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合肥每年到市级医院注射狂犬疫苗的患者达12000人次 应修订地方法规增强可操作性

2009年08月01日11:16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法制日报
  “才来合肥几天,我就被狼狗咬了。”从外地来安徽省合肥市打工的孟先生无奈地说。

  “我去仓库整理货物,看门的狼狗突然"嗖"地扑过来咬住我不放。流了好多血!”说起自己被咬的经历,孟先生表示很“莫名其妙”。
他的胳膊上留下了两个黄豆大小的伤口,从血块的状况来看,估计很深。“以后见到狗要小心了,还不知道这狗有没有打狂犬疫苗呢。”

  与孟先生有相同经历的人很多。王女士的小儿子也是受害者,“小孩儿去上厕所,旁边有只小狗跑过来,就把孩子抓伤了”。

  据合肥市卫生部门统计,每年,合肥市被犬咬(抓)伤到市级医院注射狂犬疫苗的患者都达12000人次左右,且呈逐年上升趋势。

  “狗患”升温急需“防暑”预警

  “每年6月到9月,是狗咬人的高发期。每天到医院就诊的大概有70到80人次”

  记者在合肥市传染病医院看到,在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里,就有5位患者因被狗咬伤前来救治。

  “每年6月到9月,是狗咬人的高发期。每天到我这里就诊的大概有70到80人次。除了高发期,平时也有30到40人次。在我们院,大部门病人都是看动物咬伤科的。其中,被狗咬伤的占90%以上。每年人数都在不断上升。”合肥市传染病医院副主治医生裴新华说。

  医院的张护士告诉记者,夏天是狗伤人的高发期,晚上到医院就医的人更多,有时都忙不过来。

  自古以来,狗一直被视为人类最忠诚的伙伴,然而是什么原因使得人类的“伙伴”变成了安全的“隐患”呢?

  裴新华给出了这样的解释:“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有的人便热衷于养狗寻找慰藉,使狗的数量急剧上升。另外夏天大家穿的单薄,胳膊和腿都没有保护物遮蔽,加上天气炎热,狗受自身散热机制的影响,变得狂躁不安,易抓人、咬人,这都增加了人被咬的可能性。”

  每年数以万计的人被狗抓伤、咬伤形成了大范围的“狗患”,其中最厉害的就是人被狗咬后患狂犬病。合肥市今年6月的医疗数据显示,有8名患者死于狂犬病。此外,据合肥市有关部门统计,每年因为养狗引起的抓、咬伤等纠纷,要占到接警量的一定比例。

  “狗患”升温已急需有效的措施进行“降温”。

  养狗者众多但是办证者寥寥

  “我家宝宝都养了5年了,从来没有人要求我办证。每天晚上我都带它到广场散步,那里那么多狗,哪儿有办证的”

  据了解,合肥市早在2000年4月1日就通过并实施了《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这一条例在2005年进行过一次修订。

  条例将主城区各区、游览区、机场、开发区、建成区等划定为限养区域。规定限制养犬区内每户只准饲养一只小型观赏犬,禁止饲养烈性犬和大型犬。限制养犬区内个人申请饲养小型观赏犬,应当具备有本市常住户口或暂住户口、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独户居住3个条件。限制养犬区内实行养犬许可证制度。未经核准登记,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养犬。符合条件者,还应向所在地公安派出所提出申请,经审查同意后,到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所属的动物防疫监督机构进行犬类健康检查、免疫注射,凭市畜牧兽医行政管理部门核发的《犬类免疫证》,到市公安部门登记,领取《犬类准养证》和犬牌。

  而且,条例规定,养犬人必须定期到市动物防疫监督机构为犬只注射预防狂犬病等疫苗;养犬不得危害公共利益,不得侵扰他人的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不得携犬进入机关、学校、医院和商场、饭店、浴池、体育场、歌舞厅等公共场所;不得携犬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携小型观赏犬出户时,犬须挂犬牌、束犬链,并由成年人牵领;负责立即清除犬在户外排泄的粪便。

  如果按照《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加强养犬管理,可以有效地限制犬类数量,降低犬类被抛弃的几率以及流浪狗、散养狗造成的隐患,并且有利于加强犬主的责任感,从而保障公民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

  那么,该条例实施9年来,成效如何?为何每年被狗咬伤的人数仍在上升呢?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合肥市民,无一人为狗办理《犬类免疫证》,其中一位市民还养了3条小型观赏犬。被采访市民郑女士说:“我家宝宝(狗名)都养了5年了,从来也没有人要求我办证。每天晚上我都带它到广场散步,那里那么多狗,哪有办证的,打打针就已经很不错了。”

  一些养狗者甚至认为,养狗就图个乐趣,搞得这么麻烦,乐趣都没有了。

  记者到几家派出所了解狗办证情况,得到的答复是“不多”。据粗略估计,合肥市的犬类数量早已达到数万条,且仍在呈上升趋势。

  限犬条例实施成效并不明显

  “由于立法时对执法困难的估计不足,影响了执法的力度,进而衍生出法律执行方面的各种问题”

  为何条例实施9年来,收效并不理想?派出所民警道出了其中的难处。

  近年来,合肥市居民养犬增多,街头、小区、广场等一些公共场所经常有流浪犬、散养犬四处乱跑,犬只扰民、伤人、污染环境的现象并不少见,由此引发群众纠纷和投诉增多。

  针对这些情况,合肥市公安机关把加强限制养犬工作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多次组织开展专项整治,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公众分歧大、执法成本高、缺乏专业捕犬力量和收容场所少等客观因素困扰了限制养犬工作。

  “由于立法时对执法困难的估计不足,影响了执法的力度,进而衍生出法律执行方面的各种问题。”一位街道负责人认为,应对实施九年,收效并不明显的《合肥市限制养犬条例》进行修订,增强其可操作性。同时,限犬管理不仅要有法可依,更重要的是做到有法必依。这就需要相关工作部门和群众建立有效的沟通,动员群众自觉守法。同时克服工作中的硬件不足,建立长效机制。只有加强管理,才是预防“狗患”的最佳手段。

  据了解,针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合肥公安机关已向市政府建议设立限制养犬专门机构,成立专业队伍,解决专门经费,设立犬只收容场所,强化科技手段,以确保此项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