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辽宁海城地震预报:“土仪器”预报了大地震

2009年09月16日09:38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瞭望》文章:“土仪器”预报了大地震

  姜成田受到这样的质疑: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难道只读过两年半中专的人,加上几台“土仪器”,就能准确预报出大地震?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刘巍

  1975年2月4日清晨,35岁的姜成田站在玉皇山顶心神不宁。

  这天早晨的空气使人透不过气来,他的脚下是鳞次栉比的辽南民居,抬起头,他看见天有异象,头顶上的烟云成圈形流动,北往东、东往南、南往西、西往北、好似一个巨大的漩涡……

  大地震似乎就要到来,凌晨4时刚从沈阳赶回海城的他,不能确定地震发生的时间、震级。他离开山顶,回到山脚下的工作岗位。不曾想到的是:这天夜晚,自己及生息于这片土地上的万千民众,命运于此转折……

  当晚19时,姜成田发出地震预警。这之后,他收获了当地民众的尊崇,也不断感受到来自业界的质疑:地震预报是世界难题,难道只读过两年半中专的人,加上几台“土仪器”,就能准确预报出大地震?

  69岁的姜成田现在已退休在家,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他面带微笑,神态平和,交谈时,习惯性地抱肘于胸前。

  “大地震时,海城站的职工都冒着生命危险坚守岗位,预报是海城站所有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他交给本刊记者当年的工作日记,“一切都在里面了。”

  捕捉地电突跳

  姜成田1959年考入鞍山市农业学校。因家贫,在读了两年半中专后,退学务农。

  1969年渤海地震后,国家地震局加强了辽南监测。1972年10月,沈阳地震大队在海城县郊的玉皇山建立了地震观测站。

  姜成田以临时工身份进入观测站,被委任为技术负责人。

  1973年3月15日,土地电、土倾斜仪、土地磁等土设备安装完毕。

  姜成田在1973年4~9月的工作日记中总结道:“观测各种仪器变化,只有土地电有突然跳动或回零值等现象,不知何故?需掌握规律。”

  这之后,姜成田开始发觉地电突跳与地震之间的某种对应关系。

  1973年9月27日中午,土地电突变到零值,地倾斜强烈报警。站内同事们研究认为,近期可能有大于5级地震发生,地点在东北方向。因为怕报不准,没向上级汇报。

  9月29日8点40分,吉林省东北部的辉春发生7.7级深震。

  这一天晚上,姜成田一宿没睡好。他后悔没有把意见上报,“这次地震给我的教训很大,这么大的地震真要发生在脚下报不出来,不知要死多少人?!我是个业务负责人,看我怎办?群众打不死我,骂也骂完了,脸往哪丢?!”

  1973年国庆节,24时,他写道:“通过长海、辉春二次地震,加上平时我对地电摸索的规律,(从)地电在震前有突变、回零现象,地倾斜报警看,地震是有前兆的,还需要继续摸索规律。”

  1974年3月14日地震站接到辽宁省震情简报,辽西地区连续发生小震群。

  姜成田想起,地电在辽西震群的前一天突跳频繁达百余次。那么,是每一次突跳就预示着一次地震?

  姜成田决定改变值班制度,地电突跳一瞬而过,一天记录两次不行,必须连续观测。

  1974年8月1日起,为了抓住地电突跳,海城地震站6位工作人员日夜值班,连续观测。连吃饭、上厕所也不离人。

  捕捉地电突跳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它瞬时发生即过,凭肉眼捕捉,稍不留神,苦等几天、几十天,可能一转身就漏掉了。大家在观测中忘了吃饭,深夜静坐在微安表前睡着的情况时有发生。

  疲劳观测极易漏掉震情,能否想办法改用自动记录?姜成田向多方求援,得到的答复是:“办不了!”

  为此,姜成田几天睡不好觉,震情越来越紧张,仪器已出现各种异常。在辽南,动物、地下水等宏观异常也出现了,可“土地电”的自动记录还没着落。

  12月17日天刚亮,躺在床上的姜成田脑海里念头一闪,根据地震仪拾震原理,能否利用地震仪记录功能捕捉地电突跳?

  经过反复试验,12月20日终于改制成功,姜自觉千斤重的担子落地了。

  预报意见写了两个小时

  1974年12月21日16时,鞍山汤岗子疗养院泉水出现断流,四小时后恢复正常。泵房反映:“从古至今这是头一次。”

  为什么这么巧合?姜成田想,站内倾斜仪也是当天16时报警。

  次日晨4时,姜成田无论如何也睡不着了,21日出现的异常,反映震情紧张,可地电突跳为何没出现?

  22日天一亮,姜成田来到地震站,他发现:仪器自动记录到了突跳信号!

