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海外华人亟待提升软实力 遭歧视与自身形象有关

2009年07月18日09:1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7月18日电 据英国《英中时报》报道,海外华人社区“硬实力”的提高,虽然有可能成为“软实力”提高的基础,但前者并不直接等于后者。海外华社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整体形象,更深层次地让所在国感受到华人社区的正面影响力,促进所在国与原住国的深入交流,也许还需要一场思想领域的“启蒙运动”与“意识转型”。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海外华人社区的成员结构和经济结构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而海外华人在当地社会中的形象是否已经彻底改观了呢?早期的“陋习”是否已经彻底摈弃,有没有新的问题出现?在居住国属于少数族群的华人遭遇的“种族歧视”和“不平等”待遇,除了外部的客观原因,我们自身是否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结构转型、经济转型之外,仍需另一种转型

  早期的华人移民大多从事低技术的工作,而随着第二代、第三代移民的逐渐成长,以及大量具有较高文化教育水平的新移民的涌入,华人社区的结构已经开始出现变化。不仅早期华人社区的一些“陋习”有所减少,而且华人从事的行业也开始突破传统行业,在高科技、金融、会计、法律、医生等专业行业也经常见到华人的身影。社区结构与经济结构的转型,虽然让华人的形象大为改善、旧的陋习大为减少,但新的问题同样层出不穷。

  首先,在入乡随俗方面,华人社区做得还不够。相对西方社会对中国的农历新年、中秋节和端午节和汉语日益浓厚的兴趣,很多华人对于所在国的文化和节庆反而参与兴趣乏乏,有很多华人来了英国多年,社交圈子主要还是华人,英文水平也并未提高。

  供职于英国政府部门的陈先生向《英中时报》记者表示:“我接触到一些中国留学生,毕业之后想要在这里找工作,但是一问,连英文都说不好,更不要说了解这里的文化。”

  在英国生活逾十年的杜女士则向《英中时报》记者讲述了她的见闻:“现在华人随地乱扔垃圾、乱吐痰这些毛病我倒是见得不多了。但是有时候还是会遇到一些不拘小节的人。有一次,我从伦敦坐火车去伯明翰,跟我同一个车厢的,有几个年轻的华人,他们从上火车开始就一直很大声说话,又说又笑。整节车厢其他人都在安静地看报、看书,他们用中文很大声地打闹,一直从伦敦到伯明翰没有消停过。坐在我对面的英国老太太虽然没有大声制止他们,但是看得出来对他们非常不满,这让我作为一个华人感觉非常惭愧,既然到了别人的国家,就应该尊重别人的习惯,他们还是这样不顾他人的感受,连累大多数华人被人看不起。”

  华人经济收入等“硬实力”的提升,虽然为华人提高文化教育水平提供了基础,但并非直接地等同于华社整体形象的提升,更多的时候,如果把握不好,反而会走向另一个方向。例如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一些中国游客和年轻华人中开始出现“炫富”的风潮。不仅不会赢得尊重,反而会造成一种反感。与这种“炫富”心态相伴的,是针对华人的犯罪活动的增加,一些犯罪分子认为华人“油水多”、好下手,而且出行习惯带大量现金,于是往往选择向华人下手。

  除了注意自身的基本文明修养、提高法律意识之外,此前已有一些华社有识之士指出,华社要提升自我形象,还需要在融入主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方面进一步努力。由于华社与主流社会沟通不够,主流社会对华社并不了解,只能通过主流媒体的宣传以及其建构的舆论图景来想象华社,而主流媒体对于华社具选择性的报道,则往往刻意放大华社的负面新闻,以吸引眼球。他们通过舆论构建起了一个不那么正面的华社形象,引导了公众的想象,这个公众想象和预期又反过来形成了媒体对华社报道的一个预设框架。

  一位曾经在英国主流媒体工作的华人向《英中时报》记者表示:“我在那里主要的工作是做有关华人和中国方面的资料收集,而他们感兴趣的,都是负面的新闻。”要打破这个恶性循环,华社除了严于律己之外,还需要更主动地向主流展现自身,在公共空间就公共事务发出自己的声音,树立正面的媒体形象。

  据《英中时报》记者了解,目前英国华人社区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新迹象。据《英中时报》此前报道,前欧洲议员候选人张敬龙近日呼吁华人演艺及文化界团结一致,向政府提出方案,加强华人在英国影视及媒体的代表性,改善华人的公众形象。一些华裔演员也表示,英国电视节目中,华人饰演的角色寥寥无几,而且往往被安排出演负面的人物,加深种族歧视的情况。他们呼吁政府关注有关情况,确保华人有平等演出机会,令影视节目及传媒影像更能反映社区现实,推动多元种族的融和。而“英国华人参政计划”联合多个华人社团发动之GetActiveGetVoting2009也举行了系列选民登记宣传活动,呼吁英国华人尽早登记,确保下届英国大选可参加投票。保守党国会候选人李泽民及自民党国会候选人杜淑真近日也正式宣布参加英国大选。

  而在7月15日伦敦华埠商会举行的有关“中餐厨师劳工短缺状况调查报告”的新闻发布会上,伦敦华埠商会吴国强会长与英国华人保守党主席李锦怡也表示,无论来自哪个党派,都希望华人能够积极参政,我们需要在国会中有代表华社的声音,提升华人在主流社会的形象。

  尽管华社有不少有识之士大声疾呼,但要形成一股大的风潮,还需整个华社实现彻底的思想转型,这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结构转型与经济转型固然提供了一个基础,但要实现思想意识的彻底转型,华社还在等待一个契机、一种催化剂。

  海外华人形象工程:“形而下”还是“形而上”?

