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汉字整形引华裔学者关注 望汉字朝正确方向演变

2009年09月03日16:52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布达佩斯9月3日电 中国教育部近日就《通用规范汉字表》(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拟对“琴”、“亲”等44个汉字的字形进行调整。此次“汉字微调”在社会上产生了热烈反响。日前,记者在布达佩斯就拟进行的字形调整问题采访了对汉字历史和发展颇有研究的匈牙利籍华裔学者李文焘先生。
李文焘在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许嘉璐教授,同时在清华大学中文系任教。李文焘在汉字研究方面有较深和系统的研究,其有关探究简化字文化和历史渊源的学术成果已经完成,著作暂定名《简化字释》。

  下面综合的为李文焘在采访中对字形调整的分析和看法,由于电脑无法书写,下文修改或删除了采访记录中一些特别字形及与甲骨文、古文字和金文等有关的例证句子。

  李文焘认为,“琴、瑟、琵、琶”上左横变提,有如下几点好处:第一,与“玨”字写法统一起来。第二,在书法中两个相同结构的字,其中一个稍作变化,使字形结构显得相对紧凑,如两个“木”的“林”;两个“匕”的“比”;两个“生”的“甡”;两个“立”的“竝”;两个“朿”的“棗”、“棘”;……其实“徵”中下面的“王”最后一笔横变提,让人也会有相对紧凑的感觉,且与“改、政、效、敦、致、敍、敱”……结构处理有异曲同工之妙。第三,“琴、瑟、琵、琶、徵”五字改变写法后,两岸四地这五字字形达到了一致,有利于相互沟通交流。

  “魅”右部件的末笔捺变点,与“魃”字的末笔作了相同的处理,有两点好处:一,在书写中“魅、魃”末笔由于统一,相互参照,容易记住字形。二,捺变点后,半包围结构更为合理,否则最后一捺,很难被包围在里面。

  “籴、汆、褰、衾”下部件的末笔捺变点,有如下好处:一,与“尒、佘、余、寨”末笔作了相同的处理,容易记住字形中最后笔画的写法。二,书法中一般为了追求字形的美观,除极个别字外,一般都遵循“字无双捺”。上述四字作了这样的处理,也符合书法艺术的要求。

  “巽(撰、馔、噀同)”的上左部件“巳”的最后一笔竖弯钩变竖提,有如下好处:在一个汉字中有相同结构在一起时,在书法艺术中其中一个都应作相应变化处理,原来这几个字中的“巳”,左边一个写得较小一些,右边一个相对较大,但在字体写得较小时,就很难分辨,现在把左边的“巳”最后一笔写成了竖提,不仅字形在书写中显得不呆板,而且显得紧凑。

  “亲(榇同)、杀(刹、脎、铩、弑同)、条(涤、绦、鲦同)、茶(搽同)、新(薪同)、杂、寨”下部件“木”的竖钩变竖,回归到符合造字原理的“木”。上述各字造字原理概述是这样的:

  亲,繁体为“親”。《段注》:“李斯刻石文作亲。左省一画。”简化字“亲”保留了“親”的一部分。

  杀,繁体为“殺”。《说文》:“戮也。从殳杀声。”《段注》引张参说:“杀,古殺字。”从甲骨文和金文的“杀”字写法(包括篆文的左边下部)都像“木”字,中一竖没有钩。

  条,繁体为“條”。《说文》:“小枝也。从木攸聲。”

  茶,《广韵》:“(木茶)俗字。春藏叶,可以为饮。”《韵会》:“茗也。本作荼,或作(木茶),今作茶。”《正字通》:“其字从艹从人从木。”

  新,《段注》:“当作从斤从木,辛声。”

  杂,繁体为“雜”。《说文》:“五彩相会。从衣集声。”而“集”从隹从木。

  寨,《广韵》:“山居以木栅。”《辞海》:“防卫所用木栅。”

