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新中国成立60周年特别策划-追寻现代中国-娃哈哈营养快线特约 > 庆祝建国60周年最新访谈

中央档案馆保存新中国开国档案2000余件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独家发布,请勿转载)

  中央档案馆馆藏开国档案的保存和利用情况——中央档案馆馆长杨冬权访谈录

  记者: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也是中央档案馆建馆50周年。众所周知,中央档案馆保存着自中国共产党创建和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各中央级机构形成的大量珍贵档案资料,其中也包括新中国的开国档案。杨馆长,请您先谈谈馆藏开国档案的保存情况。

  杨冬权:中央档案馆保存的新中国开国档案有2000余件,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从载体来看,有纸质、录音、录像等,以纸质档案为主。从时间上说,从1948年中共中央发表“五一口号”,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共同筹备新政协会议,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到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各中央级机构开始运转。从内容上说,这些档案真实地记录了新政协的筹备、召开,新中国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国名、纪年的确定,开国大典的仪式、程序,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等一个个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其中有各种会议记录、决议、公告,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与各界人士共商建国事宜的来往信件、电报,社会各阶层群众拥护新中国成立的各种贺电、贺信等,可以说是这段历史最直接、最权威的见证。比如,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就召开新政协各项事宜与各民主党派人士的来往信函、电报手稿,毛泽东邀请宋庆龄、陈嘉庚、司徒美堂等知名爱国人士参加新政协盛会的来往信函手稿等,就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热情邀请各界爱国人士共同筹建新中国的至真至诚和各界爱国人士竭诚拥护、共襄盛举的无比热忱。

  记者:您对其中哪些档案印象特别深刻?能举一些具体的例子吗?

  杨冬权:比如毛泽东邀请宋庆龄参加新政协的信给我的印象就很深。在我看来,这件手稿是毛泽东现存所有手稿中书法艺术最高超的作品之一,其字如行云流水,飘逸、洒脱,充满美的韵律,不仅有珍贵的历史价值,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再比如,《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在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诞生之前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我馆保存的它的历次修改稿、修改意见和相关档案,真实地记录了开国先贤们对这份具有开国奠基性质的重要文件的反复推敲、精雕细琢,从中可以看出他们对新中国基本政治、经济制度的精心设计和深远谋划。

  记者:关于具有国家标志作用的国旗、国徽、国歌确定过程的档案,馆藏情况怎样呢?

  杨冬权:我馆保存的关于国旗、国徽图案以及国歌词谱的档案十分丰富,完整地反映了当时征集和讨论的过程。当《征集启事》在各大报纸上陆续发表后,海内外反响非常热烈,一个月内便收到2600多件应征作品。其中,有关国旗的应征件1920件,提供图案2992幅;有关国徽的112件,提供图案900幅;有关国歌的632件,提供歌词694首。有的一件提供几幅图案,最多的一件提供了十几幅。此外还有未附图案或词谱的意见书24份。特别重要而且出乎我们想象的是,这些应征作品,不仅来自解放区,而且有4件来自待解放区,也就是当时的国民党统治区;不仅来自祖国大陆地区,而且有60多件来自当时的香港和澳门地区;不仅来自中国,而且有30多件来自东南亚、美洲等地区的国家,是当地华侨热心设计的。投稿者既有用文言文写作的老先生,也有充满稚气的小学生;既有大学教授、作家等知识分子,也有普通工人、农民。这充分表明全国人民和海外侨胞对新中国的成立是何等的期盼、何等的关心、何等的踊跃、何等的热诚!

  记者:谈起新中国成立,最激动人心的恐怕还是开国大典的场面。毛泽东主席当年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个我们经常看到的影像资料包括录音带,是否都保存在中央档案馆呢?

