小伙子阿比包,一家7口人过上了虽清淡但很幸福的日子。

  1970年,他们的邻居牙合甫夫妇(丈夫是维吾尔族、妻子是哈萨克族的再婚家庭)相继去世,撇下了19岁的吐尔达洪、16岁的库尔班和14岁的托乎提。从此,阿尼帕家多了3个儿子。

  1977年阿尼帕又收养了回族姑娘王淑珍和她的4个兄妹。已是中年的王淑珍回忆起收养经过时,仍是泪流满面,泣不成声。

  11岁的王淑珍和她的兄妹在父亲去世后,随母亲改嫁到汉族继父家。不久,母亲撒手人寰,父亲又体弱多病,兄妹几个便开始流浪街头。

  阿尼帕的妹妹看到冻饿交加的小淑珍后,便将她领回家。小淑珍一进家门,屋里正在玩耍的其他孩子全都捂着鼻子跑了出去,因为淑珍身上的衣服又破又脏,头上长满了头癣和癞疮,流着脓水。看到小淑珍这个样子,阿尼帕舐犊之情油然而生,她心疼地把小淑珍揽在怀里,眼泪哗哗地流下来:“可怜的孩子呀,你怎么成了这个样子,要是你妈妈看到,她会心疼的……”

  为了治好小淑珍的头癣和癞疮,阿尼帕从第二天开始,每天带小淑珍去医院上药。两个月后,小淑珍长出了浓密的黑发。

  王淑珍被收养几个月后,她的继父又一病不起。看到几个衣不遮体的孩子蜷缩在一张破旧的毡子上,阿尼帕的心都快碎了,她默默地把王淑珍的哥哥和两个妹妹也带回了自己的家。

  1989年,王淑珍的继父去世,留下了金海、金花、金雪莲3个孩子,最小的金雪莲只有1岁多。阿尼帕又将这3个汉族孤儿接到家里。这样,加上自己生养的9个儿女,阿尼帕就有了4个民族的19个儿女。

  前不久,在阿尼帕老人家,面对一张30年前的老照片,记者与县里的干部辨认照片上收养的孩子是谁、是什么民族时,阿尼帕老人突然插话说:“在我这里不分民族,她们都是我的孩子!”

  如今,年逾七十的阿尼帕老人这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已有维吾尔、汉、回、哈萨克、塔塔尔、乌兹别克6个民族的180多口人。

  妈妈,您为什么偏爱收养的孩子

  阿尼帕亲生的大女儿卡丽曼说起妈妈偏爱收养的孩子时,至今还感到非常委屈。她说:“我14岁那年,妈妈从亲戚家回来带了一条淡绿色的新裙子,我们家的女孩子都没有穿过裙子,我想我是老大,又是妈妈亲生的女儿,裙子理应给我穿。可没曾想妈妈却把裙子给了王淑珍,我伤心地大哭起来。妈妈搂着我说:"你是大姐,要让着妹妹。"”

  至今,那条淡绿色的裙子还被王淑珍精心地收藏着。

  阿尼帕的回族儿子王作林讲起小时候的事情,满脸笑容,眼里却含着泪。他说,有一年,别人送了一双球鞋。他与阿尼帕老人的亲生大儿子阿奔为这双鞋争打起来,抢到球鞋的阿奔还没穿到脚上,就被阿尼帕老人一把夺下,递给了王作林。妈妈一边打着亲生的儿子阿奔,一边说:“你这当哥哥的,就不知道让着弟弟!”

  王作林是让阿尼帕夫妇最操心的孩子,初中毕业后受不良少年的影响,1989年严打时,王作林被判了3年刑。阿尼帕老人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她责怪自己对孩子关心不够。她要求全家的兄弟姐妹不要歧视这个误入歧途的兄弟。她和丈夫几次去400公里远的监狱探望王作林。

  1992年王作林刑满出狱后,两位老人又张罗着给他找工作,又张罗着给他找媳妇。王作林夫妇双双从水泥厂下岗后,老两口又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买了一辆二手车,让他们夫妻跑运输。现在的王作林开起了旅社和饭店,生意红红火火。

  最让妈妈发愁的是全家20多口人一日三餐的吃饭问题。她专门买了一口直径1.2米的大铁锅,但做一锅饭一个人分不了一碗,锅就见底了;打一坑馕,十几个孩子围在馕坑边,熟一个吃一个。为了让孩子们吃上饱饭,阿尼帕几乎把所有的收入都换成可以吃的东西了。

  为了贴补家用,阿尼帕曾在县食品厂找了一份工作———清洗羊肚和羊肠,每个月计件可以挣上36元钱。这可是个苦差事,每天早晨6时许起床,做好孩子们的饭后,她就来到青格里河畔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双脚浸在冰冷的河水里……周而复始,一年又一年。

  阿尼帕收养的孩子们,回忆起童年生活时,感触更多的却是幸福和快乐。王淑珍说,阿尼帕妈妈家虽然穷,但很温暖,家里的笑声比别人家要多……

  阿尼帕夫妇省吃俭用,从牙缝里省出钱来让孩子们去上学读书。家里用不起电灯,阿尼帕就找来破棉絮搓成条,放在羊油碗里照明,让孩子们学习。她的19个孩子没有一个因家里穷而辍学。

  爱心的轮回

  阿尼帕的事迹感动着她的子女,也感动着青河县5.4万哈萨克、汉、蒙古、回、维吾尔等16个民族的群众。

  阿尼帕的汉族邻居田玉英说,阿尼帕是全县最幸福的人,她的孩子和她孩子的孩子们都特别孝顺。去年,阿尼帕的老伴去世,她的孩子都回来了,180多口人。特别是她收养的孩子,比亲生的孩子还要亲,这些孩子们刚进县城就下车,号啕大哭着向家里奔去……

  阿尼帕的亲生儿子阿奔是一个乡的武装部长,1999年在帮助牧民修建暖圈时被倒塌的墙砸死,留下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儿子在石河子上大学,女儿在阿勒泰卫生学校上学,正是花钱的时候。

  生意刚有点起色的回族兄弟王作林,搂着这两个可怜的孩子说:“有你们四爸在,你们就放心吧。”从此,王作林每月按时给两个孩子寄去生活费,并把每年的学费早早交给孩子们,他还经常打电话询问他们的学习情况。

  阿尼帕的大女儿卡丽曼正在资助一个牧区的女学生,而她与丈夫的收入每月加起来刚过2000元。

  在这个民族团结的大家庭,看着子女们争相给母亲阿尼帕敬献礼品的场面,听着孙子辈的各族儿童用他们稚嫩的歌喉齐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歌声,欢歌、笑语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荡漾。

  记者走出这个大家庭很远了,孩子们齐唱的哈萨克民歌《母亲》的歌声还在县城的上空回荡。“我在很远的地方想着您,不管是在天涯海角,忘不了呀我的母亲,有母亲的人永远不会老……”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7月13日电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