  从上面分析看,这些字不论含义,还是造字原理都与“木”有关,所以这些字(包括含有这些结构的字),它们结构中被讹写了的带钩的“木”字,恢复了原来写法,不仅符合了造字原理,而且改过后的上述各字的繁体写法与港澳台写法取得一致,有利于两岸四地的交往、沟通。

  “蓐、溽、缛、褥、耨、薅”中的共同部件以及“唇、蜃”由半包围结构改为上下结构,我们认为是有必要的。“辱”单独成字是上下结构(见《辞海》),而在上述各字中却写成半包围结构,这样乱了套的写法,不仅让人感到难以理解,而且写起来也会带来不便。另外,如果“辱”是上下结构,那么“唇、蜃”也写成了上下结构,这样便于掌握字形。

  “毂”的左下部件“车”上添加一短横。我们查阅《辞海》中收集的相关汉字有:嗀(呕吐)、彀(张满的弓)、轂(毂的繁体)、瑴(本作玨或珏)、榖(木名)、穀(谷的繁体)……除一个字在共同结构中少了一横外(此字《康熙字典》也未收录,原因未详)外,诸字共同结构是一样的”。又因为“車”简化成了“车”,所以以前的“毂”字把“車”上面一横也简化在内是不妥的。如果把一横也类推简化在内,如此会给含有“車”字结构的其它字的简化带来意识上的混乱,给书写带来不变。

   对于此次字形的调整,李文焘也表示了两点不同的意见:

  一、“恿”的上部件和“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写成横折。

  先说“恿”的上部件“甬”横折钩写成横折,这样与“勇”的写法达到了一致(“勇”上面的“甬”已写成了横折),然而“甬”独立成字,其中的横折钩仍然没有变化。如果变,那么“甬”字结构的字,如“桶、通、涌、俑、痛、蛹……”所涉及的字会更多,甚至会涉及到象“筩”上下结构的处理问题。其实“勇”中的“甬”横折钩写成横折,依我们看来是承袭历史上的写法,如《康熙字典》的写法也是如此,分析原因可能是一个字内如果有两种相同的笔势(“甬”和“力”都有横折钩),在书法上将其中一笔作相应的调整后的结果。但现在将“恿”中的横折钩写成横折,似乎与“勇”取得一致,却给“甬”本字和其它有“甬”结构的字书写处理带来了困惑。

  再说“瞥(弊、憋同)”的上左部件中横折钩写成横折。确实,在“敝”字结构的字如“蹩、鳖、幣”等字中把横折钩写成横折,这也是承袭了历史上写法。如果按上述做法,“瞥、弊、憋”与“蹩、鳖、幣”等字取得了一致,其结果会带来“敝”字及由其组成结构的字,如“撇、襒”等字的处理问题。特别是“蔽”也是上下结构,而“敝”仍未改变,应作如何理解?甚至会涉及到“黹”字的处理问题。

  上述笔画的改写,有可能从上下结构与左右结构之区别来加以划分的,那么“蔽”为什么没有改变写法?我们想还是从源头上考虑为妥,“恿”的源头为“甬”,“瞥”的源头为“敝”,甚至只考虑到其左边部件,这样较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二、内地汉字中44个字内的现象,其中有一些也是两岸四地的汉字存在现象,举例说明如下:

  上述中现行汉字“恿”与“勇”、“辱、唇、蜃”是上下结构还是左右结构,在台湾上友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辞海》也有类似,可能由于原字库调整或许出现自相矛盾的现象。然而“敝”字结构的字,其都写成了带钩的统一处理,解决了一字多种写法的问题。如果像《通用规范汉字表》问题解答中所述:“适当考虑汉字在台湾、香港、澳门的使用情况和国际化的需求。……尽量避免扩大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汉字使用的差异,以利于相互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李文焘最后建议,希望能在适当的时机,用适当的方式,让两岸四地及至有关国家和地区间进行这方面的研讨,让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扬长避短、取长补短,使汉字的整理真正朝着汉字本身发展规律适应社会需求的方向正确演变下去。(李震)
(责任编辑:张勇)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