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孙必干:不穿防弹衣的“战地大使”(图)

2009年08月17日09: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孙必干简历

  湖北武汉人,1941年6月生,1965年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后入外交部。1990年后,先后任中国驻沙特、伊拉克、伊朗大使。2003年1月退休。2003年任中国驻伊拉克大使馆复馆小组组长。2006年4月-2009年4月任中国中东问题特使。

  半个世纪的中东情缘

  1965年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阿拉伯语系毕业后,孙必干进入外交部亚非司工作。此后,他曾长年在叙利亚、也门、利比亚、沙特等国学习和工作,并从1990年起开始担任驻沙特、伊拉克、伊朗大使和伊拉克复馆小组组长、中东问题特使等职。
阴差阳错也好,命中注定也罢,从接触阿拉伯语的第一天起到2009年3月第三次退休,孙必干与中东结下了近半个世纪的不解之缘。几十年间,他数十次出访中东各国,足迹遍布阿拉伯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与当地人民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如今,68岁的他终于可以赋闲在家安享晚年,但仍不忘每天上网关注中东局势,因为这份难以割舍的中东情缘已经深深融进了他的血液,并将伴随他一生。

  硝烟中走过的外交生涯

  提起孙必干的外交生涯,人们脑海中首先出现的不是西装、宴会、谈判和斡旋,而是中东的战火、海湾的轰炸和两伊的枪声。从1971年首次赴外常驻开始,隆隆的枪炮声就一直“伴随”在他的左右。他先后经历了上世纪70年代也门的五次政变和两次总统遇害事件;见证了80年代美国B-52重型轰炸机对利比亚的低空轰炸;目睹了90年代海湾战争期间伊拉克“飞毛腿”导弹的巨大威力;更在2003年伊拉克复馆期间体验了枪声中入睡、炮声中醒来的滋味并第一次真正闻到了死亡的“气息”……

  义不容辞的神圣使命

  2002年底,奔波多年的孙必干终于退休回家,得以照顾年近九旬的父母、陪伴可爱的孙女和安享晚年之乐。然而,他尚未得暇细细品味这难得的闲适生活,就又接到了新的任务,率复馆小组赴伊拉克实地考察并启动复馆工作。

  此时的伊拉克刚刚经历过美军40多天的炮火洗礼,硝烟未散、满目疮痍。前方凶险的环境、恶劣的条件、混乱的局势和工作的难度都可想而知,同时对复馆小组干部的勇气、智慧和体力也是一次全方面的考验。

  花甲之年的孙必干本可以以年龄、身体和家庭等理由选择放弃,但他深知此行对于中央尽快了解当地最新局势、恢复经济合作以及与伊拉克新政府建立联系的重要性,而自己曾担任过驻伊大使,具有丰富外事经验和人脉资源,是担任复馆小组组长的最佳人选。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因此他说服家人、辞别父母,毅然挺身而出,带病赴任。

  此后,第二次退休的他又于2006年4月再度“出山”,荣任中东问题特使,频繁奔波于中东各国达3年之久。

  1 2

  郑重声明:凡注明来源为“人民网――奥运频道”、“人民网――《**报》”、“人民网”的关于奥运的报道(含文字、图片及音视频),除签署人民网奥运内容专项授权协议的网站外,其他任何网站或单位禁止转载、使用(包括已取得常规新闻授权的网站),违者必究。如需使用,请与010-65368446联系。

   危机四伏的复馆征程

  虽然孙必干等人行前早有思想准备,但抵达伊拉克后所见到的情况还是远远超出了他们的想象。通讯中断、道路封锁、枪炮声不绝于耳、绑架暗杀层出不穷,安全形势恶化到了难以描述的程度。而联合国驻伊总部大楼、国际红十字驻伊总部、多国使馆相继遇袭,也再次证明了在巴格达城内已经找不到绝对的安全之所。

  复馆小组抵达伊拉克后的首要任务是与刚刚上台的新政府取得联系、交换看法并建立信任和友谊。然而由于伊政局突变,反对派上台,官员多为从前不曾接触过的新面孔,联系和交往都具有相当的难度。更糟糕的是,由于通讯中断、交通瘫痪,原本一次电话就可以解决的工作现在却需要反复外出进行联络,无形中又大大增加了安全风险。

  危险无处不在,既有来自街头的袭击和汽车炸弹,也有由需要拜访的工作对象所带来的潜在隐患。孙大使曾有两位朋友先后遭到恐怖暗杀,现场均惨不忍睹。出事前几天孙大使还与他们见过面,并约好改日再次登门拜访,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惨剧却意外发生。从孙大使本人到复馆小组的每一位成员,都自抵伊第一天起就不断经受着一次又一次的生死考验,不仅目睹过几次近距离爆炸,而且多次体验到了劫后余生的喜悦。

  从容淡定面对未来

  安全固然重要,但孙大使在参加某些重要外事活动时,常常出于得体和礼貌的考虑,坚持不穿防弹衣,赢得了外国友人的赞叹和敬佩。在他的影响感召下,复馆小组的同志们在“战略”上藐视危险,在“战术”上重视安全,在工作中表现得异常坚定、勇敢和团结,圆满完成了艰巨的复馆任务。

  回国后,面对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和礼赞,孙大使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只是淡淡地表示“我只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而这句话也正是他内心真实的写照。

  如今,第三次退休的孙必干翻开了人生的又一页,而这也许正是一次新的开始……

  本报记者 赵涛
(责任编辑:李孟漪)
[我来说两句]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最热视频最热视频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