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年轻时中央直属机关工作 参加过16次国庆大典

2009年08月07日17: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沈阳晚报


  我参加过16次

  60年来,我始终怀念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北京参加过的一次次国庆典礼。在北京中央直属机关工作期间,除了1951年随南下工作团到四川泸州搞民主改革和1969年至1971年去河南罗山五七干校外,其余16年都参加了首都的国庆典礼;其中有13年是在天安门广场上组成中直机关方阵,有3年很幸运地在天安门前观礼台上观礼。

  天安门前金水桥畔的观礼台能容纳两万人。应邀观礼的主要是专程来华的外国朋友,各国驻华使节以及全国各兄弟民族、各条战线上的代表。

1962年、1964年和1965年,我有幸得以到观礼台观礼,给我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其中,1964年建国15周年庆典是我最难忘的一次。

  那年我33岁。当天早上,天没亮我就起床了,穿上中直机关党委发的奖品——哔叽中山装,兴冲冲地步行约10里地,8点前来到天安门,在观礼台前与倪志福等劳模会合。登上观礼台前,先在胸前佩戴上大红胸条,上面印有金色的国徽,盖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筹备委员会”的印章。戴着它,我挺着胸走到自己的位置,心中有一股自豪之情。

  举目望去,今天天安门装饰得倍加宏伟壮观。天安门城楼正中红墙上高悬毛泽东主席的巨幅画像,广场东、西两侧分别竖立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的画像,正南面竖立着孙中山的画像;观礼台左右两座高大的标语塔上,用金字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马克思列宁主义万岁!”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5周年!”

  这时,天安门广场上,10万人手持花束组成了一轮红日光芒四射的壮观图景;在彩旗和花束的海洋中,中直各机关、国务院各部委、各人民群众团体、各大专院校以及各大媒体的门旗不时地闪现,锣鼓声和歌声震天动地;再看天安门东的长安街上,大游行的仪仗队整齐待发,后边是不同的方阵簇拥着彩车,一眼望不到头。

  上午10点整,《东方红》乐曲响起,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准时出现在天安门检阅台。全场欢腾,无数气球升空,系在气球上的花篮和写着“中国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的标语,伴着欢呼声涌上天空。

  典礼开始,乐队高奏国歌,礼炮齐鸣。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长彭真发表讲话。他的讲话以后,乐队奏起《歌唱祖国》雄壮的歌曲,首都70万人的盛大游行队伍,排成百路纵队,开始浩浩荡荡地通过天安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

  导引整个游行队伍的是近两万人组成的仪仗队,他们拥着高达10米的毛泽东全身塑像和巨大的《毛泽东选集》模型,迈着整齐的步伐走在最前面。随后是少先队员、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干部、首都民兵和文艺体育工作者的队伍,他们精神抖擞地仰望着天安门接受检阅,无数的彩车、模型、图表,标志着各条战线、各行各业取得的最新成果。

  在“毛主席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的欢呼声中,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上频频向人们挥手致意,还不时地用他浓浓的湖南口音高呼“人民万岁!”在两个小时的检阅中,我更多的时间是不断回头目光对着天安门城楼,能够清楚地看到毛泽东、刘少奇、宋庆龄等中央领导人。中间,我只见到毛主席进到休息室一次,大约十来分钟。

  在观礼台上,我身后有许多外国友人,他们同中国人一样好奇、激动、鼓掌、欢呼,一位穿军装的外宾见我总回头看天安门上的人,就竖着大拇指大声用不纯正的中国话对我说:“中国,伟大!毛主席,伟大!”我大笑着高声回应他:“谢谢!人民伟大!”他拍了拍我的肩膀又举起了相机。

  游行队伍全部通过天安门后,广场上的10万人欢呼着涌向天安门,观礼台上的人群也都翘首仰望天安门,只见毛主席等领导人走到城楼东段又走到西段,频频向人群招手致意,还专门向观礼台上的人鼓掌,他又脱下帽子不停地挥着,似乎在说,大家好!你们辛苦了。这时,礼炮齐放,天安门上下欢声雷动……

  申锡令/文

  申锡令

  申老展示参加国庆大典的几张胸条

  细节回放

  谈起多次参与国庆典礼的经历,申老滔滔不绝,感慨良多,而且在这些记忆中,还保存着不少鲜活的细节,下面,就把这些细节放大到读者眼前,您当年可能就在现场,可是没有注意到——50年代变化最大的是广场