  据《英中时报》报道,由英国全国性反种族主义慈善机构监察组下属的民权主持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华人社区遭受很高程度的种族敌视与攻击,而且所受伤害程度有可能高于其他少数民族。这份公布于2009年5月12日的名为《隐没在公众视线之外——针对在英华人/中国人的种族主义调查研究报告摘要》的报告还显示,华人所遭受的种族迫害包括涉及名字的种族辱骂、破坏财产和生意、纵火、身体攻击,最严重的个桉包括受慰问害者需入院治疗甚至谋杀桉件。调查人员也指出,英国主流媒体对华人遭受种族迫害的个桉报道不够,而对于在英华人的负面新闻却引起媒体的关注和带有偏见的报道,也是华人遭受更高程度种族攻击的原因。

  民权项目经理陈镭文先生在接受《英中时报》记者采访时也证实:“目前来看,针对无证华人劳工的袭击很严重,有些中国留学生刚刚来到英国,不熟悉本地环境,也是容易被伤害的群体。针对中餐外卖店的袭击也非常严重,由于开店很晚,很多当地青年种族滋扰外卖店,投掷石子或者破坏店铺等行为时常发生。”

  以英国华人社区的安全状况为例,主要的原因当然是所在国社会存在的“种族歧视”问题、媒体的“妖魔化”以及经济利益和资源分配等客观原因。但正如前文所述,华人社区与主流社会的脱节,缺乏沟通与主动融入意识造成的“陌生人”处境,以及华人自身的文明形象同样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

  2009年7月9日,中国外交部领事司、福建省外办在中国福建长乐,联合举行了“树立海外中国公民文明形象宣传月”启动仪式,并推出《海外中国公民文明指南》和《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宣传品,这些宣传品通过所有的涉外机构、在中国驻各国使馆的办证大厅发放,并可在中国外交部官方网站上也可以看到。

  据报道,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外交部魏苇司长在致辞中表示:“中国驻外使领馆、国内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为维护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和正当权益做了大量努力,每年协同处理了大量海外领事保护案件。在这些案件中,主要是外方侵害造成的,很多是因为侨居国本身的安全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有相当多的桉件是由于我海外侨胞自身的问题所引发,因不尊重当地风俗、不注意个人修养、缺乏法律意识或违背商业道德等问题,我侨胞与当地民众发生矛盾冲突,导致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这说明,对海外侨胞而言,除了所在国本身的安全问题外,树立文明形象和获取和谐平安的海外生活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关联。如果在世界范围内树立中国人谦和友善、尊俗守法、诚实守信的文明形象,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家形象,广大海外侨胞人身财产的安全也有更多保证,发展也有更多的空间。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外交部、各驻外使领馆、各地方外办以"海外文明"和"海外安全"为主题,共同开展树立海外中国公民文明形象的宣传活动,目的就是要助远在他乡和即将出国谋生的中国人一臂之力,使大家能尽量平安、顺利。”

  这个活动,把海外中国人的“文明”命题与“安全”命题联系了起来,而这两个命题归根结底是一个“和谐”的命题,是把中国国内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蓝图,扩展到了世界范围,是希望以海外华社为桥梁“共建和谐世界”。而综观《海外中国公民文明指南》和《中国公民海外安全常识》,则发现其中的规定,可谓是衣食住行无所不包,而且细化到各种小事、各个细节,可谓是从“低处入手”,似乎关注的是具体琐碎的“形而下”问题。

  但事实上,海外华社的形象问题从来都不是一个小问题。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深入,国际间移民潮的扩大,移民在国际舞台上扮演的角色亦日益重要。海外华人在国际政治、经济上扮演的角色绝对不容忽视。因此,华人社区能否与居住国社会和睦相处,不仅是涉及到华人个人安全、华社发展的问题,同样也是一个涉及到各国外交关系、全球政治格局与地区安全的大问题。

  现在,这个中国官方推动的海外中国公民的形象工程,不仅仅着眼于通过提高海外中国人的文明素质,实现与所在国民众的和谐共处,从而保证海外中国公民的安全,同时也希望在提高海外中国人个人文明形象的同时,展现出中国的文明大国形象,实现“共建和谐世界”的理想,又可谓是“立意高远”,是涉及到“大道”的、目光长远的重要一步。

  在2008年一系列如“反藏独”、“护卫奥运火炬”和“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等大事件上,海外华人展现出的巨大能量与影响力是惊人的。但可以大胆地说,目前我们看到的这些能量还只是海外华人社群能量库的冰山一角,目前海外华人社群不是没能量,而是不知道应该在何处、用何种方式来释放出这些能量。而要想知道在何处、用何种方式来释放,需要一个思想意识的转型,需要综合素质的提升。

  试想一下,如果这样一个社群的整体素质得到大幅度提高,参与意识得到进一步增强,桥梁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那对居住国与原住国来说,将是怎样的一种巨大而宝贵的能量呢?(张雪)
(责任编辑:杨建)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