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8年前,武汉沦陷下的日食记忆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副刊)
策划:张欧亚 采写:本报记者苏海涛 王璀 实习生廖仕祺
前日傍晚,汉口解放路附近劳动街福利院。
“本月7月22日将出现500年难得一见的日全食,武汉是最佳观测点之一……”。看到这一段,老人会心地笑了。他马上拿起手边的电话,拨通了老友万生鼎的电话:“老朋友啊,都说日食百年难遇,想不到我们老哥在有生之年竟然能看到两次日全食啊。武汉真是个神奇的地方!”
两位老人的对话,缘于68年前武汉与“日全食”的一次邂逅。
两位武汉老人和当时的报纸记录
“一家四代八个人,除他一个‘闲人’外,其他家人甚至没有感觉到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1941年,日寇的铁蹄踏遍了大半个中国,武汉也成为了沦陷区。这一年的9月21日,20世纪的第三次日食发生,横跨我国新疆、甘肃、四川、陕西、湖北、江西、福建等省份,在中国最长持续时间3分26秒。
当时的万澄中17岁,刚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在积玉桥的武昌九小当老师。日全食要发生的消息,万先生是从当时的《武汉报》、《大楚报》等报纸上了解到的。
那一天正好是星期天,家住汉口上海路附近的万澄中,早早备好一块用墨汁涂黑的玻璃,来到武汉关附近的江堤上。
12点一过,日全食果然开始了。透过举起的玻璃,万澄中惊奇地看到太阳“突然被挖去一小块”,慢慢地越遮越多,终于弯成了“峨眉月”。
“突然天就全黑下来了,像关灯一样。然后满天星辰闪烁,我很清楚地记得,连从汉口南京路往武昌大堤口的过江轮渡上都亮灯了。”万澄中说,这奇异的场景,68年后再回忆起来,依然宛若在昨日。
就在那短短几分钟内,突然凉风倏起。站在江堤上的万澄中,心里涌起一种莫名的恐惧。
还好,时间不长,天空又亮了起来,气温也开始回升。回到家中后,万澄中发现,他们一家四代八个人,就他一个“闲人”看了日食,其他在室内的人,甚至没有感觉到外面发生了什么变化。
“为了看日全食,我找来了一副太阳镜,还把一些玻璃片拿到煤油灯上熏黑”
现年85岁的万生鼎住在汉口火车站附近的另一家福利院。老人回忆1941年的那次日食时说,早在两个月前,《武汉报》和《大楚报》就预报了武汉即将迎来几百年难得一见的日全食。“当时有一些人从报纸上知道了这件事情,都蛮激动!”那时的万生鼎在武汉市二中就读初二,按报纸上教的“土办法”看日食:“我找来了一副太阳镜,还把一些玻璃片拿到煤油灯上熏黑。”
据万生鼎回忆,那一天的天气格外晴朗,万里无云。他和同屋的街坊们端了几个板凳到他们屋子的平台上等待观看日全食。
周围鸦雀无声。初亏时,万师傅便放弃了太阳镜的观看策略,“太阳镜根本就挡不住光,太刺眼了,幸亏之前熏黑了很多玻璃片,都派上了用场。”而旁边没有玻璃片的大人,更多地是端着打好水的脸盆在水里观察太阳的倒影。
全食出现以后,整条街都黑了下来,“感觉当时那一下周围断了光。”在一片黑暗中,大家看见全黑的太阳四周镶了一道银色的边。而天空中奇特地出现了排成“犁”字型的星星,当时一起观看的街坊都对此惊叹不已。
万生鼎回忆,第二天《武汉报》和《大楚报》都报道了当天日全食的情况,据《武汉报》记载,在汉口观测日全食的日本专家顺利完成观测任务等。“听说日本这次又有很多游客组团来武汉观测日全食。”万澄中老人说:“不知道这次来的日本人里有没有上次来武汉观看的?若他们故地重游,中国已不再是昔日之中国,武汉亦非昔日之武汉了!”
日全食在当时也催生了一丝商机,《大公报》用半个版面报道了全国各地当天日全食的景象
在老法租界胜利街和蔡锷路口一家名为“时记”的照相馆,更是敏锐地抓住“日全食”商机,老板派职员拍下了日食各个阶段的照片,在日全食结束后向市民出售。“他们弄成四张一套:初亏、食既、食甚、复原,根据装帧的精美程度,分别以4元~10元每套的价格出售。”万澄中说,10元钱相当于半个月的伙食费了。尽管如此,他还是掏出一元钱,从最便宜的“套照”里挑了一张。照片上还留有当次日食的信息:全蚀时间,中午12时17分20秒,生光时间12时19分19秒,复原时间13时46分18秒,日蚀温度,日蚀前22.5摄氏度,全蚀时21摄氏度。万澄中至今还保存着这张照片。
此次采访中,记者已找不到当时曾进行预报的武汉当地媒体《大楚报》和《武汉报》了,只能在《大公报》、《中央日报》等全国性媒体中找到一些历史的痕迹。
1941年9月22日,《大公报》用半个版面报道了全国各地当天日全食的景象。对湖北地区的观测情况,该报是这样描述的:“此间上午十一时十八分发现日食,初时日光极为强烈,旋即渐行暗淡,五分钟后,大地全呈金色,一如静美月夜,其时却如新月。高空万里无云,星辰亦历历可见,其景最奇特者,乃为印地背影,呈有浓有淡如鳞之错离,于十五分钟后,此景如减,画月如初。”
国民党中央社当时还派遣了记者到湖北恩施采访,其报道加电头及标点仅仅寥寥65个字。全文如下:【中央社恩施二十一日电】此间二十一日放晴,长空乌云,至十时三十七分,阳光忽而放晴,气候亦?(“亦”后的这个字因时间久远,无法辨认——本报记者注)阴暗,一如暴风雨之前奏,旋即太阳全面光复。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