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第A19版:法治在线

2009年08月06日07:39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沈阳日报
  ——来自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的报道(上)

  这是一支默默无闻的队伍。

  这是一支功勋卓著的队伍。

  他们24次进驻内蒙古荒原,37次踏入新疆腹地,徒步行程总计5000

  多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200多圈。


  他们28次大规模进入世界屋脊,凭着坚韧不拔的意志,负重攀登,

  纵横千里。

  他们远涉重洋8万里,新春佳节仍在地球的两极奋战,给祖国送回

  捷报。

  冰雪严寒、高温酷暑、沙漠干渴、雪崩雷击、洪水猛兽、山高路

  险等种种威胁,对他们是家常便饭。

  坠崖、坠江、车祸、断水、冻饿、疾病、遭遇雷击、惨遭杀害等

  ,使他们的许多同伴默默地献出生命。

  在新中国的测绘史上,将永远镌刻他们的名字——国家测绘局第

  一大地测量队。

  六登地球之巅

  人类对珠穆朗玛峰的认识是从测量其高度开始的。

  1852年冬季,英国人把巨大而沉重的经纬仪对准了珠穆朗玛峰,

  粗略得出珠峰峰顶高程数据为8840米,从此确定珠峰为地球之巅。此

  后,珠峰的高程数据、地理资料一直被外国的“测量权威”所垄断,

  我国的版图也被迫沿用那并不准确的数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中央人民政府就提出“精确测量珠峰

  高度,绘制珠峰地区地形图”,并将其列入新中国最有科学价值和国

  际意义的“填空”项目之一。

  珠峰地区是人类挑战生命极限的极地,真正的生命禁区。然而,

  欲测量其准确高度,必须有一定规模的测量队伍进入纵深地区进行观

  测,否则无法得到科学而令人信服的结论。

  为精确测量珠峰高程,国家测绘局第一大地测量队(以下简称国

  测一大队)的测绘队员六次大规模进入珠峰地区,在生命禁区中勇斗

  风雪,跨越科学高峰,谱写出一曲曲感人的生命乐章。

  1966年和1968年,国测一大队人员两次进入珠峰测区,经计算获

  得珠峰峰顶的雪面高程,这是珠峰第一次有了中国测量的高度。

  1975年,国测一大队几名同志参加中国登山队测量分队,他们成

  功攀登到珠峰北坳7090米的高度。这年的5月27日,我国首次将测量觇

  标立于珠峰之巅,推得从我国黄海平均海面起算的珠峰高程为8848.13

  米。这一数据由我国政府对外发布,得到全世界的公认。

  1992年,根据国务院的指示,国测一大队与意大利登山队联合测

  量珠峰高度,首次在峰顶安装全球定位系统以及安装用于激光测距的

  反射棱镜。

  1998年,国测一大队采用常规三角测量方法对珠峰峰顶进行了交

  会。这次测量,经计算得出珠峰的雪面高程值为8848.58米。

  2005年,国测一大队再次承担了测量珠穆朗玛峰高程的任务。当

  年10月9日,珠穆朗玛峰的新高程数据向世界公布:峰顶岩石面海拔

  高程为8844.43米!

  当这一数据公布时,所有中国人都为之自豪。

  珠峰是国际测量技术的比对场。新高程数据的公布标志着我国登

  上世界测绘科技的新高峰。珠峰测绘,创造了六个世界第一。

  在六登地球之巅创造辉煌的背后,是国测一大队人默默辛苦的巨

  大付出。

  曾三次参与珠峰测量的国测一大队原工程师郁期青告诉记者:“

  测绘队员与登山队员的任务不同,登山队员为保存体力,可以尽量少

  带装备。而且只要登上顶峰,任务就基本完成了。测绘队员在登山时

  却要带足生活、工作用具.之后还要完成一系列的测量任务。有一天,

  三个队员半夜突击上山,每人负重都超出25公斤。连续十几小时登上

  山顶后,汗水浇透全身,经冷风一吹,卷起的雪珠钻进脖子,冷得钻

  心。这时,多么想休息一阵啊,然而歇不成,因为大家明白,登上山

  顶只是工作的开始。”

