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民调显示八成五以上武汉市民开心“观日”

2009年07月23日01:20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汉网-长江日报

  好个“贝利珠”、“钻石环”!

  长江日报社成绝佳观赏点

   本报讯(记者黄师师 实习生禹宗贵)昨日上午9时24分,太阳只剩下一圈发光的窄小光环。长江日报社门前,观看日全食的人越来越多。突然,阳面出现一粒光珠,发出钻石般的光芒。

人群中一片欢呼:“看!钻石环!”

  9时26分,食甚。

  9时29分,生光。钻石般的光珠再次出现,并在瞬间裂成一串发光的亮点,与“钻石环”同样罕见的“贝利珠”景象在报社上空显现,众人惊叹:“真像一串珍珠”、“我们真幸运,‘贝利珠’和‘钻石环’都看到了”。

  当月球离开太阳面的时候,太阳光便有可能在月球上较凹的位置漏出,在刹那间形成一颗光珠,这便是“贝利珠”。贝利珠加上色球层,状似一颗钻石戒指挂在天空,因此这便成了所说的“钻石环”现象。

  在长江日报观测点,五六十人目睹这一天象后,啧啧称奇。众人用相机捕捉下瞬间奇观。

  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动力大地测量学重点实验室研究员陆洋称,虽然“钻石环”在每次日全食过程中都会出现,但受天气等各种因素影响,能在“食甚”和“生光”瞬间,目睹“贝利珠”、“钻石环”奇观的观测点实在不多。他表示,“贝利珠”和“钻石环”持续时间非常短暂,尤其是“贝利珠”,最多不过两三秒,能同时看到“贝利珠”和“钻石环”的人很幸运。

  5分钟昼夜切换完美呈现

  本报讯(记者李佳)昨日9时24分,武汉三镇进入5分钟的昼夜切换。全城市民与2000余名国外及港澳台发烧友,共同见证了这次500年一遇的天文盛宴。

  早晨6时,汉口江滩迎来了阳光。而长江流域同在全食带上的40多个城市,都有不同程度降水,上千公里的地区几乎不见太阳。

  从8时14分初亏,到10时46分复圆,整个日全食过程长达2个多小时。虽然天空云层裹绕,武汉可以清晰看到太阳与月影相遇的每个细节,部分地区甚至看到了贝利珠和钻石环。

  日全食期间,万人空巷。路灯及景观灯提前亮起,各种预案及时启动,整个城市稳定运行。截至上午10时30分,全市应急工作现场指挥部没有收到突发事件信息。

  作为央视4个直播点之一,武汉成为昨日全球观众关注的焦点。央视有关人士说,武汉在四个直播点中效果最好、时间最长。

  2000余名国外及港澳台发烧友在汉观测日全食。他们分别来自法国、美国、德国、日本、奥地利、澳大利亚、新西兰、意大利、南非等国家和地区。

  昨日本报民调显示

  八成五以上武汉市民开心“观日”

  本报讯(记者邓年武 实习生彭果仁 雷万霞)对武汉市民来说,昨日无疑是一个“全民节日”。本报民调显示:30065名受访者中有85.86%称,“很开心地观看到了日全食这一壮丽景观。”

  这次观测日全食,武汉可谓占尽“天时、地利”。很多受访市民表示,不出家门,不用花费或是花费不多就能观赏到这个数百年一遇的天象奇观,有 69.72%的受访者表示:有此经历,“今生无憾。”更有人称因此拥有了“别样的幸福与自豪感”。

  根据统计结果,受访者中有59.52%在观日中“没有花费一分钱”,观测镜为单位或是朋友赠送;37.63%“只买了一副观测镜,不过10块左右”; 1.47%“专门买了一部好照相机,花费在千元以上”; 0.62% “去远郊观测,花费在300元以上”; 0.77%“专门约请外地亲朋好友来汉观测,为欢庆买单过千元”。

