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记者调查:各界追逐高考状元缘由 贬值已渐成趋势(图)

2009年09月17日07:55 [我来说两句] [字号: ]

来源:新华网
  资料图片:2009年7月8日上午8点30分,北京市高考状元刘庭梅、宁少阳在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参加成人礼,向父母、师长、祖国行传统礼,标志着自己由成年迈向成人。

  随着内地高校招生方式多元化,“疑似状元”增多、“无状元省”出现——

  状元贬值渐成趋势

  9月,新学期开始,各省状元在几所中国名校会师,充斥了一个夏天的“状元新闻”告一段落。而状元贬值的趋势却不可避免地悄悄展现。

  状元是中国的特产,是中国科举制度诸多名词中最为炫目的一个。
科举制选状元肇端于隋,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最后一次科考,历经1000多年。

  1977年,高考恢复后,“状元”一词又悄然出现,但人们并不以为意,直到上世纪90年代,“状元热”初现端倪,甚至出现了“状元经济”一说,学校热捧、媒体热炒、商家热追,把一个个小“状元”推到了前台。

  不过,古时科考要3年等一回,每一轮的“状元”只有一个。

  而现在的高考却是分省录取,大多省市还自主命题,不同省市的考生之间没有可比性。所谓的“高考状元”只是所在省区市文科或理科成绩第一罢了,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状元”,只能称为“解元”,有些省市实行过的“3+X”,甚至会出现好几个“状元”,而一些使用标准分的省区市,成绩并列第一的考生也会出现N个。

  状元多了,自然就不那么值钱了,而更像是一种商业手段。人们热衷于它,只是因为可以从中获取有利于自己的砝码。高校争夺高考状元,可以提高学校声誉;中学不遗余力地宣传高考状元,可以提升影响力,吸引优秀生源;商家赞助高考状元,可以博得好名声给自己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媒体千方百计寻找状元,可以吸引读者眼球,甚至带动广告;政府不惜血本奖励状元,可以带来重视教育的好名声。因此,虽然教育部早就要求各地不要再炒作“状元”,但依然挡不住人们追逐状元的步伐。

  不过,今年最早的一则“状元新闻”却是“江苏高考无状元”,因为今年该省高考前100名不排名次,虽然依然有媒体不甘心,找出不少“疑似状元”,但公众对状元的关注度已经开始转移。而据记者所知,上海的宣传主管部门早就对当地媒体明文规定,不得炒作高考状元,去年就有一家媒体“顶风作案”被处理。

  其实早在2005年,香港大学就以面试成绩不理想为由拒绝了11名各省区市最高成绩的“状元”,引起了内地教育界对素质教育的反思。港大拒收“状元”的理由是:港大对申请人的成绩跟面试表现同等重视,以免出现“高分低能”学生,校方主要考虑学生的英语能力、潜质、能否适应本港生活,以及对香港是否有贡献等,港大不会收录“书呆子”。

  虽然港大拒收内地高考状元并不能说明状元们都是“书呆子”,但据一份对历年高考状元就业情况调查的报告显示:“走出大学校园后迅速成为社会精英的人,很少是高考状元。”而古代同样如此,从隋唐开始,中国科场产生了成百上千的状元,真正名垂青史的所占比例很小。

  实际上,随着内地高校招生方式越来越多元化,如今的“状元”早已名不副实,再加上国外名校也盯着中国庞大的市场,名牌中学里的顶尖学生早在高考前就已“名花有主”。上海某名牌高中的一位老师就告诉记者,他们学校里最好的学生都去了欧美一些名牌大学,还有一些早早地就通过保送、自主招生等方式被北大、清华、复旦、上海交大等名校揽入怀中,而最后有些班级真正参加高考的同学甚至不到一半,这状元的分量自然就轻了不少。

  其实说到底,高考状元只是一次考试的头名而已,别太当真了!

  (本报上海9月16日电 记者 周凯) (来源:中国青年报)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来说两句]

测测你灵魂的模样

测试:2010年你要提防你身边的哪个小人

测试你的智商到底有多高 测完可能会被气死

看你这一生有没有富贵命? 世界上最变态的八大菜

全球排名第十二位的心理测试:荒岛求生

测测你的死穴在哪里

搜狗搜索我要发布

以上相关内容由搜狗搜索技术生成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搜狐博客更多>>

精彩推荐

搜狗问答更多>>

美容保健

搜狐无线更多>>

茶余饭后更多>>

搜狐社区更多>>

ChinaRen社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