  杨冬权:是的。开国大典的文件、照片、录音、录像等都保存在中央档案馆。不仅有毛泽东主席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的豪迈声音,还有他按电钮升起天安门广场上新中国第一面国旗的经典画面、人民解放军在天安门前举行盛大阅兵的雄壮场面、游行群众经过天安门城楼时的动人情景,以及毛泽东等领导人在新政协会议上的讲话录音、录像资料等等,都完整地保存在我馆。它们立体地、全方位地记录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的过程、规模和无数激动人心的场面、声音和形象。我认为,这些都是永不过时、历久弥新的历史文献,具有穿越历史的力量,将会永久地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

  记者:这么多内容精彩、无比珍贵的开国档案,不愧是中央档案馆的宝藏。中央档案馆是1959年10月正式成立的,这时距离新中国成立已经10年,这些开国档案是从哪里移交过来的呢?

  杨冬权:目前我们保存的这批开国档案,大部分来自中央办公厅秘书处。1959年中央档案馆建馆时,中央办公厅秘书处材料科的工作人员把它们和建国前从西柏坡带到北京的中央档案一起,经过整理统一移交我馆。开国大典时用的钢丝录音机另有一部分来自1987年全国政协向我馆移交的政协档案和1995年国务院移交的政务院档案。

  记者:从开国到现在,60年过去了,大家都很关心这些珍贵档案的保存情况,比如有没有残损的情况呢?

  杨冬权:这个问题很重要。开国档案见证了我们党经过革命风雨的历练、艰难创建新中国的光辉历程,属于我们国家档案中最珍贵、最具有价值的那一部分,也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守着这样的宝藏,我们每一代档案工作者都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目前,我们保管的开国档案都存放在恒温恒湿的库房内,采取先进的技术保护措施,并定期由专人进行防虫防霉处理,努力为档案原件的长期保存创造良好的环境。同时,为了保护档案原件,我们将部分原件制作了多套复制件,有的还实行了全文数字化存储,供平时对外利用。通过这些措施,可以避免因频繁利用档案原件而造成的损坏,最大限度地延长档案的寿命。开国档案目前在我馆的保存情况十分良好。

  记者:您刚才说到将档案制作多套复制件或经过数字化处理提供对外利用,看来开国档案的利用率很高。

  杨冬权:是的,因为档案利用是实现档案价值的直接途径。

  近年来,我们根据社会需求加大了对档案的开发利用。一方面,我们积极为党史国史、研究人员提供查阅服务,供其编史修志,或拍摄电影及电视专题片,还配合全国各级地方纪念馆、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利用档案复制件举办展览,以档案还原历史。另一方面,我们还利用馆藏优势,主动开发档案资源。例如,1999年国庆50周年时,我们拍摄了18集电视文献片《共和国脚步》,在全国120多家城市电视台播放,其中就利用了开国大典的录音、录像等开国档案。同时我们还利用部分开国档案编辑出版了《新中国向我们走来》这本书,全面介绍了国旗、国徽、国歌、国都、国名、纪年诞生的过程。

  记者:今年又逢大庆,中央档案馆一定又开发了一些新项目吧?

  杨冬权:我们确实开发了一些新项目,而且力度不小。我们正在做这样一些事情:一是制作52集专题网络视频《共和国脚步——1949年档案》,在国内各大网站上每周播放一集,每集介绍一个重大事件的相关档案,现在每月点击量都在1000万人次以上,7月份单月点击量达到2100多万人次,1—7月份累计点击量已近亿人次;二是拍摄大型电视文献片《毛泽东——1949》,将于国庆前后在电视台播放;三是编辑出版大型档案文献汇编《六十年珍贵档案》、《国旗、国徽、国歌档案》等。这些档案开发项目都利用了开国档案。目前已经有不少新闻媒体密切关注这些项目,要求作深度报道和开发。

  我相信,对开国档案的广泛开发利用,将充分地发挥档案的现实价值和历史的教育作用。
(责任编辑:刘晓静)

我要发布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欢迎您注册发言。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纪念六十年的国家历史,不仅仅是对建国过程的简单描述,还是一次对自己祖国的宏大审视。

更多>>> 我的解放时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