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前驻俄大使张德广:中俄关系没有封顶(图)

2009年08月31日16:43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人民网
  自1965年从北京外国语学院俄罗斯语言文学系毕业,张德广的工作重心就几乎没有离开过俄罗斯。上世纪70年代至今,他先后到俄罗斯一线工作过6年,主管中国对俄相关外交工作十余年。1999年,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授予张德广“友谊勋章”;2003年,俄罗斯社会学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分别授予其院士和名誉博士称号,同年,俄中友好协会授予其一级友谊勋章;2003年10月,俄罗斯总统普京为其颁发促进俄中友谊特殊贡献奖证书,并于2004年3月授予他圣彼得堡三百周年纪念章。


  中俄关系历经曲折,见证了中俄外交多个历史时刻的张德广大使如何看待中俄关系60年的发展?8月25日,张德广在其主管的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接受《瞭望》新闻周刊专访,向记者追忆评述——

  回首使馆的变迁

  我曾两次到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工作,一次是在苏联时期(1973~1977年)。那时的中苏关系非常紧张,使馆的工作人员很少,大概只有四五十个人。日常活动也很少,工作一般就是在办公室看报纸、看书或者看电视。大使馆和苏联外交部很少来往,即使有来往,大多数是提抗议,就是因为什么事件向对方提抗议的情况比较多。那时候没有什么愉快的事情,我最初在使馆办公室工作,后来又到研究室,平时外出的话,克格勃都会跟随,气氛很紧张。

  第二次到俄罗斯是2001~2003年,这次是去当大使。这个阶段的中俄关系和上世纪70年代已经是完全不一样了,中俄双方战略伙伴关系已经建立五年多,双方的合作特别是在国际上的合作非常有成效。但双边贸易额还是没有得到很大的发展,每年大概有七八十亿美元。

  从我离任到现在,双边贸易和人员往来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驻俄使馆现在的工作人员比以前翻了几番,而且方方面面的业务都有了,双边关系得到很全面的发展。双方人员往来也增多了,活动非常繁忙,中国大使馆几乎天天都会接待来自国内的代表团,部级的高级官员代表团也很多。

  我们使馆的馆舍是上世纪60年代建成的,很大也很漂亮。因为大家平时工作都很累,莫斯科的冬天又很长,上个世纪90年代在馆内新建了网球场和室内游泳池等各种设施,这样既可以全年锻炼身体,又是一个开展外交活动的好地方。

  英媒:中国与俄罗斯不再平起平坐

  国际观察:被误读的中俄战略伙伴关系

  外媒:“官热民冷”?中俄民间互信有待提升

  点击进入国际频道

   第一个十年的结盟关系

  中俄关系60年的发展可以分成四个时间段来看:

  一是从1949年到1959年。这十年两国关系发展得很快也很好,起点很高。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成立,10月2日苏联就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和我们建立了外交关系。1950年2月双方签署了《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为中苏两国建立一种盟友关系奠定了法律基础。这十年的关系从性质上讲是结盟关系,这种关系与当时中国国内及所处的国际环境以及苏联当时的内外环境都有密切关系。

  这个结盟关系不是偶然的。从新中国的角度讲,建国初期西方对我们的态度是打压、封锁、孤立,甚至扼杀。很多西方国家拒绝同我们建立外交关系,没有什么高层往来,我国在政治上处于非常困难的时期。同时我们刚刚建国没有经济建设的经验,也没有国家管理的经验,一切都是从零开始。苏联与我们的社会制度一样,在国家管理经济建设等方面给了我们很大的援助。我们也借鉴了苏联国家管理的各级行政制度,包括干部的选拔等等都是苏联那套。另外工业建设像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苏联都给了我们很大援助,派专家、培养技术人才,还有让我们的学生到苏联留学。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没有其他选择,实际上就是“一边倒”。不一边倒没有办法,也不存在中立的可能,所以这是历史的必然。

  从苏联来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同美英等西方国家结成了联盟,但二战一结束,西方国家马上就采取了遏制苏联的政策,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也没有什么变化,西方对苏联还是采取遏制和敌视的政策,这个时候实际上冷战就已经开始了。在这种情况下苏联需要盟友以保证自己的安全。新中国成立初期,苏联是一个强国、大国,毫无疑问这种结盟关系是苏联在起主导作用。

