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综合

国家减灾委专家就第二十个“国际减灾日”答人民网记者问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0月13日21:25
  人民网北京10月13日电(记者贺迎春) 今年10月14日是第二十个“国际减灾日”,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UN/ISDR)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确定了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是“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降低灾害风险,保护医院设施,拯救人民生命”。

  日前,国家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郑功成就第二十个“国际减灾日”相关情况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采访。

  问:请您介绍一下“国际减灾日”的由来?

  答:1987年12月,第42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第169号决议,决定把从1990年开始的20世纪的最后十年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1989年12月第44届联合国大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关于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决议决定,指定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日,每年以适合“十年”的目标和目的的方式纪念该国际日。“减灾十年”结束后,联合国大会决定继续开展“国际减灾日”活动。

  问: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设为“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降低灾害风险,保护医院设施,拯救人民生命”,主要是如何考虑的?

  答:当灾害发生的时候,救助机构、社会、媒体和政府都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受灾人的身上。伤者的确需要急救,但是那些躲过了伤亡的人,在灾害被人遗忘后,却躲不过对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的长期需求。如果卫生服务机构和医院因被灾害摧毁而无法提供这些服务,那么人们在灾难发生的过程中和灾难发生之后的一段长时期内,都会遭受到不必要的死亡和病痛之苦。基于这一考虑,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UN/ISDR)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将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确定为“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降低灾害风险,保护医院设施,拯救人民生命”。2008年的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和5.12汶川特大地震都警示我们必须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因为医院安全不仅关系医院里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而且关系灾后能否及时有效地救助更多的伤者。

  问: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秘书处(UN/ISDR)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确定了今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其主要目的是什么?

  答:今年国际减灾日确定“减少灾害风险,确保医院安全:降低灾害风险,保护医院设施,拯救人民生命”这样一个主题,其主要目的是:确保医疗卫生设施的结构具有抗灾能力,从而得以保护患者和医务人员的生命安全;确保医疗设施和卫生服务机构在突发事件中和灾难发生之后人们最需要它们的时候,还能发挥作用;提高医务人员和相关机构的抗风险能力,包括应急管理能力。

  问:自然灾害对医院的破坏,可能造成更严重的灾难,能具体谈谈吗?

  答:医疗卫生部分或全部受损可造成毁灭性的继发灾难。例如,2004年12月,印度洋海啸影响了印度尼西亚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和数以百万计受益于该系统的人,特别是穷人,造成的损失难以数计。亚齐(Aceh)省北部61%的医疗设施被毁,大约7%的医务人员和30%的助产士死于非命。结果,亚齐省的基本医疗服务、孕产妇保健和新生儿保健都陷入危机,公共卫生体系的恢复需要大量的投资。

  从人的角度来看,所有的灾难都是一个健康问题,医疗卫生体系的损坏会影响到社会上的每个部分乃至整个国家。因此,应当让每一个人都意识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且作出承诺,确保医院和卫生设施能够抵御自然灾害。

  问:国际减灾日连续两年将主题定位在医院安全方面,意义何在?

  答:2005年,接受了“兵库行动框架”(Hyogo FrameworkforAction)的168个国家,都意识到下述措施的重要性:“确保所有新建医院的建筑都具有抗灾能力,发生灾害时仍能发挥功能;对现有医疗设施,特别是那些提供基本医疗保健的医疗机构,采取减灾措施以加强它们的能力”。然而,尽管很多国家认识和纠正错误的力度很大,但是,在世界的一些地方,仍有数量惊人的医疗设施——从大都市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到当地唯一能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乡间小诊所——仍旧建在极易受灾的地区。而在另一些地区,紧急事件和危机不断造成医疗卫生设施瘫痪,从而剥夺了人们所需要救治的机会。

  医院和卫生设施不仅仅是砖块和灰浆,还是提供关键的医疗服务,诸如公共卫生实验室、血库、康复设施或药房的场所。它们是医务人员孜孜不倦地工作,确保提供高水平医疗服务的地方。它们的重要性远远超出了灾后拯救生命、捍卫公众健康。医疗卫生设施具有象征性的社会和政治价值,有助于社会的安全感和幸福感的形成。因此,医院和卫生设施必须受到保护,以减少在灾害、突发事件和其他危机中遭受可避免的损失。

  问:在确保灾害中医院安全这一方面,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发挥了和即将发挥哪些重要作用?

  答:今年,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完成了换届工作,目前,专家委员会由38名委员和62名专家组成。其中,医学领域的委员和专家各1名,在确保灾害中医院安全方面,专家委医学领域的委员和专家可以发挥最直接的咨询指导作用,同时,专家委其他相关领域的委员和专家也可以在医院建筑抗灾设计、医疗设备隐患排查、医院灾害应急演练和医院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方面提供技术咨询和指导。

  问:在灾害来临时,国家减灾委专家委的职能作用是什么?

