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媒体推荐 > 媒体深度报道 > 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 最新报道

60年流行语 那些曾经的时代年轮

2009年10月14日15:05

来源:读者报-影响力周刊

    60年流行语 那些曾经的时代年轮

  流行语是我们生活状态的写照。每个时段都有一些流行语,充实着我们的语言,或严肃,或活泼,或真情流露,或是打趣生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反映出社会的变化。折射出新思想、新事物

  贾梦雨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它们记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承载着一代人的集体记忆。60年的流行语,或浮光掠影、或刻骨铭心、成为时代的年轮。

  五十年代 新生之际的激动与冲动

  上世纪50年代对共和国来说,是一个新的开端,“同志”、“统一”、“改造”、“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集体化”、“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等流行语主宰着整个社会,交织着共和国新生之际的激动与冲动。

  “同志”:建国初期,“同志”一词来源于前苏联,意思是拥有共同志向的人,这个共同志向就是“实现共产主义”。

  那个年代,人们沐浴在新时代的阳光雨露之中,无论彼此相识还是陌生,见面一声“同志”,带着特有的温馨和亲切。即使是爱人,也称为“同志”,青年男女写起情书来,往往以“某某同志”开头,结尾还要表决心:“向某某同志学习,共同进步。”

  无锡宜兴市收藏家储敖生先生收藏了大量婚书,50年代恋人之间赠送的照片、礼物、信件,一律以“同志”称呼。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今年70岁的姜宁,还记得1950年在老家淮安农村上小学的情景:用土坯堆起来的破败教室,张贴的第一张标语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次,他没有好好听课,老师突然大喊一声“站起来”,拿起教鞭,严厉地指指黑板上方,并让他大声朗读三遍“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六七十年代 “文化大革命”的粗暴与扭曲

  在突出“政治第一,思想挂帅”的“文革”时期,除了毛主席语录外,一些特殊流行语在民间的传播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

  当时的流行语大多是口号式,很多被写成大大的黑、红体字,贴得满城都是,有些流行语更是在各种大会小会上,由会场专有的领号人在特定的时候振臂高呼。

  一是对领袖表达赞颂、祝福的。如“忠于毛主席,忠于毛泽东思想,忠于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毛主席支持我支持,毛主席反对我反对”、“把对毛主席的忠诚,融化在血液中,铭刻在脑海里,落实在行动上”等等。

  二是显示出强烈的阶级性和斗争性。最流行的是那句著名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此外还有:“阶级斗争,一抓就灵!”“要斗私批修!”“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

  在南京从事建筑行业的顾先生,今年四十多岁,经历过“文革”末期,回忆少年时代。他说,那时,大一些的孩子,人手一把木头枪,“头头”还有红缨枪,大家聚集在操场上演练,“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的口号声震耳欲聋。

  另外,“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等,如今这些看似平常、简单的口号,在当时每句话都曾在全国掀起一场又一场不息的波澜。

  八十年代 理想主义的激情与憧憬

  从“文革”中走过来的中国,逐步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到处充满了激情与憧憬。经济建设成为主旋律,流行文化开始崭露头角。

  “五讲四美三热爱”:1981年,团中央等九个单位联合倡议在全国开展文明礼貌月活动。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青少年要“讲文明、讲礼貌、讲卫生、讲秩序、讲道德”,要“语言美、心灵美、行为美、环境美”。

  不久之后,又发起“三热爱”活动(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党),统称“五讲四美三热爱”。

  那个时代的学生,写作文离不开这样的主题:“那天我上学迟到了……因为我扶一个盲人过马路,盲人说:‘谢谢你。’我敬了个礼说:‘不用谢,这是少先队员应该做的。’”这就是典型的“五讲四美三热爱”类小学范文。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1987年,歌星费翔在春晚上唱响了《冬天里的一把火》。也许,那首歌激越的旋律,可以代表那个年代人们的心声,此后的几年当中,这首歌风靡大江南北,全国各地都点起了这样的“一把火”,把属于八十年代的激情和憧憬渲染得淋漓尽致。

  类似的流行歌曲还有《80年代的新一代》等,同样是激情澎湃。如今,“一把火”已经显得有些遥远了,多元文化的时代,好像什么东西也无法占据绝对的主流。

  九十年代 大众文化的流行与激荡

  九十年代,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众文化的全面兴起,新流行语层出不穷:“托儿”、“腕儿”、“款儿”、“角儿”、“老板”、“小资”……部分地方流行语借助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强势升格为全国性流行语,外来新用语也为生活增光添彩,经济、娱乐、生活方面的流行语占据主导地位。

  “大哥大”:九十年代,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大哥大”、“抢滩”、“登陆”、“生猛”、“炒作”、“玩家”、“作秀”、“酷毙了”、“帅呆了”、“靓丽”、“人气”、“指数”、“打工仔”……不计其数的流行语涌入人们生活。

  互联网产生后,其传播速度更加迅猛,大大丰富了当代汉语。

  整体而言,流行语的兴起,与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随着经济文化生活的丰富,“第二职业”、“电脑”、“发烧友”、“因特网”、“伊妹儿”自然就出现了;“下岗”、“上岗”、“希望工程”、“弱势群体”同时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和经济变迁。

  “心太软”:九十年代末,一首很普通、甚至于比较俗的流行歌曲《心太软》,带着世纪末的迷茫和伤感,竟然一下子唱遍大江南北。世纪末的风景中,《心太软》成为那个年代流行歌曲的代表作之一,有一点颓废,有一点怀旧,也有一份无奈。这是一个调整期,告别二十世纪,迎接新世纪的到来。

  新世纪 网络时代的开放与多元

  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网络生活已经在某种意义上彻底颠覆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随之而来的便是人们思想、意识、文化的全面更新,流行语也从一元到多元,从严肃拘谨向轻松诙谐转变。

  “网虫”、“粉丝”、“超女”、“经纪人”、“丁克族”、“超女”、“粉丝团”等窜红网络。

  从“很黄很暴力”到“很傻很天真”,极具娱乐精神的网民们总是乐于通过恶搞来表达自己对当前社会热点事件的见解。网络流行语也因此各领风骚。

  如今,流行语已经插上了翅膀,网络上看似无意的一句话,都有可能成为流行语。“贾君鹏,你妈喊你回家吃饭”,谁能想到,贾君鹏,一个子虚乌有的名字,竟然成为流行语!

  这个时代,就是这样的不可思议。流行语往往成为一个窗口,承载着人们的情感脉动。

  回忆每个时期,都有一些流行语,充实着我们的语言,或严肃,或活泼,它或是真情流露,或是打趣生活。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流行语,而不同的流行语则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反映出社会的变化。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