  不过,受访者中仍有4134人(占14.14%) 未观看日全食,主要有“在上班不能离岗”,“忘记了观测时间”和“有事耽搁或睡过了头”等三种原因。

  受访者中还有 1.11%“买到水货观测镜灼伤了眼睛”。

  此次调查昨日上午10时开始,本报在武汉三镇随机发放600份调查问卷,另与腾讯大楚网联手进行网上调查,截至下午5时,回收有效问卷573份,29492名本地网友参与网络调查。

  登记结婚者比平时多100多对

  本报讯(记者李俊 通讯员周钢 陈修家 )来自市婚姻登记的消息:昨天,全市有360对新人登记结婚,比平时多了100多对。

  上午8时,张军与女友赶到江岸区婚姻登记处排队,他们说,去年就准备办婚事,得知昨天是数百年一遇的日子,特地选这天来登记。

  今年42岁的张先生与妻子3年前因家庭琐事离婚。他说:“选择这个难忘的日子,我们要百年好合、永结同心。”

  专家释疑

  本报讯 在云层干扰下,很多人对日全食过程看得不够真切。昨日,市民就观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向本报打来电话询问。记者就相关问题请教了天文专家。

  ●初亏:是否准时开始?

  北京天文馆馆长景海荣:有人认为初亏推迟至8时17分了,这是不准确的。全食带扫过武汉时,初亏从8时14分准时开始;但由于相切瞬间肉眼不易察觉,无法被市民捕捉;8时17分太阳被“咬”时,已过初亏,进入偏食阶段。

  ●食既:能否看到日冕?

  景海荣:太阳被月影逐步遮掩,剩下的太阳圆盘周围露出白光,但千万不要将它与日冕混淆。日冕是太阳外层大气,只有日全食达到食甚阶段时才能看到。在偏食阶段看到的白光是太阳辐射光,辐射到云层上产生的。

  ●食甚:如何捕捉贝利珠?

  食甚阶段,有市民在云层中仿佛看到了一圈耀眼的白光,停留时间约十几秒。这是否是贝利珠?

  景海荣:贝利珠出现在月球和太阳即将重叠及即将全部脱离时,转瞬即逝,不可能停留十几秒,也不呈现出圈状,而是粒粒珠状。市民看到的,很可能是食甚阶段,日冕透过厚厚云层射出的光,形成的错觉。

  ●太阳忽大忽小是何故?

  省天文学会理事徐斌:有市民感觉观测时看到的太阳圆面忽大忽小,这可能是光衍射造成的错觉。

  (记者李佳)

  300年不再有的城市同欢

  ——享受日全食全过程记者李佳

  昨日上午8时,阳光从东方天空射下来,撒满汉口江滩。

  伴随着微风,超过25万人聚集在这里,等待一场期盼已久的天文盛宴。晴好的天气,让人们激动不已。下一次,武汉市民再想看到日全食,就要等到300年后了。

  此时,全食带已经在印度登陆,月影正以每小时3000多公里的速度朝东方奔来。

  8时14分,初亏

  云层增厚 好似山雨欲来

  云层间,太阳犹抱琵琶半遮面。三镇,数百万人同时仰起了头。

  在汉口江滩主观测点,望远镜窥探到了云层后的太阳真容。北京天文馆馆长景海荣说:“不易察觉的初亏,开始了!”

  几分钟后,在太阳西面,月影“噬咬”的缺口愈加明显。

  半小时后,太阳已被“吃”去大半。

  9时许,城市上空集结的云层增厚,风力加大,好似山雨欲来。

  坐在公交车上的市民,一边收听车载收音机的即时直播,一边在窗边感受着每秒近3米的风速。

  此时,全食带已进入西藏,越过峨眉山金顶,掠过四川盆地。成都在雨中迎来了食甚,接下来是重庆、恩施、宜昌、荆州、孝感……

  9时20分,赶在昼夜转换前,三镇的路灯、两江景观灯亮了起来。汉口江滩边的江城明珠豪生大酒店30层以上的房间灯被点亮。这里的七成客房被来自欧洲、日本等地的300多名天文爱好者包下。

  9时24分,食既

  “黑夜”来临 江城一片灯火

  黑暗笼罩了武汉,这是日全食华美的乐章。

  江城各大广场上、马路旁、家家户户的窗前,人们摘下了各式各样的遮光设备,用肉眼欣赏日全食奇观。

  长江大桥上,川流不息的车流突然停滞下来,司机们纷纷下车欣赏奇景。

  黄鹤楼通亮,更远处是江滩的灯火,江面“汉阳门号”游轮上的40位香港游客感受黑暗之魅。

  太阳下半截的一弧牙儿已被“噬”成一圈线,日月几乎完全贴合。

  24小时的昼夜变化,被压缩到几分钟,变成瞬间的漆黑和瞬间的光芒万丈。人们不停地相互喊话:“太神奇了!”

