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印尼国际日报:华文真就那么难吗

2009年08月06日11:4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6日电 印尼《国际日报》5日刊发文章,围绕“华文是世界上比较难学甚至是最难学的语言”这一论断,指出华文的“难学”通常被认为表现在“难说”、“难认”、“难读”和“难写”。文章指出,语言的学习和模仿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除了极少数语言天才外,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到精准的地步的。


  文章摘录如下:

  现在,“华文是世界上比较难学甚至是最难学的语言”似乎成了公认的论断了。对于华文教师来说究竟应该怎么样来认识和对待这个问题呢?

  退一步来说,假设“华文是世界上难学的语言”,那华文究竟难学在哪里呢?我们应该怎样来破解这个难题呢?

  笔者作为一个来自中国从事华文教育十多年的教师想不揣浅陋就此和广大印尼的同行一起来探讨和切磋一下。如果这样的讨论能够对广大的印尼同行有所启迪,真是幸莫大焉!

  首先,我们需要明了的是世界上每种语言都具备的必不可少的本质要素:音、形、义,即听到的语音、看到的文字及其二者所蕴含的抽象的意义。语言学家们又将其间的关系或独立或联系起来,形成了诸如语音学、文字学、语义学、语法学甚至修辞学等等专门的学问。作为一个专业的华语教师来讲,具备这些基本的语言学的理论知识固然是重要的,但是若这些理论只能是“纸上谈兵”而不能灵活地被我们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去,则这些理论就有沦为摆设甚至是束缚我们思考的桎梏的可能。

  在音、形、义三者的关系中,华文与印尼文有什么不同呢?其间的差异又会对我们的华文教学产生怎样的影响呢?这是我们每一个华文教育工作者都必须了然于胸的问题。

  众所周之,华文不同于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语言的地方就是,华文所使用的文字不是拼音文字而是汉字。

  华文的“难学”通常被认为表现在:华语“难说”和汉字的“难认”、“难读”和“难写”。

  众所皆知,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基本上都分两个层次:一个是低级的仅仅停留在掌握一般的口语会话的基础上,一个是能够进入到书面语系统,达到能够看书读报甚至可以写作的层次。为了方便,我们可以把这两个阶段分别简称为“"语"的学习阶段”和“"文"的学习阶段”。显然,前者更侧重于口语,后者不仅包括口语,更进入到书面语阶段,同时也是对前者的巩固和提高。

  据此,华文的“难学”(华语的“难说”和汉字的“难学”)也应该细细地加以分析:

  就华文的语音来说,华语也是可以“拼读”的,可以借助声、韵、调的分析来教学生拼读。按理说,这对于生长在拼音文字环境中的学生来说不应该是很大的问题。而事实上,问题就出在那些华语所独有的而印尼语又没有的声、韵、调上。如华语声母中的送气声母、卷舌声母,韵母中的撮口呼韵母以及最为麻烦的声调等问题。因此上述这些焦点则应是华文“"语"的教学阶段”的难点和重点。

  明确了“靶子”,最好的办法就是“勤学苦练”了,因为再好的技巧都需要通过训练内化成学生的语言能力才算达到了真正的效果。也许我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烦恼体验:很多的发音,很多的洋腔怪调总是费尽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见得有立竿见影的纠正效果。对此,我们的教师常常限于百思不得其解甚至求助无门的境地。

  实际上我们也许是忘记了一个基本的常识,那就是语言是用来交际的,不是个个人都需要像语音学家那样非常精准地发音,像语法学家那样非常精细地分析语言的内在结构,像作家那样随心所欲地去表达……甚至我们常常会发现来自中国的语言学教授也有很浓重的口音,就是我们身边的华人,包括本土的中国人能够说得字正腔圆像电视播音员那样的又有多少呢?你我身边的中国人,绝大多数都是有这样那样的口音的。既然如此,我们又何苦揪着带有洋腔怪调的初学者紧紧不放呢?细细想来,我们的华语不也是日积月累何其辛苦练就而成的?!作为一个外语学习者,具有这样那样的口音应该是不足为怪的,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是很难学到纯正的程度的。如此看来,我们应该把紧张的心情暂时放松下来,从战略上重视这个问题——这是需要一个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在战术上藐视它——我们每天的操练就是向终极的理想中的华文目标无限逼近的过程。果真如此,我们就不会特别在乎一堂课、一周教学的得失了。换言之,语言的学习和模仿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除了极少数语言天才外,绝大多数学生是不可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学到精准的地步的。(暨南大学/刘正文)
(责任编辑:肖尧)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