  姜成田向辽宁省地震部门发出预报:“提出在我站东北方向100公里左右,今天中午将发生4~5级地震。”

  12月22日12时43分,在海城站东北方向的辽阳葠窝水库发生了4.8级地震,这次地震预报的三要素基本准确。

  这次预报成功大大增强了海城站观测人员的信心。

  1975年1月16日,上级让海城站把“土地电”改回来,恢复原有状态。领导说:用地震仪记录地电突跳,土不土洋不洋的,难道就能预报地震?

  姜成田急了,“还让不让我预报地震了?在这紧要关头,前兆不要,要马后炮,这是为什么?!”他气愤地回电话:“不是让我负责业务工作吗?我就有权改革,想要再改回决不同意!”

  经过据理力争,最后领导没有再反对姜的做法。

  回到家中,家人劝他,身为临时工,就应该听领导的话。为预报地震,姜整天不回家,父亲病在床上3年,没有得到他的照顾,家人也不理解。

  姜成田在日记中写道:“真是泪水往肚子里流啊,心如刀绞一样不是滋味。”

  2月4日一整天,姜成田和海城站的同事们坚守在“土地电”旁,等待突跳的到来。

  13时50分至14时,“土地电”突跳6次,记录指针发出“嚓嚓”的划纸声。

  16时,海城站发出书面预报意见:今晚7~8点钟,海城东南方向将发生大于5级地震。

  姜成田说,“预报意见之所以写了两个小时,是因为内心思虑万千。虽然之前预报过地震,但这么大的地震没有报过,报了不震怎么办?”

  争议与荣耀同来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来到位于海城市(1985年撤县设市)王石镇的地震观测站。1987年,观测站由玉皇山搬迁至此。与中国地震局系统的大多数台站不同,海城站自建站以来的36年,一直使用“土地电”。

  在今日的中国,“土地电”是十分罕见的仪器,它是1967年中国人发明的地震前兆监测设备,特点是简单易行,成本低廉,在地下埋两个铅板就可以监测地震,1975年海城震后风行,一度在全国形成自己的台网系统。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地震局泉州会议认定“土地电”缺乏科学性,其后,“三土”(土地电、土地磁、土地应力)在全国范围被清理。

  辽宁省地震局原副局长卢造勋告诉本刊记者,“在技术手段上有争议是正常的,但(用土地电预测地震)时间精确到当晚,那是不太可能的。”

  李荣安对本刊记者说,“海城站的‘土地电’,从科学上分析,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但最重要的作用是省政府的通知。”

  他认为,“这么大的地震,土地电肯定是有异常的,就看怎么分析,海城是8方土地电,还可以自动记录突跳。从技术上讲是可能的,是可以提出预报地震意见的。但预报的程序有问题,有预报意见,但上边没定,就向外发,这是不对的。”

  王立华说,“这次地震,海城地震站根据土地电和地倾斜仪配合预报出具体时间。即使海城地震站不发出预报,省局通知也起到了临震预报作用。”

  他表示,预测地震发生的时间,必须准确,才能起到预防作用。海城地震站有比较准确的预报时间,但或许也没有起大的作用。这是因为2月3日晚上的有感地震已让人们提高了警惕。

  1975年时任海城县委副书记的赵长心对本刊记者说,“海城地震预报,地震台立下了大功,(预报)准确及时。工作人员都不是专家教授,顶多是高中学历,但都特别认真,盯着仪器不放,极端地负责任。”

  1975年3月12日,海城县地震观测站与辽宁省其他5个基层地震观测单位,因对地震预报有功受到国务院通报表扬。

  国务院下发的[1975]41号文件写道:“这次辽宁省南部地区地震预报工作的伟大胜利,有力地说明,地震不仅是可以预测的,而且是可以在震前预报的。事先做好防御工作是可以大大减少损失的。”

  1975年4月20日,姜成田坐上国家地震局的小车沿着北京的长安街一路长行,他作为海城地震预报的有功人员抵京参加第三次全国地震工作会议,看见了天安门和毛泽东的画像,他说这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快乐与荣耀。

  姜成田和与会代表,受到了当时国务院副总理华国锋、王震、谷牧的接见,他还上台介绍海城经验,讲完后,掌声持久热烈。

  1985年,在海城市市长胡劲松的提议下,海城市常委会议通过决议,海城地震站5人:姜成田、王立华、赵士海、乔昌满、郝维英由临时工转为国家事业编制的技术工人(刁文贵因心脏病,在震后去世)。

  1999年,姜成田以高级技术工人职称退休。现在,他翻找出父亲遗留下的祖传秘方,通过卖药改善一点生活。姜成田的住房普通,2008年秋天,家里添上了两件特殊的物件:西屋放置了一台土地电,东屋放置了一台地倾斜仪。□

(责任编辑:李蕴贤)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国庆彩车撤离天安门

国庆彩车撤离天安门

从10月12日凌晨开始,国庆彩车将正式告别广场…[详细]

与祖国共骄傲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