  9时26分,食甚

  日月际会奇观次第上演

  每秒近4米的微风,刮过江滩、长江大桥、黄鹤楼……

  在云层半遮半掩中,月影将太阳完全拥入怀中。此时,气象部门观测到,城市气温降了1.3℃。

  “日冕!贝利珠!”一阵阵欢呼声从人群中传出。珞喻路、长江日报路、惠济路……日全食的高潮没有受到云层干扰,日月际会的各种奇观一一上演。

  在华中农业大学,天文发烧友屈攀用专业的SR12E照相机捕捉到了钻石环。

  9时29分,生光

  央视阴雨方案没用上

  当人们还沉浸在惊奇之中,天空慢慢放亮。

  天空中,一个倒扣的“月牙”逐渐显露出来。

  这时,月影已移离太阳,全食带向前推进,黑暗区将到达沪宁杭城市群。遗憾的是,这些城市大多笼罩在阴雨中。

  好似梦幻,天亮了。在汉口江滩央视直播点,编导们长吁了一口气:阴雨方案没有用上,武汉是4个直播点中效果最好的一个。

  10时,聚集在长江大桥上两侧的4000多人开始下桥,汉口江滩主观测点的人们也逐渐散去。

  10时46分,复圆

  三镇开始恢复繁忙景象

  11时,全食带从我国完全撤出,进入太平洋。

  武汉的天又开始热了起来。气象部门预报称,当日最高气温将达到36℃。

  美国“飞天”宇航员武汉“追日”

  酷似奥巴马在汉大受欢迎

  本报讯(记者万建辉)“那几分钟简直就是个奇迹,非常激动,这是人生中非常美好的经历,回去将告诉所有我认识的人!”

  昨日,当光芒再次洒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晨光广场时,美国航空航天局黑人航天员阿尔韦·德鲁心情激动。

  著名的阿尔韦·德鲁曾在2007年8月8日乘美国奋进号航天飞机升空,成千上万的地面观众全程观看过他在太空中教学的场景。

  阿尔韦·德鲁和他的日全食观测团队昨晨从市区的酒店乘大巴,于4时05分到达阳逻。这个团队200多名成员来自美国、英国、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新加坡、委内瑞拉和哥伦比亚。

  46岁的阿尔韦·德鲁告诉记者,从朋友那得知武汉是此次日全食最好的观测点。这是他第一次来中国,将和妻子在中国旅行两周。阿尔韦·德鲁说,与上海一样,武汉是个非常大的城市,他和妻子都喜欢武汉饭馆里很辣的中国菜。

  听说阿尔韦·德鲁是宇航员,加之他高挑的个头,清瘦的面目,黑皮肤,形象酷似奥巴马,晨光广场上的学生、教师、从市区赶来的游客、甚至阳逻当地人争相与他合影。

  阿尔韦·德鲁说,武汉人和武汉的天气一样,非常热情,非常感谢武汉给了他看日全食的机会;美国人民正在盼望10年后重返月球,他很可能将重返太空。

  日食,风情也在科学外

  日食看过,人人各有观感。日食是自然天象,有确定的科学解释和术语描述,这是我们所知道的。在科学之外,自然现象对于人也还有审美、文化等许多层面的意味。我们邀请5位嘉宾,一同来寻找日食在科学之外的风情。

  (按姓氏拼音排序)

  安 平:林业工程师,在西藏工作10年

  李厚启:65岁,退休,土生土长的武汉人

  吴 在:武汉《优度》杂志主编,熟悉现当代艺术

  魏天无:诗人,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

  周玄毅:武汉大学哲学博士,现在武大哲学系任教

  日食看过,感受如何

  主持人:今天我们接着聊日食,新加入了几位嘉宾。昨天(?)下午我遇到一个的哥,问他看了日食什么感受,他说“壮观”、“美丽”。那么你们当时是什么感觉?