  珠峰地区终年冰雪覆盖,山峰林立,气候严寒,强烈的紫外线穿

  过稀薄的空气,被银白色的世界交叉反射,灼人肌肤。海拔5000米的

  大本营,空气中氧的含量只相当于内地的70%,人即使静卧休息,其

  心脏负担也相当于在内地干重体力劳动。在珠峰上搞测量,是对自己

  生命的挑战。

  郁期青进藏前,把仅有的财产——一个箱子和一卷行李存放到朋

  友家里,交待朋友“万一出事,请转交我爱人”,还请他保密,以免

  引起家属的忧虑。1975年,第三次参加珠峰测量的郁期青在山上发烧

  到41度,患了严重的肺水肿和胸膜炎,昏迷不醒,被抬了下来,在日

  喀则医院抢救了20多天才脱离危险。

  1998年5月,国测一大队第五次进入珠穆朗玛峰。5月31日,测绘

  小组从营地向点位上行进。等他们来到东绒布河边时,面前出现了一

  条近20米深的沟,宽约50多米。沟底乱石纵横,从上游冲来的急流,

  在乱石上激起漫天水花。“这么大的水.人若掉进去.肯定冲没了。”

  队员薛贵东回忆说。但是要完成任务,就必须克服眼前的困难。无奈

  之下,大家搬石头往河里扔,搭起一座座“断桥”,冒着巨大的危险,

  终于成功穿越。当他们胜利完成任务撤离大本营后才得知,绒布寺以

  上的各山口、路段已被泛滥的洪水阻断。

  2005年5月,国测一大队职工任秀波行至7500米左右时,遇到了

  特大暴风雪,情况非常危险,指挥员立即发出了下撤命令。然而,倔

  强的任秀波却坚持一定要测量到7500米的重力值。因为他不知道还能

  不能再次到达这样的高度。为了操作仪器,他脱了鸭绒手套,十几分

  钟后,手就冻得没了知觉。他将手用力地砸向冰镐,用来刺激神经,

  增加血液循环。当年5月21日,任秀波把重力测量成功推进到7790米营

  地,再破重力测量世界纪录。

  在和平年代,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在珠峰测量队员身上有着生

  动的体现。国测一大队大队长岳建利告诉记者,为珠峰测量选队员心

  里不好受,队员每次出征前,都要多看他们一眼,担心出什么意外。

  在珠峰上生活一段时间,很多职工长期用嘴巴呼吸.喉咙发炎、流血,

  完全靠坚强的意志来支撑自己。队员一天要跋涉5公里,但是走了2公

  里便会精疲力尽,剩下的每一步都如迈向人生的尽头。

  “我的队友们,成功地跨越了历史性的使命与考验。我们的劳动

  成果,珠峰高程8844.43米,已经刻在珠峰大本营的花岗岩纪念碑上,

  载入史册。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但收获了不平凡的硕果和荣誉,

  无论在个人或事业上都至高无上。”岳建利说。

  两下冰原大陆

  南极,它那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深藏的奥秘,吸引着许多国家的科

  学家去考察、探测。到1984年,已有17个国家分别在南极建立了46个

  考察站,而拥有11亿人口的中国在那里却没有自己的立足点。

  1984年11月,我国政府派出南极考察队,首次在南极大陆开展科

  考、建站活动。国测一大队工程师刘永诺参加了此次科考活动。在乔

  治王岛登陆后,天气十分恶劣,考察队新搭的帐篷一次又一次被风雪

  压倒,海浪一次又一次把码头冲垮。风急浪大,小船不能下海,直升

  飞机无法出动。因此,前10天几乎没有多少货物运送上岸,影响了建

  站进度。为夺回失去的时间,刘永诺和大家一起,加倍努力,顽强拚

  搏。他独自承担长城站主楼的工程放样、变形观测,乔治王岛的面积

  计算,重力和天文的观测计算等工作。工作中,他的衣服被海水、雪

  水、汗水浸透,有时一天要烤几次换几次。为了工作,他克服极地反

  应和气候严寒的困难,废寝忘食,加班加点,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南

  极长城站的测绘成功,填补了我国极地测绘的空白,为中国测绘发展

  史写下了新篇章。

  2004年11月,国测一大队的职工何志堂、张世伟乘“雪龙号”极

  地考察船离开上海港,前往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从事绝对重力测量和

  相对重力测量。

  在极寒之地开展重力测量,何志堂与张世伟两人身背15公斤重的

  重力仪,常常凌晨4点出发,踏着没膝的积雪,跋涉五六个小时找到

  测量点。待放下仪器,他们的内衣都湿透了,冷冰冰地贴在身上。为

  完成任务,他俩经常一天只吃一顿饭,测完后又背上仪器匆匆往回赶。

  有一个点在长城湾对面的韩国考察站,必须乘坐橡皮艇横穿14公

  里的海面才能到达。海上风大浪高,并且他们计划出发前不久,就有

  一小艇在这里翻船,一名国外年轻科学家在此殒命。考虑到安全问题,

  水手长和水手轻易不愿出艇。何志堂与张世伟耐心做工作,义无反顾

  地带头跳上小艇。水手长和水手被打动了,协助他们三次出艇前往韩

