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孙中山与海南辛亥革命运动:“琼州形势最有可为”(图)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09年10月12日16:52
1924年孙中山在广州(资料图片)

  1858年6月,清朝政府在美、英、法、俄等资本主义列强的武力威逼下,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天津条约》,条约中规定:开放琼州为对外通商口岸。《天津条约》的签订,标志着海南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自此,海南人民与祖国各地一样,为了抵御外侮、挽救民族危亡,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侵略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组成部分。

  今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武昌起义98周年纪念日。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对海南民主革命运动,曾寄予极大的热情和关注。在反清斗争屡遭挫折的艰难条件下,孙中山先生对海南反对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斗争,给予卓有远见的指导。他提出在海南建立革命组织、发展革命力量、准备武装斗争,迎接全国和广东革命高潮的到来,以便为之响应取得琼崖革命最后胜利的战略思想和布署。

  在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斗争中,孙中山的战略思想是在与海外联系较为便利的华南沿海沿边地区,发动武装斗争,占据两广,以之为根据地,然后挥师北上,夺取全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孙中山从1895年10月至1911年5月所领导和组织的十次影响较大的武装起义,都是在广东、广西的沿海沿边地区进行的。海南地处祖国南疆,具有海疆要地、南方屏障的重要地理位置,又有众多的海外华侨作依托,因此,在华南海疆边陲的海南岛发动武装斗争,是孙中山先生战略思想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琼州形势最有可为”

  1908年11月,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相隔一天先后死去,国内政局动荡加剧,人心急切思变。各地同盟会组织相继派员驰赴新加坡,纷纷请示孙中山,以听进止。值时,孙中山对海南形势极为关注。

  自咸丰年间(1851-1861年)以来,在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影响下,海南民间建立的“三合会”(亦称“三点会”)秘密反清组织,遍及琼山、文昌、澄迈、琼东、乐会、万宁等各县,长期坚持反清斗争;光绪(1875-1908年)末年,特别是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后,海南一批进步学生和商人,又秘密组织了“励志会”,以研究学术、互助互励为名,暗中聚集力量,准备起事。在华南各地武装斗争的影响下,海南推翻清朝专制统治的斗争潜流日益激涌,跃跃欲发。

  据此,孙中山于是年12月15日致函泰国槟角(今曼谷)琼籍同盟会员,认为“琼州形势,最有可为。”对槟角琼籍同盟会提出了发展海南革命形势、准备武装起义的两大任务:筹集巨款和扩充组织。孙中山要求槟角琼籍同盟会员,“联成海南同志,扩充团体”,以发展革命组织,壮大革命力量。孙中山还具体指示王斧(别号斧军)负责组织发展工作,符树兰、林格兰(即林文英)、琼南、瑞和等进行宣传策动工作。他教导琼籍同盟会员,要认识发展革命组织对发动武装起义至关重要的意义:“团体既大,则将来行事益易。”

  孙中山还提出了海南革命的方略:一,以泰国槟角琼籍同盟会为核心力量,“诸兄伟力合持,为本地方之领袖,”筹措组织发动海南武装起义事宜;二,积蓄力量,配合广东革命形势的发展,相机起事,“将来粤省地方大动,琼州为之后援,则尤为事半功倍。”

  琼崖同盟会启迪海南民主革命思想

  1909年,琼籍同盟会员陈子臣、林格兰遵照孙中山的指示,先后自泰返琼,积极筹建革命团体。他们秘密联络了徐成章、徐天炳、梁秉枢等励志社部分成员和一批进步学生,在海口市成立了资产阶级革命组织———琼崖同盟会,设机关于海口市兄弟宫内。

  琼崖同盟会组织的建立,开辟了海南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里程,对团结海南进步青年,启迪海南人民的民主革命思想,促进海南反清武装斗争形势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是年冬天,琼籍同盟会员冯齐民、冯熙周、陈得平等十八人发起组织的反清组织“新民社”,为了直接从事海南武装起义的发动工作,从广州迁回海南。“新民社”社址设于琼山县金墩市,以府城冯氏宗祠为联络处,积极扩充团体,其成员迅速发展至一百余人。

  “新民社”以改良教育、振兴实业为名,在各县遍设分社,秘密联系各地“三合会”,发展武装反清力量。他们以琼山县道统村为活动中心,招收人员,筹措经费,策划武装起义。后因事泄,为琼崖兵备道刘永滇所发觉。“新民社”被责令解散,其成员则分散加入“三合会”,继续进行活动。海南反清武装起义未发受挫,但其活动沟通和密切了同盟会成员与海南民间秘密反清组织的联系,扩大了海南同盟会组织的影响。

  海南“以为他日响应两粤之地”

  1910年7月至8月间,孙中山在马来亚的槟城会见林格兰。时值同盟会因“广州新军之役”失败,革命党人情绪低落,加之海南武装起义受挫,林格兰另作他图,准备与林海山进入云南,开展革命活动。