  周玄毅:在某一个瞬间,我感到一种不安和震撼。

  魏天无:我是在华师校园里看的。远在焦作的哥哥打电话问我的感受,我说,天地间突然一片漆黑,一阵寒风吹过,树叶飘零。我不禁打了个冷战。

  安平:怎样的感受是个表达问题。但不管多有想象力的表达,其实在当时的感受上,不会有根本的区别。天地大美,唯有敬畏,沉静地体味。

  主持人:那位的哥看完日食,顿感生命短暂,并语重心长地对我说,“年轻人,趁年轻要努力工作,做出一番事业,不要平平庸庸过一生”。的哥似有所悟,你们有没有顿悟些什么?

  安平:日全食那阵,我正抱着我1岁半的儿子看。天黑起来时,我突然有一点恐惧:等他像我这么大,他能居住于一个更进步、更现代的社会吗?能避免那些今天存在于这个星球上的仇恨、杀戮、压迫吗?他会不会仍然有我一样的恐惧?但是,我们都知道,成人靠顿悟解决问题的,万无其一,还是不必白费精神了。

  周玄毅:天地间,总是会有一些东西能够让人哑口无言。在这一天,这个地球上至少有4亿多人,可能不会再对自己的生活那么习以为常。

  魏天无:苍天有眼,造化无情。敬畏太阳,吝惜生命。

  科学会不会影响审美

  主持人:古代几乎所有民族都把日食看作一种超自然现象,认为是凶兆,见到日食时的恐惧与慌乱,历史也多有记载。而这次日食,人们大多镇静,情绪稳定。现代人与古代人的不同状态,与科学不断发展、人们逐渐接受了科学有关。

  魏天无:在“天狗吞日”的那一刻,所有的人都叫起来。我一直都在想是不是该找个洋铁盆子去敲一下,但不好意思。

  李厚启:我记得小时候看日食,爹爹、婆婆们跑出来敲脸盆、敲锅盖,大声喊“快去救日”。等亮了起来,他们说“太阳救出来了”。昨天(?)我看到很多老人、小孩,他们没有慌乱。这是科学知识普及和发展的结果,科学把人们的思想认识水平推向了更高境界。

  安平:科学在这中间当然是起到一定作用的。但是,恐惧慌乱未必和科学不明有关。我们都知道房子中没什么妖怪,但关在黑屋子里,一个人还是会觉得恐惧。一个大家“聚众围观”的氛围里,大家当然是不好意思恐惧的。

  周玄毅:鲁迅先生曾半开玩笑地说,西洋人的可恶之处,就在于戳破了咱们老祖宗编出来的许多趣事,比如明明是寄生蜂在小毛虫身上产卵,《诗经》里非说是“螟蛉有子,蜾蠃负之”,硬是把一起“谋杀案”歌颂成收养义子。

  自然永远都有丰富的未解之谜。现代人对自然现象的镇定,既是因为科学的进步,也可能是因为一知半解、不求甚解所带来的麻木。

  主持人:日食就是太阳被月亮遮掩时发生的天象,全部遮住就是日全食。这是确定无疑的科学描述。对它的普遍接受,会不会影响人们对于自然现象在审美、文化等其他层面上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吴在:承认科学的同时,不等于就得排斥掉任何个人的胡思乱想或移情投射。一个人的胡思乱想,不仅禁令阻挡不了,科学也阻挡不了。

  魏天无:我们都已经“被科学”了,回不到从前,有什么办法呢?据说世界上有五分之一的地区看不见星空,这本身就够神秘的了。

  周玄毅:把科学当成冷冰冰、不带感情的东西,肯定是有问题的。其实,真正的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的过程中,兼具理性的态度和审美的热情。

  安平:我坚持认为这是一个伪问题。比如我,学了植物分类,但绝对不妨碍我非常正常投入地欣赏一朵花的美丽。我知道月亮上什么人都没有,还是会给孩子讲嫦娥奔月。这些是不同维度的知识,完全看不出有谁遮蔽谁的问题。还有一点,科学自身也是能创造美的。比如一些数学方程就非常美。

  一切皆有可能

  主持人:大胆地设想一下,假如你们所喜爱和熟悉的一些科学家、诗人、哲学家或艺术家,他们同时来到武汉观看日全食,他们各自可能会有什么样的有趣反应?

