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阶段迎接新考验——
既采取应急之策应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又制定长远之计提升经济社会发展质量
夏日走北京,触动记者的是这片土地上跃动的生机——占全市税收总额24.3%的金融街开始扩建,总投资600亿元人民币的丽泽金融商务区规划方案出台,标志着北京现代服务业中举足轻重的金融业向新台阶迈进;北京新能源汽车设计制造产业基地授牌,标志北京电动汽车示范城市建设启动;现代制造业开始在结构上出现新的变化:北工大软件园二期工程奠基,北京数控机床产业基地挂牌……这是在金融危机的影响日渐显现时,北京经济逆势而上的一个侧面。
从年初开始,市委书记刘淇和市长郭金龙等北京市主要领导带队,走遍全市18区县和重点行业,展开“扩内需保增长促发展”的系列调研,逐一落实项目、研究措施,寻求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之道。刘淇在调研中多次强调这样一个观点:我们要把应对这场危机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次重要检验,不仅要看我们何时走出危机,更要看能否在战胜危机中转型升级,实现更好更快更加可持续的发展。郭金龙反复要求要科学把握首都发展的大趋势,积极应对国际环境大变化,积极主动打好应对危机与挑战这场硬仗,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北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揭开了自己新阶段的序幕。
调结构、上水平,简单的6个字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抓住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际产业调整、技术转移时机,充分利用奥运会后北京国际影响极大提升的有利条件,提升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抓住扩大内需的重大政策调整机遇,充分利用已经形成的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机构,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等发展,进一步增强首都经济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首都区位优势,抓住近四年全市意向投资1.7万亿元,建设1585个重大项目的机会,做好服务,增强首都经济总体实力;抓住中关村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在鼓励自主创新的制度建设上实现重大突破,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这既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应急之策,更是建设人文、科技、绿色北京的长远之计。基于这一思路,北京迅速出台保持首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29条具体措施,今明两年安排市区两级政府投资1400亿元左右,预计带动社会投资1万亿元。北京增投资,上项目,从领域上重点向以增强可持续发展承载能力的轨道交通为主的基础设施倾斜,从产业上向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文化创意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倾斜,从区域上向发展相对较慢的南城、西南部地区和新城等倾斜。
今年,6条轨道交通线将同时开工建设,这在北京基础设施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今后一个时期,北京轨道交通建设将以每两年建成100公里、每年至少通车一条线路的进度向前推进,到2010年累计投资900亿元,实现通车300公里。北京城市交通将由此迈上一个新台阶。
后奥运时代的北京正努力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创意产业逆势上扬,2008年1至11月,全市规模以上单位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4773.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4%;从业人员66.4万,占全市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18%。日前,北京市与文化部正式签署推动首都文化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首都文化建设又获新突破。涵盖北京现代制造业中最具活力的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产业、装备制造业、生物医药产业、都市产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等六个产业调整振兴规划,正在紧锣密鼓编制中。
区域发展趋向协调。年初,《中共北京市委关于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意见》正式出台,首都力争在破除城乡二元结构上走在全国前列。新《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规划建设的11个新城,目前已全部实现与中心城至少有一条高速公路连接,2012年将有7座新城实现与中心城轨道连接。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北京商务中心区、顺义临空经济区和奥林匹克中心区等六大高端产业功能区,正日益成为引领北京发展的重要“军团”。
自主创新既是应对危机的法宝,更是保持长远发展的支撑。3月20日,一条新闻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建设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动员大会在北京召开。作为我国第一个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将全面提高自主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逐步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同时,北京积极推动国家6个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10个重大科技专项建设,同步推进北京市18个重大科技专项,增强科技创新支撑首都长远发展的能力。把北京建设成创新城市,正在从体制、机制层面全面突破。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