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7月30日电 香港《大公报》30日发表社评说,中美举行了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这次对话能够举行,本身便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美仍有许多深层及原则性分歧一时难解,双方立场不可能大变、突变。因此中美在可见将来也成不了G2,对话功能只可在承认战略分歧上,寻求战术性合作和妥协之道,能够做到这点已是双赢,对全世界来说也有利。
中美对话必将继续,但成绩如何就看美国取态是否灵活了。
文章摘录如下:
中美在华盛顿举行了奥巴马政府上台后的首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双方为了营造良好气氛均好话说尽,为表重视奥巴马会见了中方代表,且引用孟子名句做公关。但对话的实质意义为何却值得研究,是否如有些评论所指是G2会,或重在机制框架而不在具体成果?
作为全球两个最主要的大国及经济体,中美对话十分必要,而且将有一定的国际影响,可带来类似G2的效应。这次对话能够举行,本身便有重要意义,显示美国新政府继续了上任布什政府的对话策略,因而保持了连续性。在形式上亦有了改进,把原来的战略及经济对话合一,可说是更为合理和有效率。
另一方面,中美间仍有许多深层及原则性分歧一时难解,双方立场不可能大变、突变。因此中美在可见将来也成不了G2,对话的功能亦只可在承认战略分歧上,寻求战术性合作和妥协之道以免矛盾激化,能够做到这点已是双赢,对全世界来说也有利。此外,从双方提出的要求看,对话也难免是新瓶旧酒:旧的分歧未解还要继续协调。若能从这些角度看,便可恰如其分地评估对话,而不致有不切实际的期望。双方能摆出友好协商姿态而非剑拔弩张,已可说是一项成果了。
从经济角度看,中美间的主要焦点有几个:汇率问题。一直以来美国以汇率灵活化之名力逼人民币升值,在金融风暴后美元受压,中方便提出了保证中国在美投资安全的要求,敦促美国维持美元币值。然而在这方面只能是个僵局:看来中国不会再让人民币大幅升值;美国既要求中国买美债,人民币就更不能升值。另方面美国即使保证中方投资安全亦无实际意义,美国要大幅压缩财政赤字及收紧货币政策,将面对巨大的技术困难及政治障碍,何况美元是国际货币,控制权并不完全掌握在美国政府手上。
开放货物及投资市场。双方就对方的限制市场进入都表不满,中方要求美方对技术输华解禁和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美国既难于短期内满足此等要求,又不断对来自中国的入口设置保护壁垒,还新订下“买美国货”条款。因此中国也无理由向美国扩大市场开放。
在宏观经济及金融改进上,双方对刺激经济及稳定金融体系的方向相同,但却难有紧密合作。但仍可互赞一番,并提醒对方要调整结构及改变发展模式。
这次对话一大特色是双方签署了加强气候、能源和环保方面的合作备忘录,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这方面发展及寻求国际合作的重视,也大有机会成为中美关系的新亮点。两国同为能源消费及石油入口大国,在能源、环保等领域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互利合作的潜力很大,可为双方企业带来新商机。
问题是美国的一些策略令人难于接受:如征收碳关税及硬定减排目标等,在经济、金融霸权主义外添加绿色霸权主义。何况美国还常阻挠中国的海外资源收购和对华能源技术出口。
总之,中美对话必将继续,但成绩如何就看美国取态是否灵活了。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