  魏天无:T.S.艾略特(1888-1965,英国诗人)外表镇定,内心可能像潮汐翻滚,他会在大脑里把所有知道的有关日全食的神话传说、史书记载、民间谚语之类迅速过一遍。顾城会安静地呆在谁也看不见他的树丛中,做他的树熊。海子可能会像某位前辈诗人一样,光着脚在滚烫的地上奔跑。

  安平:霍金(英国物理学家,著有《时间简史》)脑子里会想什么?我可不知道。克尔凯郭尔(1813-1855,丹麦哲学家)大概会说,“反复与回忆是同一种运动,却在相反的方向展开”。太阳和月亮就是这么个关系吧。不过说实话,他们最可能的,还是会放弃看“风景”,而去关注“看风景的人”——800万人齐仰头。

  吴在:马塞尔·杜尚(1887-1968,艺术家)永远出人意料。他的《下楼梯的裸女》跟日全食的葫芦串照片异曲同工,其实后者更美,但是前者更让人浮想联翩。徐冰(中国当代艺术家)足够有意思,也许他会使用一些透镜组合让日全食的太阳形状凭借阳光自身的能量烧灼在地面上,形成一组图案——就像他拓印长城、做比宋版书还宋版书的假宋版书那样。

  周玄毅:普罗提诺(205-270,古罗马哲学家)把至高无尚的“太一”比作太阳。尼采(1884-1900,德国哲学家)总认为自己就是太阳。对一些“狂妄”的哲人来说,看日食是件好事,让他们明白“太一”也是有问题的,自我也是有局限的,胡思乱想也是有边界的。

  万米高空 飞天逐日

  ——本报记者体验“奇妙之旅”

  “看到了,太阳缺了一角!”“天完全黑了!”昨日,天空上演“五百年一遇”的最完美日全食,当数以千万的人们仰望苍穹时,记者乘东航MU2501航班从江城向上海飞行,穿越全日食带,在万米高空,体验一次昼夜瞬间变化的“奇妙之旅”。

  飞机延误受欢迎

  MU2501航班8时30分起飞,昨日一大早,记者和旅客们提前到达机场,也许是理解大家对这趟“追日之旅”的期待,7时50分,机场就提前让旅客登机了。刚一上飞机,许多旅客就迫不及待地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观测镜,趴在机舷上看了起来。

  “我看到了,太阳缺了一个角!”有旅客叫了起来。8时10分,客舱旅客骚动了起来,许多旅客趴在窗户前争相观看。

  此时,飞机上传来通知,航班要延迟到9时10分左右起飞。听到延误的信息,旅客不但没有怨言,反倒鼓起掌来。原来,根据日全食时间,食甚时间在9时半左右,如正点起飞,飞机刚好处于下降过程,可能错过最佳观测点,因此,当大家听说航班要延误,反而庆幸。

  9时10分,飞机腾空而起,冲破云层,太阳在右前方高高挂起。

  “太阳已缺了一大块”,飞机刚进入平飞高度,旅客们就按捺不住激动,解开安全带,观望起来。

  此时,坐在头等舱的老外也经不住诱惑,跑到后面来看,记者随即把靠窗的位子给他。由于个子太高,坐着完全不能看,于是他就干脆跪在了地上。

  太美了!真是终生难忘!