  国站。两人最后一次由韩国站返回时,天气变得更糟,橡皮艇几次差

  点颠覆。水手长小心驾驶,拼命往回赶,刚一靠岸,11级大风便接踵

  而至。

  2005年2月8日,当全世界华人都沉浸在欢度春节的欢乐气氛中时,

  国测一大队大队长岳建利接到了来自南极的喜报——何志堂与张世伟

  顺利完成了南极长城站的绝对重力测量,这是他收到的最好的新年礼

  物。

  完成计划任务后,何志堂和张世伟想,来一趟南极不容易,测量

  数据只有不足,不会多余!他们决定再建一个绝对重力点,这意味着

  工作量将增加一倍。他俩又开始选点、埋设标石、吊装实验室、搬运

  仪器、测量计算……一切从头做起。一系列工作完成后,两人虽然非

  常辛苦,但心里甜滋滋的,这一工作使他们锦上添花,数据更加精确

  可靠。

  何志堂告诉记者:“一趟南极,终生难忘。在南极,我既为国家

  作出了贡献,又实现了自己人生的价值。我学的是测绘,这个职业我

  选择对了。”

  服务经济建设

  近年来,我国的测绘事业与时俱进快速发展,为国家各项建设提

  供了有力的支撑。作为国家测绘事业的一支尖兵劲旅,国测一大队也

  活跃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在城市建设、灾后重建、工业安监、文物

  保护、桥梁建设、油田开发等领域,发挥了自己独特的功能。

  汶川地震发生后,四川省的道路、房屋、水库等基础设施遭到了

  巨大的破坏。四川测绘局于2008年初建设的金堂标准基线检定场也受

  到影响。地震的灾害监测及灾后重建,均需要测绘部门的技术保障和

  设备保障。而基线场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测量仪器的检定工作。四川

  测绘局急请国测一大队入川,完成标准基线场的复测和监测工作。国

  测一大队接到任务后,连夜研究工作方案和实施计划,并从外地抽回

  了正在执行其他测量任务的技术人员及检定设备,派车迅速赶往四川,

  对标准基线场进行地震后的精密测量。由于测区位于地震灾区,余震

  频繁出现,测量人员只能露宿野外,经历了数次较大余震,工作异常

  艰辛和困难。但大家信心十足,不顾疲劳,克服了各种困难和恐慌,

  圆满地完成了监测任务。

  大雁塔是古城西安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的旅游景点,在1300多年

  的风风雨雨中,大雁塔塔身出现倾斜现象。1985年,国测一大队承担

  了大雁塔变形监测任务,为保护大雁塔积累了大量的科学数据和资料,

  也为高层建筑物变形监测提供了新的观测方法。他们的变形监测为大

  雁塔建立了全面、系统和详细的“健康档案”,为大雁塔的保护提供

  了及时可靠的测绘保障。

  近年来,国测一大队在跨海高程传递测量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

  填补了测量学科的一块空白,满足了建设现代特大型桥梁的测绘需求。

  国测一大队科技人员用世界先进的仪器装备,运用跨海高程传递测量

  技术,为港珠澳大桥、苏通大桥、深港西部通道、上海市东海大桥、

  舟山市大陆连岛工程、广州市东二环珠江大桥等重大工程提供了高精

  度的测绘成果。

  1996年,国测一大队10人测量小分队来到巴布亚新几内亚,为修

  建沿海公路进行前期路线测量、放样。在这条公路上,日本人布设了

  30个GPS点。但国测一大队测量数据表明:日本人的GPS测量有严重的

  系统误差!当国测一大队将测量结果向日方通报时,日本监理暴跳如

  雷:“我们日本人测定的GPS点绝对不会有错!如果两种测量成果不

  符,只会是中国人的测量成果有问题!”为了维护祖国的尊严,为了

  对工程负责,国测一大队与日本人进行了一场特殊的较量。最后,巴布

  亚新几内亚国家工程部请来了澳大利亚主管测量的工程师与英国测量

  工程师现场测量并作出仲裁,终以国测一大队的胜利结束了这场“官

  司”。

  无论是在荒无人烟的大漠,还是在热闹繁华的都市,无论是在炎

  炎的烈日下,还是在严寒的冰天雪地里,都留下了国测一大队职工辛

  苦劳作的身影。为了祖国的测绘事业,他们默默无闻地工作,兢兢业

  业地奉献。

  他们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累计完成国家各等级三角测量1万余点

  ,建造测量觇标10万多座,提供各种测量数据5000多万组,得出近半

  个中国的大地测量控制成果,出色完成了2000国家重力基本网、国家

  高精度GPSA、B级网、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等国家重大测绘工程项

  目,用血汗乃至生命绘出祖国的壮美蓝图。

  (本报记者 张斌峰)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