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很晚还坐在电脑前,将一个个枯燥的数字机械地录入,也难免感到疲惫。但每每走进现实的污染中,一次次站在‘地图’上标注的黑色河流边,眼看着那一方百姓连最起码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我只能更加努力地投入工作”
“斗士”马军与他的“环境污染地图”
鄂平玲
白衬衫,蓝毛衣,目光清澈,声音柔和,映入眼帘的这张儒雅面孔,很难让人联想到“环保斗士”、“绿色英雄”这样一些硬汉形象。
“有时候很晚还坐在电脑前,将一个个枯燥的数字机械地录入,也难免感到疲惫。但每每走进现实的污染中,一次次站在‘地图’上标注的黑色河流边,眼看着那一方百姓连最起码的健康都得不到保障的,我便有了更加努力投入工作的动力。”
7年苦心著成《中国水危机》
“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南华早报》工作,有机会走遍全国,也看到了发展中的中国最真实的一面……”马军向记者娓娓道来。
那时候,中国北方的河流,几乎都是干涸的。1997年,黄河断流的天数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26天。站在皲裂的黄河河床边,看着黄土被风卷到空中,马军的心被撕扯着,这就是几千年来哺育我们的母亲河——黄河。那一刻,他攥紧拳头:“让万古奔流的母亲河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毁灭,将是我们最大的耻辱,而让垂死的江河因我们这代人的辛劳而再生,将是我们的无上光荣。”
与此同时,南方也面临着严重的污染问题,常常是守着水乡,水却不能用。
有一次,马军来到一个生产电子产品零配件的工厂做调查。这家工厂的车间高温高湿通风差,化学物质不易排放,严重影响了工人们的健康。中午吃饭的时候,看到对面的女工面色凝重。他走过去和她攀谈。女工告诉他,车间的人都病了,没病的人也走了,她不知道还能撑多久。女工开始抽泣,晶莹的泪滴重重打在马军的心上。马军说:“像这样的企业还有很多。化学制剂不仅威胁工人健康,还会随着废水排入河湖,危害更多人。”
于是,马军用了7年时间写成《中国水危机》一书,“中国将会面临严重的水危机!”——警世之语让每个人的脊背陡地一凉。
“污染地图”让污染企业无处遁形
“你们到底想要多少钱?”电话的另一端传来愤怒的吼声。马军并没有被激怒,他用平静的语气说:“对不起,您所在的企业确实存在污染问题,我不要你们一分钱,我只是想让你们——达标排放!”
对方是一位跨国公司中国分公司副总。原来,该公司境外的老板查看马军开发的“中国水污染地图”时,检索出自己公司被排在环保超标排放之列,非常愤怒,当即取消了高管的年终奖,并责令尽快解决。
经过多次的协商与交流,这家企业高管从强硬抵触转化为积极配合,最终执行了马军为他们制定的污染治理方案,企业实现了达标排放,名称也在水污染地图上消失了。
这类的事例不少。马军说:“中国水污染地图,中国空气污染地图,让公众对污染企业了然于胸,让企业明白没有理由逃避环保责任!”
用商业力量达到环保目的
2008年8月的一天,办公室外一阵急促的门铃声将马军从数据的海洋中拉回现实。打开门后,鱼贯而入地进来了15位衣冠楚楚的职业人,让本来不大的房间顿时显得十分拥挤。原来,他们是沃尔玛采购部的经理团,听说自己的供货商环保不达标,对于品牌大如天的沃尔玛来说,这是很严重的问题。于是,他们找到马军协商如何进行环境审核、制定排污方案。
令马军意想不到的是,此后,沃尔玛的全部高层云集中国,召集近千家供货商开了个“可持续发展大会”,郑重宣布:再也不购买污染企业的产品,再也不用污染企业做供货商!会场外,沃尔玛还专为马军设了一个环保展台,一时成为供货商咨询的中心。
那一刻,马军的心中涌动着环保人的欣慰。多年号召的“绿色选择”,正如一株幼芽寻觅到了融融春光。这种公众和零售商共同参与,对污染企业施压,从而达到环保目的商业化方式,最终为各界人士接受和认可。马军说,“用商业的力量达到环保的目的,正是我们环保人的一种探索。”
有人说,马军是环保领域的诸葛亮,“羽扇纶巾,强虏灰飞烟灭”,在轻点鼠标、轻叩键盘之时,决胜于千里之外。
关于马军
1993年起在《南华早报》工作,其间跟踪中国环境问题,1999年完成《中国水危机》。
2000年任SCMP网北京首席代表,负责协调集团在华业务,组织中国报道,同时为报纸撰写环境专稿。
2002年加入环境咨询公司,为在华投资的海外企业提供有关中国环境、健康和安全(EHS)相关政策和法律的咨询服务。
2004年入选耶鲁大学世界学人项目(Yale World FellowsProgram),访学期间对中美环境管理体制做比较性研究。
2005年6月回国,继续从事环境咨询和河流生态保护项目。
2006年5月建立公众与环境研究中心,同年9月发布中国水污染地图。同年底被评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并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06年全球最具影响的100人”。2008年初,被英国《卫报》评选为“可以拯救地球的50人”。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