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无线视频传输系统远程观测 |
壅塞体和山体危石几乎同时炸响 |
大渡河天肠梗阻 1.2吨炸药炸通了
因山体崩塌形成的壅塞体溃口昨成功爆破,大渡河河道拓宽20多米
成功爆破
昨天下午,因山体崩塌在大渡河形成的壅塞体溃口成功爆破,溃口处27块支撑壅塞体的巨石被爆破清除。大渡河河道拓宽了20多米,因此对下游已经不会再造成任何的威胁。下一步的工作重心将由清除壅塞体,转为全力搜救、消毒和善后安置工作。抢险救援指挥部宣布应急抢险结束。
准备
高科技装备 直播危岩体险情
昨日上午,汉源县再次下起了大雨。在度过一个不眠之夜后,相关专家在早上7时左右又赶到猴子岩现场。随同专家赶到现场的,还有一套被称为高科技的“四川省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
这套系统由便携式终端系统和单兵摄像两个系统构成,价值500多万元。便携式终端系统不仅能在1公里内,无线接收到单兵摄像系统发回来的视频画面,指挥部人员还可以通过音频与处在山崖上的人员直接对话。其视频、音频不仅可以通过微波在1公里内实现“直播”,还可以通过卫星传输,发回省内外的系统接收点。
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人员打开一口塑料箱,取出一个类似笔记本电脑的设备,工作人员说,这台“电脑”就是便携式终端系统。随后,工作人员又取出一件似橡胶背心的东西让一名武警战士穿上,接着又拿出一台DV交给这名战士。原来,这件“背心”就是单兵摄像系统,它与DV连接,背心上面有根1米左右长的天线。据了解,“四川省地质灾害远程应急会商系统”在汶川大地震中首次亮过相,昨天是该设备第二次“上阵”。
在交代使用说明后,这名武警战士背着单兵摄像系统,与省地质勘察院高级工程师钱江澎等专家一道,沿着紧靠山体的钢管脚手架,向这次发生崩塌的岩石体右侧“耳崖”方向攀爬。记者了解到,前晚对“耳崖”区域危岩体爆破后,因当时天黑,专家们未能上山实地查看。计划爆破的危岩体是否清除?钱江澎等专家在决定亲临察看的同时,还利用武警身上的单兵摄像系统,将危岩体现状通过单兵摄像系统,发回便携式终端系统,让终端系统现场直播,以便让专家在安全区域内,对这段危岩体结构的危险程度进行比对评估。
会诊 决定再次清除“耳崖”危石
“老钱,你要往左侧靠点儿,旁边有危险。”在便携式终端一块10厘米左右的显示屏上,画面显示着钱江澎在“耳崖”的登山情况。当专家宋光齐看到钱江澎等人攀爬的位置,马上通过话筒提醒钱江澎等人小心。通过对山体的现场直播,宋光齐与钱江澎等人都同时发现,在钱江澎等人所在位置顶部,有一块岩石出现了很大裂缝。钱江澎向宋光齐等人汇报说,他估计那块出现裂缝的岩石有100立方米左右,已临近崩塌点。
专家们在“耳崖”段通过两个小时勘查,下山一行人与宋光齐等专家立即召开会议,对这块临近崩塌的岩石“会诊”。上午10店左右会诊结论出来了:目前除了100多立方米的岩石临近崩塌点外,“耳崖”部分的其他
岩石虽有崩塌迹象,但不会在短期崩塌。专家们认为,应将这100多立方米的危岩实施爆破,解除对“耳崖”段岩体的应急状态。
中午12时左右,爆破人员在“耳崖”的危石处安放好了96公斤炸药。与此同时,武警战士早已乘坐冲锋舟,前往大渡河面的壅塞体作爆破前准备。考虑到对壅塞体爆破的难度系数,对壅塞体的爆破排险工作,由省水利厅总工程师张强言担任。
张强言在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壅塞体段有27块巨石,每块巨石都有10余吨重。正是由于每块巨石过分沉重,汹涌的大渡河河水无法将它们冲走。这些巨石与壅塞体段的泥石抱成一团,由此形成了阻断河水奔流的最大障碍。因此,要排除壅塞体段的险情,首先就得对这些巨石“动刀”。根据现场研究,张强言等专家决定在27块巨石上,共计开挖出80余个爆破孔,同时还要在这些巨石旁边的泥石混合体中,挖掘12个放置炸药的爆破坑,用1.2吨炸药爆破壅塞体段。
[1] [2] [下一页] |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