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晴:我和宋庆龄都理想主义
本刊记者/许荻晔
纵然时空迢遥,许晴谈到宋庆龄的时候,每每称呼为“庆龄”,仿佛她们是再熟稔不过的老友。
五年前拍《大清风云》的时候,导演陈家林就说:“许晴我觉得有个人物特别适合你。
当时许晴印象中的宋庆龄,不过是一个慈蔼富态的妇人,因为身经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几次巨变,温和的微笑里也积淀着沉沉心事。这是历史书与老照片带给她的感觉,所以她只认为,自己长得不像。
这样的大人物,应该是由特型演员扮演的吧。
两年后,在《红磨坊》的拍摄现场,张绍林导演表达了同样的观点:“许晴我觉得你可以去演宋庆龄。”
两位老导演的不谋而合,让她将信将疑:虽然长得不像,但也许真有其他一些相通的地方?所以《建国大业》邀请她出演宋庆龄的时候,她没感觉突然,但是仍有不自信:当时的宋庆龄已经50多岁,在戏中分量很重,然而戏份有限,她怕自己的年龄与资历担当不了。
为此她读了大量文献资料,看相关纪录片,专程去上海参观宋庆龄故居。这位即将扮演宋庆龄的演员,待遇也与普通游览者一致:在锁了的房间外透过缝隙张望,揣测这位藏书满室、一堂白色西洋家具的传奇女性,如何的心境。
试镜那天,没有人觉得她是许晴:穿上旗袍,头发向上一梳,就算不修饰五官,她也是宋庆龄。这名不惑之年依然把“对吧”、“是吧”念得尾音袅袅稚气十足的女子,在片中举止稳当,神色凝重。拍手的时候,她手臂斜垂——因为纪录片里的宋庆龄就这样。以这样的了解,她唤她庆龄。
《新世纪周刊》VS许晴
付出与收获
据说你接不接剧本有一条要求,即角色能否打动你。这个角色打动你的是什么?
我觉得最能打动我的是她的人格魅力、仁爱之心和母性力量的强大。因为这个人物很鲜活地活在我们每个人心中,对她有很刻骨的记忆,毕竟她是20世纪中国最伟大的女性之一。
你自己觉得你和宋庆龄像吗?
外形上、五官上我觉得我们不像,但是气质上,或者说一种“场”的相投可能是有的。我觉得内心的一些东西,比如理想,或者其他方面会有一些共鸣。
但你似乎仍保有一种纯真气质,而宋庆龄感觉上会更为厚重。
对,我是有这样的一面,认识我的人都了解。但是人都是有多面的,我有特别天真烂漫的孩子的一面,但也有成熟的女人的一面,那一面会比较吻合。
在表演中,是自然流露的多,还是有些需要刻意表现?
一开始会觉得刻意,因为有些不属于我的东西,比方说我比较好动,肢体语言小孩气一点。但演庆龄这个人,她穿着旗袍坐在那,一招一式特别稳,这点肯定我会刻意,要不然就显得现代感。但是其他方面,如果你了解她,走进她内心,理解她的魂的时候,到演的时候你就会忘记刻意的东西,自然而然地就能流露出来。
前期准备花了多久?
这个前期准备,我觉得首先是演员自己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些积淀,其次是你去了解关于这个人物的一切。这一点上,我应该算是最早接到邀请的演员之一,因此我看资料的时间,从接到到开拍差不多有一两个月的时间。
演这个角色的压力主要来自于哪里?
我们年龄相差太远。从1945年到1949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历史转折时期,那时候庆龄50多岁,已经退隐,退出政治舞台;北京对她来说是伤心之地,因为孙中山是在北京去世的。但共产党又来劝她在北京出山,我觉得要表现出那个时候她的内蕴和神韵,是有难度的。另外,虽然是女主角,但戏才十几场,要怎么展现她的内心,空间是很有限的。一个表演者需要宽广的舞台、极大的空间,才能充分表现出你的激情、热情和才华,但这个戏里没有办法给你充分的展现,也就是说,每一个眼神,一个举手投足,都要充满张力、举重若轻,通过这些方面要能够诠释她。在这里,我觉得特别庆幸的是我们的团队非常优秀,我们的导演、我们的摄影、我们的灯光,方方面面都配合得相对完美,无形中就把这个给攻克了。
拍摄时有没有遇到最困难的情况?
整个拍摄过程中的压力,我觉得更体现在制片部门呀、导演部门。因为演员太多,场景和人员的搭配是最难的。
对我自己来说,拍一场淋雨的戏,拍了很久,虽然在片子里最后都剪掉了,但是那天拍淋雨,我就发高烧了,第二天要拍宋庆龄基金会,跟孩子的戏,也是怠慢不得的。所以就赶快吃药,赶快怎么,就怕第二天支撑不住。比较有意思的是烧得那么严重,第二天拍戏我也没有觉得任何不适,很好地完成了,完了回北京才大病一场。
对于难度这么高的角色,你又用心这么深,拍完了会不会有一些难以出戏的感觉?
没有,我从来没有过进入到一个境地出不来的情况,从来没有。我演每一个角色,都会很从容地去面对。首先是这个角色打动我,我对此心理做好了准备,各方面都做好了功课,到真正拍戏时,我一点压力都没有,因为我是以一种整体的状况来进入角色的。我不会接我没有把握、觉得无法胜任的角色。
有什么最大的收获吗?
在这个电影里,大家团结一致和精益求精的情怀,让我很感动。我看到的是一种集体的结晶,每个人都怀有非常纯真的感情,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这种纯真的感情,在现代社会当中越来越少见,其实仍然是存在的,碰到了事情就会流露出来的。
你给你扮演的宋庆龄打几分?
这个自己打不了,我得让你们去打。我已经尽心尽力尽情地完成了这个角色,我对于每个角色都是这样的态度。
与娱乐圈“格格不入”
你说过宋庆龄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但看起来你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对,我也是一个理想主义者,还是完美主义者。你要有理想,才会有激情,会有期待,看重结果,更看重过程,在过程中才有那种最美最好最痛的感受,这个过程是谁也代替不了的。我觉得理想主义就是那种胸怀,永远会有期待和希望,任何事情都不会抹灭她内心的这种神圣的光芒。
这样的性格,好像不大适应当下的娱乐圈。
非常格格不入。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角色高调,演员本身低调。大家应该记住我塑造的角色,而不是我这个人是谁。
那你平时会怎么安排生活?
我的生活非常简单:要么在家,要么旅行。
听说你特别喜欢读书。
啊,我觉得读书就跟吃饭一样,是一种生活习惯。
现在网络上有一些关于你的传闻,你是否了解?
我自己是不上网,不看网络的。对这些说法,你有没有觉得它们自相矛盾呢?我出家怎么可能怀孕,我怀孕怎么可能出家?说我有日本国籍,但我又没在那生活过、学习过,怎么可能去拿日本的国籍呢?有智慧有素质的人自己就能判断出来。
原来对这些小道消息,你一向不作搭理,但这次好像有选择地回应了。
其实说我是日本籍的说法外面传了很久了,我也不知道到底怎么个原因,很多东西我一直都不理睬。但你也知道,现在是拿它和我作为《建国大业》的演员来说的,怎么说呢,会影响大家的工作。如果只牵涉我本人,我肯定不会出来说话,但这次我是作为宋庆龄的演员才出来说的。
(实习生武薇对此文亦有贡献)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