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方红一号”到“神七”

2009年07月27日11:34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历史档案: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先后有数十颗卫星在这里升空,“神舟五号”、“神舟六号”、“神舟七号”等载人飞船也先后在这座世人瞩目的航天城发射升空。


  这里除了稀稀落落的骆驼刺、红柳和几丛低矮的芦苇,就是一片荒凉;这里平时一片寂静,却也无数次响起震撼沙漠的轰鸣声;这里横贯着那条“浮不起鹅毛”的黑水河,却承载起了中国人的航天梦。它就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我国创建最早、规模最大的卫星发射中心。

  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航天城悄然崛起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距离酒泉市区200多公里,位于甘肃、内蒙古交界之处巴丹吉林沙漠的一片绿洲上。

  属于酒泉市的金塔县是距离卫星发射中心最近的城市之一,该县农民何健文还记得当年的一句民谣:“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北风吹着石头跑。”

  恶劣的自然条件锁不住中国人的强国梦。当时的新中国虽然一穷二白,百废待兴,然而,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却高瞻远瞩,审时度势,作出发展“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1958年5月,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上天后的第二年,毛泽东同志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这是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1958年10月,一支曾在朝鲜战场上叱咤风云的英雄部队悄然来到沙漠深处,开始建设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那时候没人知道,也没人相信这里会成为卫星发射中心。”何健文说。

  极度的干旱,使人们嘴唇干裂、手脚开裂,甚至有人天天流鼻血;飞扬的尘土使不少初到的人彻夜难眠……在逆境中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这是中国航天人的精神。

  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为支撑,他们不怕狂风飞沙,不惧严寒酷暑。面对着严酷的自然条件,他们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号,在沙漠里顽强奋斗。

  许德报,1969年进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从事基建工作。尽管相隔数十年,说起当时基地建设的情形,他依然激情满怀:“那时水很缺,甚至会三个星期洗不上脸;也常年吃不到新鲜蔬菜。不过,只要一想到这是为了中国的航天事业,我们就个个精神抖擞,全力以赴!”

  就这样,在建设者的齐心协力下,仅用了10年多的时间,寂寥无人的沙漠深处,硬是崛起了一座世人瞩目的航天城。

  自力更生,勇于登攀

  第一颗人造卫星在这里发射

  靠天,靠不住;靠地,靠不住,只有靠自己。

  中苏关系破裂之后,苏联专家撤走了。然而基地的建设者并没有退缩,他们自力更生,勇攀航天科技的高峰,在瀚海大漠中书写着瑰丽的青春,描绘着中华航天事业的美好未来。

  “与天奋斗,其乐无穷”,凭借着这种大无畏的精神,中国航天人以惊人的毅力和速度从事着基地建设,创造出了惊人业绩: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

  当时的发射架是许德报和他的战友们所在的工兵团建造的,高度有50多米。“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那一天,已撤离的许德报和战友们在远离发射架的沙漠里,仰着头,等待远处的一个小火点腾空而起,当晚9时35分,火箭准时点火起飞。“看到那个小火点升空,很多人都不由自主地蹦了起来。这一场景我终身难忘。”许德报说,看到火箭腾空而起,周围的人们热泪滚滚。

  晚上9时48分,发射现场广播了“发射成功”的喜讯,欣喜若狂的人们在基地附近召开了庆祝大会。“那一晚实在是太激动了,我说什么也忘不了,无数的人们围着基地,敲锣打鼓,载歌载舞,整整庆祝了一个晚上。”许德报说。

  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的特大喜讯,通过无线电波传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全国城乡各地,人们纷纷组成长长的队伍,高呼口号,上街游行庆贺。夜间,伫立在街头、田间观看“东方红一号”卫星的人群成千上万。这一天,成了中国人民最开心、最扬眉吐气的一天!

  神州卫星飞太空,寰球响彻《东方红》。“几年之后,我转业回山东老家时,惊讶地发现周围处处可见名叫"卫星"的孩子。”许德报说。

  豪情满怀,勇于进取

  继续实现中国载人航天梦

  中华民族绝不是取得成就后就止步不前的民族。这一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征程中体现得特别清楚。

  “东方红一号”升空之后,捷报频传: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这里发射成功;1980年5月18日至21日,中国第一枚远程运载火箭发射成功;1987年8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为法国提供了发射搭载服务;1992年10月,长征二号丙火箭发射中国返回式卫星时搭载发射瑞典卫星获得成功……

  “点火”、“点火”……随着一声声命令,大漠震颤,烈焰升腾,苍穹寰宇之中,一颗颗卫星熠熠生辉。

  酒泉,因霍去病倾酒入泉,和将士痛饮而得名。“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是这位两千多年前名将的铮铮誓言,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人勇于进取精神的写照。

  1992年9月21日,江泽民同志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正式批复载人航天工程可行性论证报告。

  太空探索征程上成功迈出第一步的中国航天人,在党中央领导下又开始追求新的光荣和梦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了这个新征程的“摇篮”:

  1999年11月20日凌晨,一团橘红色的火焰从火箭底部喷出,“神舟一号”飞船在震耳欲聋的轰响中拔地而起,冲向太空;

  此后的3年中,“神二”、“神三”、“神四”接连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

  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装载着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划破长空,准确入轨,而后安全返回地球;

  2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着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飞入太空。

  人们最难忘的是,2008年9月25日,承载着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三名航天员的“神舟七号”直冲云霄,实现了太空行走。这是中国人的首次太空行走,也将成为中华民族史上最难忘的历史记忆。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每次“神舟”飞船的壮美启航,无不源自同一个港湾——中南海。从“神舟六号”起,胡锦涛同志都会来到北京西郊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坐镇指挥“神舟”飞船发射。

  正因为有了党中央的英明领导,在这大漠深处、莽莽风沙之中的航天城内,中国航天人才能凭借着战无不胜的精神,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 (来源:浙江日报)
(责任编辑:肖尧)
[我来说两句]

相关推荐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