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关闭
2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终于宣布,从29日零时起,汽、柴油价格每吨下调220元。这是我国今年以来第五次调整成品油价格。(《中国青年报》7月29日)
即便是不情不愿地降价了,依然有官员在为成品油此次降价叫屈: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价格主管部门在考虑成品油的价格时既要顾及国际原油价格水平及加工成本,又要考虑国内的经济形势以及成品油市场的供求变化,所以,在前两次价格上调时都控制了涨幅。
这话乍一听上去颇为费解,但若是去掉其中拐弯抹角的成分,那么则当是“虽然前几次没涨够,但该降还得降”。
这是一个让人非常迷惑的表态,前一段时间,国内成品油频频涨价之时,未见哪位官员站出来为百姓的利益遭遇涨价之痛而闲言几句;但成品油好不容易降了一回价,就有官员迫不及待地跳将出来,为中国有数的几家垄断巨头喊冤叫屈。给人的印象仿佛是,全世界只有中国的石油巨头因为降价而亏大了。
不禁要问这位官员,既然前几次的成品油涨价没有涨够,那么屈指可数的几次降价可曾降够?倘若真实的情况是,涨也没涨够,降也没降够,那么官员干吗非要拿着“涨没涨够”来说事?更进一步的问题则是,每逢类似于降价征税一类的对石油巨头不利消息得以公布,总能看到相关官员忙前忙后的身影,这不禁让人们怀疑,相关政府部门究竟站到了谁的一边。反正,看来看去总是在替石油巨头说话,而未见因油价快速上涨而忧虑过民生之艰。
前不久,中石化的官员因为比较中美两国的裸油价,而遭致网友们一致的批评,后来有细心者发现,中石化选取的美国三个地方的油价,恰恰是美国油价最高的三个地区,这种手法一经拆穿,更引发了公众对于现行石油领域高度垄断的进一步探讨。而中石化大楼里的一盏天价吊灯,更引发了公众的愤慨。
在垄断无法消除的大背景之下,在石油巨头还依靠着国家政策与高额补贴过着优哉游哉的舒服日子时,上级主管部门还不忘逢降价之机为石油巨头们哭穷叫屈,仿佛中国的石油巨头为公众做出了多大牺牲似的,无论如何,这样“哭跌不哭涨”的表达都是不合适的。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