  答:专家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对国家减灾工作的重大决策提供政策咨询和建议,对我国的重大减灾项目进行评审和评估,研究我国减灾工作的发展思路,为国家减灾委各成员单位提供减灾领域的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

  目前,专家委员会分为应急响应分委会、战略政策分委会、风险管理分委会、空间科技与信息分委会、社会法制与宣传教育分委会和减灾工程分委会等6个分委会开展工作,在重大灾害发生或国家启动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二级以上响应时,应急响应分委会将协调相关领域专家组成技术工作组,赴灾区了解灾情;为政府救灾工作的应急决策提供咨询建议。

  问:在有效减轻自然灾害方面,国家减灾委专家委近期有哪些具体工作设想和安排?

  答:针对汶川地震恢复重建情况,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员会于10月中下旬分三组开展汶川地震恢复重建专题调研活动。其中第一组已经于10月9日赴四川开展调研工作,由专家委员会主任秦大河院士带队;10月17-20日赴甘肃,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郑功成教授带队;10月26-30日赴陕西,由专家委员会副主任闪淳昌参事带队。各调研组成员由专家委有关委员和专家组成。通过调研,了解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进展情况,重点调研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规划的实施情况和恢复重建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下一步工作提出咨询建议。

  组织编制国家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评估《国家综合减灾“十一五”规划》的执行情况;研究《国家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的编制思路,确定规划目标;明确“十二五”期间国家综合减灾的目标、指导思想、主要任务、重大工程等;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编制省级综合减灾“十二五”规划;推动规划设计重大项目的立项和实施。

  筹备“国家综合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专家委员会拟定于2010年国家“防灾减灾日”前夕,组织举办“国家综合减灾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旨在为国际、国内自然灾害管理的政府、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社会团体之间提供一个共商减灾工作的高层对话平台,研究国家减灾工作的重大科学决策和建议,深化国内外减灾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论坛将邀请国内外减灾领域的官员、专家学者参加。专家委秘书处根据今年或明年上半年减灾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主题,尽快草拟工作方案,各分委会配合,有关委员、专家参与,确定论坛筹备方案以后组织实施。

  问:请您谈谈未来减灾领域的发展趋势?

  答:2005年,在日本兵库县神户市由联合国主持召开的世界减灾会议。会议为未来十年如何减少灾害给全球造成的损失描绘出行动蓝图。《兵库宣言》和《兵库行动框架》是这次会议通过的主要文件。其中,《兵库行动框架》为2005年至2015年全球减灾工作确立了战略目标和5个行动重点。这些重点分别是:确保减灾成为各国政府部门工作重心之一;识别、评估和监测灾害风险,增强早期预警能力;在各个层面上营造注重安全和抗灾的文化;减少潜在的灾害危险因素;增强准备能力,确保对灾害作出有效反应。

  问:在全球合作减灾方面,您有哪些建议?

  答:第一,构建和谐世界,让人类变得更加安全成为全球共识。换言之,不仅需要构建和谐社会,还需要将主权国家的和谐社会延伸至整个世界,这种共识将能够减少乃至消除战争及其他一些类似战争的行为,同时会引导新兴工业化道路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共同取向,而跨国公司也不能再简单地将低级或者传统的工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是在走向全球的同时加入新型工业化和减灾的内涵,彻底避免产业转移变成灾害链转移。

  第二,在全球范围内确立新的公共道德,这就是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需要提高跨国公司的公共道德标准,将不转移污染、不转移灾害作为全球经济合作的公共道德准则,将减轻灾害或者致灾因素作为全球贸易普遍考虑的优先因素,并掀起企业的社会责任运动,倡导环境保护主义、反对奢侈浪费等。如果能够形成全球新的公共道德,并在这种公共道德的牵引下形成优良的全球性的减灾氛围,必然有利于推进全球减灾事业,进而取得有效的减灾成果,这个世界便会因此变得更加安全。

  第三,构建相应的协商机制与文明对话机制。通过双边、多边协商机制,达到减少甚至消除经济掠夺,谋求全球共同发展;通过平等的文明对话,缓和乃至消除宗教对抗等。

  第四,赋予全球合作新内容、新途径、新方式。全球减灾合作的内容应当包括传统灾害与非传统灾害,在继续重视政府合作的同时,高度重视国际组织尤其是非政府组织之间的合作,因为非政府组织正在成为资源丰厚、技术先进的重要减灾力量。全球减灾合作的方式应当由经济领域扩展到政治、军事、外交领域,多层次的立体型的全球合作无疑应当成为全球减灾合作的必然取向。

  第五,发达国家应当承担更直接的、更大的责任。虽然灾害问题是全球性问题,人类安全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但发达国家无疑责任更大。一方面,发达国家对世界环境的影响重大,人均消耗资源的水平超高,从而是全球灾害问题的放大性因素;另一方面,发达国家财力强盛、技术先进,可以而且应当在全球减灾事业中发挥出重大的作用。如果各国能够达成减轻灾害与追求安全世界的高度共识,并采取步调协调的统一行动,当代世界必然会走向安全世界。
责任编辑:郭扬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