  “太阳变成月亮了!”“好美啊!我看到了日冕!”机舱内,叫声不断。

  此时,太阳被遮住了90%,天际边,长长细细的彩霞时而如火山喷发般的灿烂,时而现出一抹玫瑰的霞光,壮观而令人震颤。

  “这是我人生中最美妙最伟大的一次旅行!”上海莫先生说。

  由于没有滤镜,他先是用一个墨镜架在相机镜头上,后来加上两个,感觉还是不行,于是他又把观测镜放在镜头前,不停地拍。

  9时25分钟,天空瞬间暗了下来,窗外漆黑而静谧;下边,朵朵白云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

  “这就是食甚”,有旅客激动地喊了起来。

  “我们现在的飞行高度是8900米,距合肥100公里,是离太阳最近的人了!”乘务员解说。

  9时30分,太阳露出一缕金光,迅即光芒万丈,旅客还沉浸在“梦幻”中,交流着刚才看到的美妙感觉。

  一家10人空中“追日”

  “感觉太棒了,只能用幸运来形容这趟空中之旅,”40岁的黄海波先生说。

  黄海波是武汉的广告人,父母、妻子、哥哥姐姐等一大家10个人此次去日本旅游,为此特意选择这趟航班,他还亲自选了靠窗户的好几个座位,就是要在飞机上观测日全食,体验不一样的感觉。

  “这样的感受是地上无论如何也体验不到的,不仅看到了整个过程,而且感受特别让人难忘!”他说。

  就像在黄昏中驾驶飞机

  “能够驾驶飞机穿越全食带,我非常幸运!”MU2501航班机长张兴兵说。

  9时23分,当天空开始被黑夜笼罩时,张兴兵启动了夜间操作模式操纵飞机飞行。

  “当昼夜瞬间变化到来时,我一点也不紧张,只是觉得震撼,在空中看到过许多壮观的景象,但比起今天穿越日全食带的壮观景象,真是不能比!”张兴兵说。

  乘务员没顾上看一眼

  昨日航班上有4名乘务小姐和一名安全员。为让旅客感受这次逐日之旅,她们没顾得上看一眼。

  从上机开始,乘车员就忙个不停。当食甚到来时,由于飞行方向不断改变,太阳时而出现在右边,时而出现在左边,许多旅客跑到一边观看,乘务员却不断提醒,不要挤向一边,以免飞机失衡。

  尚菲是凌燕模范示范组的成员,她说:“虽然没看到日全食过程很遗憾,但在这样的时刻能为大家服务,同样是一种荣幸!”

  黑虫密密麻麻

  花蛇到处乱窜

  江夏五里界有虫蛇异动

  本报讯(记者周韧 通讯员涂亚琼)昨日,江夏区五里界街舒谢塆农民反映,早上7时左右,当地有一种黑色的多足虫纷纷从草地里爬到路上,还有很多蛇也到处乱窜,有的还爬到农民家里。

  村民谢受林说,蛇、虫子喜阴凉,平时白天一般不出来。昨天早上,村里的林间小道,多处有蛇出没。一村民发现一条半米长的小花蛇钻进自家厨房。

  村里的道路上,出现了密密麻麻的黑虫子,到处乱爬。直到11时以后,虫子才慢慢散去。

  武汉动物园管理处总工程师杜有顺认为,由于月球遮挡了太阳的部分辐射,人们明显感觉到降温。蛇、虫因为对气温变化更加敏感,所以表现相对活跃。有人据此认为动物能预测日全食,是很牵强的。

  食甚时江城降温1.3℃

  本报讯(记者李俊 通讯员刘火胜)日全食期间,江城气温降了多少?武汉市气象台东西湖气象观测点观测结果显示:1.3℃。

  昨天我市以多云天气为主,基本上不影响日全食的观测。

  东西湖气象观测点是我市唯一能精确到分的观测点。数据显示,8时15分初亏时,江城气温在32.4℃;到了8时45分,江城气温达到33℃;到了9时26分左右,食甚时气温降到31.9℃;9时38分,气温降到31.7℃,比最高时的33℃下降了1.3℃。10时46分,复圆时气温上升到34.1℃。

  武汉中心气象台的测量显示,日全食期间湿度增加3%,当日全食处在食甚阶段时,西南风的风力明显加大,有4级左右。

  昨日,常青花园居民万先奇在阳光下测量,显示日全食期间气温降低5℃。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李明表示,这种测量是在太阳光直射下进行,与专业气象的观测条件不同,所以数据有明显差别。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