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正在翻看同学录中高锟的照片 |
这几天,美籍华裔科学家高锟获得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消息让全世界华人群情激奋。海内外评论说,他发明的光纤技术通信,是继中国人发明印刷术、造纸、指南针和火药之后的“第五大发明”,为今日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互联网和电话带来方便。
昨天下午,高锟小学及初中的同班同学、宁波大学图书馆退休教师陶正女士向本报记者独家披露了高锟的情况。她激动地向记者表示:“他是我们同学的骄傲!更是我们华人的骄傲!”
他从小就是个爱科学的顽童
陶老师与高锟同龄,今年77岁了,均为1933年出生。她在宁波鄮山小学(地址在今镇明中心小学)念到四年级时,因父亲赴沪经商,她随家转学进入上海世界学校就读,与高锟同班。
上海世界学校根据每个学生进入学校的先后时间,统一编排学号。高锟学号为671号,而转学进入的陶正学号为1115号,孙穗芳的学号为930号。陶老师回忆说,“根据这学号数的差异,说明高锟进入上海世界学校比我至少早二三年”。
“当时的小伙伴日后不少人成了世界名人,如孙中山的孙女孙穗芳博士,我国食品毒理学学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教授,著名电化学专家、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蔡生民教授,美国菌类培植专家许维恭教授,著名普外科专家、上海新华医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一楚教授等等。”陶老师说,“这所上海世界学校创办于1936年,是为培养出国留学生的预备学校,校董会由李石曾、蔡元培、张静江、吴稚晖、齐致和陶玄组成。”
当时学校采取启发式教学。比如开设生物课,让学生自己写出各类昆虫的名称,鼓励学生越写多越好。那时候,同学们都写得很多很多。高锟灵机一动,甚至连“毛毛虫”也写上了,惹得老师们哈哈大笑。
高锟在该校一直念到初中,1948年时随家移居香港,就读于圣约瑟书院,未毕业又前往英国留学,先后取得伦敦大学理学士及哲学博士学位。陶正则在上海世界学校一直念到高中,解放后就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
时间如水,岁月如歌。提起高锟的经历,这位“光纤之父”如何走上科学研究道路的,最终能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陶老师说:“他从小就是个爱科学的顽童。”
陶老师说,高锟出生在上海金山张堰一户书香人家,人才辈出。他祖父高吹万是江南一带有名的藏书家、诗人、书法家,叔叔高平子是赫赫有名的天文学家,父亲高君湘也是有名的留美大律师。
当时他们家的家境还算富裕,住在上海法租界一栋三层楼的房子里。而三楼就成了高锟童年的实验室。起初,他对化学最有兴趣,尝试制造“土炸弹”。用红磷粉和氯酸钾混合,加上水并调成糊状,再掺入湿泥内,搓成一颗颗弹丸。待风干之后扔下街头,果然发生爆炸,幸好没有伤及路人。高锟从小就对科学很有兴趣,喜欢刨根问底,后来又迷上了无线电。
在学校里,他最喜欢和同学一起玩无线电,合作做实验。与蔡民生同学(现北京大学博导)一起买来几个真空管,自己动手组装收音机。1996年3月在一次小学同学会上,高锟与蔡民生开玩笑说,“咱们以前就搞合作,如今你搞电化学,我搞光纤,要不再来次世纪大合作!”
他是没有一点架子的谦谦君子
高锟念念不忘同学情。1996年3月,高锟在广东珠海主持举办小学至初中的同学会。在那次同学会上,已经是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高锟谦虚地说:“与其说,我是受家庭影响,不如说我受同学影响更多。”
陶老师说,高锟为人十分谦和,乐于助人、没有一点架子。他很和蔼,为人低调,一点都看不出是大科学家,更有着翩翩的学者风范。让陶老师印象最深的,就是高锟的这句话:“只要以自己的科研成果的产品为全人类提供服务,让人们在生活中获得便捷和快乐,这就是最大的回报。”
高锟对同学们表示,“发明光纤,一个人有这样的好运气,能够做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而且做出来的影响非常非常大,我感觉很满足。拿到奖没有拿到奖,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意思;我实在不是一个太有趣的人,没有什么大喜大悲,一直以来都太过平稳。”
“我的兴趣受他人的影响很大。”高锟说,自己在小学的时候已经对化学,进而对科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这也是因为自己的同学中间,有几个朋友都是常玩这种东西的。自己不懂得真正的危险性而去做,但有一个很好的自发性。
“你可以说不听话就是顽皮,但如果做一点不正常的东西,人家没有做过的,那不应该算是顽皮的,那是小孩子的自由。”高锟如此为自己的童年“辩护”。他认为科学家必须保留自己的“童真”。
陶老师说,高锟就是在科学家和“坏小孩”之间来回切换。以后他周游列国,像传道一样到处推销他的光纤,尽管当初几乎无人相信世界上会存在无杂质的玻璃纤维,但从来没有人阻止他“异想天开”的梦想。9年香港中文大学校长的生涯,他同样有条件去塑造学生们“自由的心灵”,塑造“敢于表达意见的文化”……“能够做前所未有的事,我感觉很满足”,这是高锟成功的最大秘密,也是那些朝思暮想诺贝尔奖而不得者最容易忽视的心境。
如今,高锟夫妇定居在美国旧金山,每天生活相当有规律。高锟每周到附近的社区老人中心上体能锻炼课、手工课和音乐课。偶尔打网球、散步,早睡早起。
当200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消息公布后,陶老师他们许多同学打越洋电话去祝贺他。可惜高锟已患轻度老年痴呆症,不能亲自接听当年的小伙伴激动的声音了。
新闻链接
高锟,1933年生于上海,1948年举家迁往香港。1957年毕业于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电子工程系,是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艺术学会会员和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987年至1996年任香港中文大学校长。1996年当选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早在1966年,高锟就首次提出将玻璃纤维和光用于通讯的理论,后来他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根光导纤维,获得了“光纤之父”的称号。1981年,第一个光纤系统面世,光纤取代了体积庞大、造价昂贵的铜缆。他因此获得了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是继李政道、杨振宁、丁肇中、李远哲、朱棣文、崔琦及钱永健之后,第八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华裔科学家。
记者 陈旭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