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农家翻身图——党报老记者镜头里的一户农家生活变迁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0月13日17:27
  阿金的茅草屋

  1950年初秋,我刚进浙江日报社工作时,社长陈冰交给我一台折叠式的老照相机,要我去农村采访。

  那天,我到了余杭县乔司镇,见到供销社门前热闹非凡,农民卖掉络麻后,争着买毛主席像。我看到有个农民,一次买了四张彩色的毛主席画像。我凑到他身边,问道:“你买了好几张毛主席像?”“是啊!”他大声回答:“毛主席来了,我们农民分到了田和地。看,今年又是大丰收。”我连忙问他姓名。他说:“我叫汪阿金,住在大三乡学稼村,有空请到我家去玩。”我说:“行。”于是,阿金推着一辆装满肥料(豆饼)和生活用品的羊角车往前走,我在后面跟,约一个小时,到了阿金家。

  阿金的大儿子水狗听父亲说买来了毛主席像,抢了两张跑到邻居家大声叫:“毛主席来了,毛主席来了。”

  阿金妻子手里抱着的二儿子水灿看到哥哥抢走了毛主席像,哭了起来。阿金忙从口袋里拿出50万元(旧币)信用社存单给儿子玩,并说等哥哥来了给他一张画像,小儿子拿着存单手舞足蹈地对母亲说:“我有钱喽,我有钱喽!”阿金见此情景对妻子说:“这小子爱钱,将来叫他做小生意去。大儿子热爱毛主席,以后叫他当工人做干部……”真是无巧不成书,过了40年,哥哥担任了国营工厂的党支部书记,弟弟当了承包厂长。当时,我见到两个孩子十分有趣,立即把他们拍了下来。拍好照,汪阿金走进草屋里,看到菜碗里是芋艿、咸菜和青菜等,忙叫妻子煎两个荷包蛋,留我吃饭。

  与汪阿金分别时,他还不知道我是干什么的,也没有问我姓啥名谁,送我到村口时,只说了一句话:等我造了新瓦屋后,希望您带着儿子来住儿天。简单的一句话,反映了一个农民的善良本性和当时希望有一间瓦屋的心情。

  阿金的新瓦房

  1981年11月,我突然收到了一个名叫水灿的来信,信上这样写着:我父亲叫汪阿金,是乔司大三乡农民,他想念你多年,经常要我们弟兄三人到区、乡部门寻找。今天我冒昧碰运气,不知你是否就是我父亲要寻找的人……”

  我拿着水灿的来信,带了儿子徐汇找到了大三乡学稼村,在村干部杨桂富陪同下,见到了汪阿金,30年后的重逢,彼此都很激动。我走进一排新造的砖瓦屋,看见他们从此告别了阴暗、潮湿的草屋生活,我心里十分兴奋,立即叫阿金全家坐在新砖瓦屋前拍一张“合家欢”。后来,阿金对朋友说:“这张照片是真正的翻身照”,是浙江日报馆徐同志拍的。阿金祖辈是萧山瓜沥人。阿金19岁那年,钱塘江南岸溃堤,全家八口背井离乡,漂泊到德清县新市镇,做了3年的短工,到1933年,才迁到乔司大三乡,在草塘畔搭了三间茅草屋定居。阿金30岁那年,村里有首关于他的顺口溜:“汪阿金呀、汪阿金,年纪到了三十多,穷得无钱讨老婆,想想阿金真命苦。”一天,一个老妇带着17岁的姑娘来讨饭。阿金娘看看姑娘秀气,便让阿金攀上了这门穷亲。阿金妻子名叫沈阿三。她的嫁妆是“左手一只马桶,右手一只脚桶,新房里一张旧床”。

  阿金儿子的大楼房

  1993年的国庆节,应汪阿金两个儿子的邀请,我又去学稼村做客。哇!眼前展示的是别墅式住宅,一幢又一幢,五颜六色的外墙,铝合金门窗,落地大玻璃……令人看了傻眼。我以为摸错了地方,只好去找村支部书记沈土兴。他说:“你10多年没有到此地来,是弄不清楚了。现在我们这里是3年一小变,5年一大变,家家户户年年都在变。30年以前这里全是茅草屋,200多户人家当中,有186家住茅草屋的,住瓦房的只有10来家,现在全村有540多户人家,住的都是瓦房、楼房,马路口有几户人家还造了豪华别墅。像你认识的汪阿金的两个儿子(汪水狗和汪水灿)的收入是属于一般的。他们造的房子也是中等水平,可是他们家里每人有一辆自行车(摩托车、电动车),还有一辆面包车和汽车。

  我从沈土兴家里出来,到了汪水灿家门口。这是一个四开间二层楼大院,外面是水泥围墙大铁门。我敲门后,出来一个不熟悉的中年人,他说水灿是他二哥,到临平买菜快要回来了。话音刚落,远处有摩托车声。我仔细一看,正是。他们见到我,叫声“徐叔叔”,我连忙给他们拍了一张骑摩托车的纪念照片。这时,我见到河边有一座小桥,想起当年我曾在此地给他父亲汪阿金拍过一张拉板车的照片,不禁触景生情。

  那天,汪阿金忽然看到田里有一大堆番薯藤没有运回来,就拉了一辆板车把田里的东西运了回来。我赶到半途中给他拍了这张照片,放在一起:阿金当时推的是独轮车、拉的是木板车,现在他的儿子骑的是新型摩托车,对比起来,时代的变迁十分强烈。

  兄弟三家八辆车

  2009年5月初,汪阿金的大儿子汪水狗又约我去乡下,看他和三弟造在一起的新楼房。那天,水狗打电话来说:“我的儿子和媳妇都是当老师的,收入很好,最近他们又买了汽车,叫他们来接你”。我谢绝了。这次我老样子乘公交车去的,并提前在九堡镇下车,准备多走几里路,步行到学稼村汪水狗的老家。

  我边走边看新农村,不知不觉到了学稼村。在村口,看到有几个村民,问:“汪水狗家的新楼房在哪里?”他们用手向前一指:前面就是。我随口说了一声,变化真大。

  “不大”,有人立即回答:现在本地人的生活都一样:私人汽车多、农民新楼房多,村民袋里钞票多。我听得快要笑出来了。这时阿狗来了,把我带到他的新楼房里,我进门一看,房子造得真好,很有气派,是五层楼,阿狗笑着说,一部分房屋租给外来户了,这里进出的农民工很多。

  我们正在谈天说地,他的三弟汪水法赶来了,他知道我在这里作客,特地从杭州赶来,请我们到城里去吃饭。水狗对他说,徐叔叔是来看我的,中饭就在这里吃,晚上我们都进城去。水狗又转过头来对我说:现在我们生活好了,吃、穿、住、行不在话下,我们兄弟三家共有汽车8辆,每个男人都有一辆汽车,水法的女儿大学毕业后也有汽车了……我听到他们实现了幸福的小康生活,激动不已。

  我拍的这些平凡照片,虽然反映的只是民间常谈的“儿子、房子、车子”等等小事,但就是在这些小事的强烈对比中,真实而生动地反映了我们国家的巨变。

  (《今日浙江》杂志授权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发布,请勿转载)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