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纽约出席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姚大伟摄
9月23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64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中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新华网北京9月25日电(记者李忠发、廖雷、孙奕)“用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安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促进共同繁荣;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推动互利共赢;用更宽广的胸襟相互包容,实现和谐共处……”
纽约东部时间23日下午,联合国总部大会厅,的洪亮的声音,传遍全世界。
“这四点内容是对和谐世界理念的具体阐述和展开,体现了中国崭新的世界观,是用科学发展的眼光看待世界。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院长王在邦说。
安全内涵的延伸 关于安全,胡锦涛指出,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没有世界和地区和平稳定,就没有一国安全稳定。
“这是对安全问题的精辟概括,延伸了中国倡导的新安全观的内涵。”外交学院国际问题专家周启朋说。
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副所长王逸舟说,“共同安全”概念与胡锦涛在安理会核不扩散与核裁军峰会上的讲话相呼应,体现了中国对安全问题全面、平衡的看法。
“有些国家比较强调绝对安全,把自己的安全利益凌驾在别国的安全之上。我们的新安全观强调安全不是孤立的、零和的、绝对的这个观点。”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说。
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关于发展,胡锦涛指出,没有发展中国家普遍发展和平等参与,就没有世界共同繁荣,就无法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关于发展的看法与中国在国内提倡的科学发展观相呼应。"用更全面的观点看待发展",强调协调、可持续发展,保障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权利。”周启朋说。
王在邦表示,中国把发展问题与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相联系,独具深意。没有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产品也难以找到更大的市场,世界经济将面临资金、人员、技术等劳动要素不流畅的困难,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于合作,胡锦涛指出,加强国际合作,是应对挑战、确保和睦安宁的必由之路。
周启朋说,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要求世界各国打破藩篱,加强合作。尤其在当前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形势下,中国提出的“用更开放的态度开展合作”尤为重要。
“中国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寻求和扩大合作的过程。”王逸舟说。
以包容解决构建和谐世界中的矛盾 胡锦涛指出,应该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的差异,尊重各国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使不同文明和发展模式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
周启朋认为,“包容”是很有新意的提法。在联大这样的场合提出更具有全球示范意义。这也是形象上更有亲和力的具体体现。
“一个和谐世界不等于没有矛盾。有了矛盾,大家都应相互尊重,应该尊重历史和各国人民自己的选择。”她说。
“世界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和价值观都经历了数百年甚至数千年的沉淀积累,存在差异不仅是正常的,而且是应该的,否则世界就会失去色彩。在当前世界形势下,不应让分歧影响到全球合作的大局。”王在邦说。
中国的发展是世界的机遇 2005年9月,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胡锦涛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主张。
时隔4年,胡锦涛进一步阐述实现和谐世界的思路。他的讲话是开放的中国对自己在世界中的定位和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回答了中国和世界将往何处去的问题。
“胡锦涛主席通过在环保、经济、贸易及核领域等方面的宣示和承诺,使中国作为一个"在国际安全领域承担重要责任、发展较快的新兴大国"以及一个"倡导和推进和谐世界理念的负责任发展中大国"的形象立体化。”王逸舟说。
“中国越是发展,对世界的贡献就越大,给世界带来的机遇也越大。”胡锦涛的讲话铿锵有力。
“胡锦涛主席的话回答了世界对中国发展的疑问,中国的发展是机遇,不是挑战,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是贡献,不是威胁。”周启朋说。
我来说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