  据申老回忆,参加这么多次国庆大典,印象中变化最大的就是天安门广场。1952年10月1日,他所在的北京中央直属机关在天安门广场组成方阵,这也是申老的第一次国庆记忆。那时候的天安门广场很小,两侧都被红墙包围着,广场上还是黄土路,满满当当也就能塞下20几万人。长安街上东西两侧各有三个牌楼,一次只能通过60人的纵队。申老说,那时候的游行朴实得很,女同志一般穿白小褂或者布拉吉,男同志若有套中山装,就是顶级的装备了。

  “到了1959年,北京十大建筑起来后,天安门的面貌明显改观了。”东、西长安街的牌楼不见了,天安门广场的红墙也被推倒了,取而代之的是雄伟的人民大会堂、历史博物馆和人民英雄纪念碑,脚下还铺上了大方砖。长安街变宽了,120人的纵队也能一次通过,这时候的国庆阅兵也就更精彩了。游行队伍中的彩车原本都是人力车,慢慢地变成我们自己研制的大卡车了。

  在广场上拉手风琴跳舞

  上世纪50年代时,申锡令一直在天安门广场上的中直机关方阵中参加国庆大典,“说实话,整个广场是个大平面,没有坡度,如果不是站在前两排,就看不清长安街上游行的场景,最多只能看到游行队伍举的彩旗和大标语。”不过,即使看不到游行,广场方阵也有自己的国庆乐事,那就是——跳集体舞。只要参加天安门广场上的国庆方阵,申老每次都会随身携带手风琴,再拉两个同事带上铙钹和小鼓,这样就能组成一个小乐队。“什么曲子都能跳舞,那时候我们主要拉苏联歌曲,拉中国民歌,三个人在前面伴奏,剩下的同事全部都在跳舞。有时候,别的机关单位的人看到我们跳舞,也参与进来,整个天安门广场就是一片歌舞的海洋。”

  其实,参加国庆广场方阵,前面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都不是申老关注的焦点,他和同事们在广场上又唱又跳,就是要等待国庆典礼的最后时刻。当游行群众都散去时,长安街空荡荡的。这时大家一股脑儿地拥向金水桥,毛主席和其他国家领导人就站在天安门城楼上,向他们招手呢。

  “可找了个好地方”

  1966年国庆,申锡令和他的同事们政治任务在身,驻扎在劳动文化宫,紧邻着天安门。当年正值壮年的申老,趴在文化宫的玻璃前欣赏了国庆游行。观礼间隙,毛主席依惯例要分别走到天安门的东西两面,向观礼台的嘉宾们挥手致意。当毛主席正好走到劳动文化宫那一侧时,申老和同事们打开窗子,对着毛主席一边挥手一边喊:“我们要见毛主席!……”没想到,毛主席竟然听见了他们的喊话,把自己的帽子摘下,向他们挥舞着。“当时我们都热泪盈眶了,嗓子喊哑了也不知道。”事后,同事们纷纷表示:“申主任,你可领我们找了个好地方。”

  申老回忆,当年的人们对于毛主席的感情与对共和国的感情是统一的,这不是个人崇拜,而是一种深深的敬爱。记得当年凡是毛主席参加的各种活动,他走后,人们都纷纷在毛主席坐过的椅子上坐一会儿;申老的一位同事和毛主席握手之后,举着那只手对申老说,我要一周不洗手……

  抽了一回好烟后,戒烟了

  20世纪60年代,在一次国庆观礼的间隙,申老在观礼台的休息室吸到了一支中华烟。“那时候市面上的香烟也实行配给制。我一个月能分到甲等烟一包,乙等烟两包,丙等烟8包。不过甲等烟就相当于现在的中下等香烟吧,里面全是树叶子,味道很呛。”在观礼台的休息室里,为国庆观礼嘉宾准备了茶水、小点心和香烟,申老从桌子上取了一支香烟后才发现竟然是中华牌的,这在当时是顶级的烟。吸了一支后,申老对同事说:“这辈子值了,再没有比这更好的烟了。”

  从此,申老真的戒了烟。

  见习记者 魏雯

  摄影/翻拍 孙海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昵称: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