   结束过去开辟未来

  第二个时间段是上世纪60、70、80年代这30年,中苏基本上走向了对抗。结盟关系的破裂实际上在50年代末期就开始出现。原因很多,与其中一条有很大关系,就是当时赫鲁晓夫奉行沙文主义政策,干涉中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到了60年代初期同盟关系就公开破裂,双方开始相互指责和论战。这个论战很快扩展到国家关系,两国实际上是激烈地对抗。1969年甚至发生了“珍宝岛”中苏边境流血事件,当时边境地区已经剑拔弩张,双方军事对峙,没有什么信任,互为敌人,都要防备对方的进攻。从中国来讲,我们认为苏联对我形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

  这种局面到70年代进一步发展到了顶峰,而到80年代中期这种对抗出现了缓和的迹象。有各种各样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与国际上的动向有关。1972年尼克松访问中国,中美关系解冻,在中苏最尖锐对立的时候,美国看到了机会,开辟了中美关系新的道路。中美关系的发展取得了突破,而中苏关系却处于严重的对抗状态。当时的苏联自恃强大,军备竞赛及国内的经济发展等都还可以,在同美国的争霸中处于攻势,就是“苏攻美守”。为什么美国当时要到中国来,主要就是要同中国联手遏制苏联。

  到了70年代末80年代初苏联自己感到很被动了。苏联僵硬地对中国实行包围政策造成了其在国际舞台上的被动局面,在这种三角关系中,它同美国对抗也力不从心。所以80年代初,确切地说是1982年,已经老态龙钟的勃列日涅夫在中亚流露出改善中苏关系的思想,但其立场没有变,还是希望中国按照他的路线来做,参加他的反美统一战线,拉中国回来跟他一块儿反美。当然苏联的这种想法不大可能对缓解紧张关系起到好的推动作用,所以我们是听其言观其行。

  80年代上半期,苏联三个最高领导人相继去世,苏联本身处于比较困难的阶段。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继承了国内一大堆积重难返的问题,经济上不去,军备负担又很重,于是他提出了改革。戈尔巴乔夫提出了很多新思维,在国际关系上的新思维就是停止跟美国搞军备竞赛,主张国际上的问题通过对话谈判来解决,主张世界是多样性的,应该尊重各个国家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权利。这几条新思维现在来看是有进步意义的。

  他上台以后,开始关注中苏关系,期望能有一个正常的外交关系。首先他在边界问题上有些松动,到了1989年他来中国访问,缓解了对中国的军事包围,对华政策逐渐出现了积极的倾向。他承认两国应该按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国家关系。1989年5月戈尔巴乔夫访华,同邓小平举行了会谈,宣布中苏关系实现正常化,邓小平说了8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这样,中苏关系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了一个正常的国家关系。

   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第三个时间段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中俄关系完全继承了中苏关系正常化的基础,并直接在这个基础上向着友好的国家关系发展。90年代初苏联解体,马上就变成了中俄关系。

  90年代的头几年,应该说每两年中俄关系上一个新台阶。1992年叶利钦访华,中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双方宣布互不为敌,这非常难能可贵。90年代初期冷战结束、苏联解体,西方普遍认为共产主义在世界上终结了,不可能再存在了,苏联瓦解了,下一步就是中国。当时我在美国工作,美国的官员一片欢腾,苏联解体之后苏联共产党下台,他们认为历史整个改变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社会主义没有存在的余地了。叶利钦执掌了俄罗斯的政权以后,他能够跟中国建立互不为敌的关系,是很有进步意义的。

  1994年,江泽民主席访问俄罗斯,叶利钦提出建立建设性伙伴关系;1996年叶利钦访华,提出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一直延续到现在。

  本世纪的十年就是双方对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深化,从质量上、内涵上进行丰富和深化,这是第四个阶段。

  2001年中俄签订睦邻友好合作条约,把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从2001年到现在,中俄关系的发展很顺利,国际问题上相互支持,特别是牵涉到核心利益,主权、领土完整等都有合作。对中国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疆独问题等,俄罗斯都明确支持我们,在涉及到俄罗斯的这类问题上,我们也支持他们。另外经济贸易发展很快,双边贸易额已达600亿美元。我们说这是中俄关系发展最好的一个时期。

  当然也不能说是最高最好的水平,它并没有封顶,还要往纵深发展,这是我对60年中俄关系的一个回顾。(《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李洁实习生陈红威)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