  孙中山力主林格兰重赴海南,继续从事武装起事的发动工作,“以为他日响应两粤之地。”8月2日,孙中山致函旅泰槟角琼籍同盟会员,要求琼籍同志协助林格兰成行赴琼,函件中言语恳切,循循诱导:“图海南一事,本由弟(孙自谓)前在盘谷(今曼谷)建议而公等赞成者,尝以大款未集,不能举行。今有格兰兄愿先往查考各情,自当见一着做一着,布置先机。倘不日集款可成,便能立速举事,甚为便利也。”

  遵照孙中山的指示,林格兰重新赴琼,积极开展活动,在海口市领导琼崖同盟会进行反清斗争。次年初,琼崖同盟会派遣刘中悟深入陵水、万宁两县,同王鸣亚、刘中造、郑震春等八人组织陵、万同盟会,并开展武装斗争的策划工作。

  同年5月27日,孙中山组织发动广州起义(亦称黄花冈之役),琼崖革命党人多人参加,起义失败后,琼籍同盟会员黄健生(澄迈县人)奉命自穗返琼,与李午天、翁鼎新、王敬三、徐天琛、曾祥鹤等筹设澄迈同盟会;琼籍同盟会员吴攀桂(琼山县人)亦遁归海口,邀琼崖中学堂创办人吴少农等成立琼州(琼山)同盟会,推吴少农为首,秘密招收高、雷两州亡命之众,潜伏海口,以相机起事。自穗返琼的林敬宇(文昌人)奉命深入五指山区,观察地形,以备起事失利退避之地。以琼崖同盟会为代表的海南几个同盟会组织,尚未形成统属系统,协调行动,故在辛亥革命前夕,未能造成全琼武装夺取政权的局面。但是,琼籍同盟会员的一系列组织创建活动和武装斗争准备活动,为辛亥革命在海南的胜利打下了充实的基础。

  辛亥革命在海南的胜利

  1911年10月10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的武装斗争在武昌首义获胜,全国各地纷纷响应,迅速形成辛亥革命高潮。11月9日,广东咨议局宣布广东独立,革命党人胡汉民为广东都督。在全国各地和广东高涨的革命形势的推动下,署理琼崖兵备道刘永滇见清廷大势已去,改旗易帜,宣布独立,自称为琼崖临时都督,以示承认独立后的广东都督府。清朝封建君主专制在海南的统治终于寿终正寝,宣告结束。广东都督胡汉民遂委林格兰为琼崖民政长、王斧军副之,接管琼崖政权。

  林格兰在海口设立琼崖临时行政总机关,一方面派郑振春、陈继虞分东、西两路,向海南各县宣慰告示,以安民心;一方面致书琼崖临时都督刘永滇,限期移交政权,以定大局。刘永滇以未奉广东都督府命,拒交权责,但自知其位不能久恋,称病离职,举儋州知府范云梯替代。

  海南独立后的政权落入清廷旧官员手中。林格兰接收受阻,且受不明来历之人围殴至伤,愤然离琼。胡汉民继派赵仕槐(文昌人)任琼崖安抚使,率琼籍同盟会员陈策、吴伯等二十余人入琼,强行接管政权。赵仕槐组织学生军和炸弹队进行攻城,同时,通知同盟会员郑开俅、柯有为、王梦云等在府城内响应。

  是日午时,赵仕槐带领由参加琼崖同盟会的学生为主组成的学生军,陈策带领由华侨青年组成的炸弹队,约一二百人,配合毛瑟单响步枪数十枝,由海口出发,兵分两路,进攻琼崖道首府府城。同盟会员刘中悟身带驳壳短枪,奉命带领由陵、万同盟会成员和热血青年三十多人组成的队伍,配以民间火枪刀械装备,从陵水县赶到参战。范云梯率五营兵勇进行抵抗。经过三四小时的战斗,直至申时,革命党人攻城未果,退守海口。这次攻城战给范云梯以沉重打击。1912年2月2日,宣统皇帝宣布退位,胡汉民遣派黄明堂替代赵仕槐时,范云梯闻讯逃循,海南军政大权遂归革命党人手中。

  辛亥革命在海南的胜利,清朝君主专制统治在琼岛的终结,是海南人民自太平天国农民战争以来,长期不屈不挠地进行斗争的结果。辛亥革命时期,以林格兰为代表的海内外琼籍同盟会员在海南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实践活动,起了直接的积极作用;孙中山的关心和指导,无疑起了极其重要的导向作用和促进作用。他提出的在海南建立革命组织、发展革命力量、准备武装斗争,迎接全国和广东革命高潮的到来,以便为之响应取得琼崖革命的最后胜利的战略思想和布署,历史发展的进程证明是正确的。孙中山对海南民主革命的历史贡献,海南人民永志不忘。(符和积) (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