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美名主播克朗凯特逝世 曾扭转越战舆论方向(图)

2009年07月20日04:2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他与历史同行

  据新华社电 1962年至1981年间,克朗凯特主持的黄金时段节目《晚间新闻》始终在美国电视新闻收视率中首屈一指。他的名字、声音和形象与美国现代史上诸多重大新闻密不可分。

  为肯尼迪遇刺流泪

  1963年11月22日,时任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遇刺。当天下午1时40分,哥伦比亚广播公司中断正在播出的肥皂剧,由克朗凯特口播肯尼迪遇刺快讯。
大约一个小时后,克朗凯特用沉重的口吻播报,肯尼迪遇刺身亡。

  播报完毕后,克朗凯特摘下黑边眼镜,轻轻拭去眼角的泪水。《纽约时报》记者道格拉斯·马丁追忆说,这一刻,克朗凯特代言了无数美国人的心情。

  扭转越战舆论方向

  1968年,时年52岁的克朗凯特亲赴越南战争前线采访。回国后,他制作了一档特别专题节目,断言美国在越南已陷入泥沼。

  “美国领导人的乐观主义屡屡令我们失望,对于他们在乌云中发现的银光,我们再也不会相信。”克朗凯特评论说,“现在可以更肯定的是,越南的血腥经历将以僵局告终。”

  一些人相信,克朗凯特的这档节目成为美国国内越战舆论的转折点。时任总统林登·约翰逊的助手比尔·莫耶回忆说,约翰逊看完节目后,上前关掉电视机,感慨地说,“如果我失去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普通美国人”。

 

    美国电视新闻标杆人物、原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金牌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因脑血管疾病,17日晚在纽约家中去世,享年92岁。

  
  为人类登月“疯狂”

  上世纪60年代的太空热中,克朗凯特以百倍热情投入报道,多次播出马拉松式节目专题。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踏出人类在月球的第一步,克朗凯特在镜头前尖叫、赞叹,几近失态。

  “他对人类太空探索充满激情,这种激情富有传染力,也赢得了观众信任。”阿姆斯特朗17日在吊唁声明中说。

  “如果我失去克朗凯特,我就失去了普通美国人。”

  ——林登·约翰逊

  他最值得信任

  据新华社电 始终与重大新闻事件同步、秉承客观中立立场、富有洞察力的新闻判断、温和可亲的电视形象,使克朗凯特及其新闻节目成为同时代美国人生活的一部分。

  美联社报道,克朗凯特主持《晚间新闻》期间,平均每晚有1800万美国家庭把电视频道锁定在“克朗凯特大叔”身上。1981年3月6日,克朗凯特最后一次主持《晚间新闻》,收视家庭达到3600万。相比之下,他的继任丹·拉瑟2005年引退主持中,收视家庭不到1000万。

  克朗凯特在每期《晚间新闻》中,总是以“事情就是这样”收尾。他在观众中拥有的公信力使这句普普通通的结束语带上了权威色彩。当时许多听众打心底认为,可以不相信总统说什么,但要相信克朗凯特。1972年的一次民意调查中,克朗凯特获评“美国最值得信任的人”。

  克朗凯特成为首位被冠以“主持人”名称的电视新闻播报者。影响所及,一段时期在瑞典“主持人”的别称就是“克朗凯特”。

  正如美国总统奥巴马所言,就那个时代而言,克朗凯特是“不确定世界中的一个确定声音”。

  “我们所有人都有偏见,但我们同样明白,做报道时要摒弃偏见。”

  ——克朗凯特

  他带走一个时代

  据新华社电 克朗凯特退休后时常撰写专栏。他在专栏中批评伊拉克战争和前任总统乔治·W·布什的诸多政策。美国有线新闻电视网金牌主持人拉里·金在一次访谈中问克朗凯特,这些专栏内容是否意味着他也有新闻偏见。克朗凯特正色回答说,观点与报道应该泾渭分明,“我们所有人都有偏见,但我们同样明白,做报道时要摒弃偏见”。

  在《华盛顿邮报》主笔霍华德·库尔茨看来,克朗凯特之死意味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因为在充斥博客、微博客Twitter等众多信息发布渠道的今天,美国人再也不会像当年信任克朗凯特那样去信任新闻记者。事情就是这样。 (来源:广州日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