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万象 > 最新要闻 > 世态万象

迎重阳60对金婚老人聚深圳 共见证永恒爱情(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深圳商报
2009年10月26日08:36
窦玮和张霭曼
窦玮和张霭曼

黄南美和张金玉当年合影。
黄南美和张金玉当年合影。

  披婚纱重走红地毯浪漫迎重阳

  60对金婚老人抒写永恒爱情

  本报讯(记者 郑 英 通讯员 沈 汝)见证爱情永恒,在今年九九重阳节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60对金婚老人相聚深圳,披婚纱、重走红地毯,用现代的浪漫方式迎接重阳节的到来。记者了解到,由市老龄工作委员会、市民政局、市总工会等联合主办,全国各地老龄委协办的“全国60对金婚夫妇同庆祖国60华诞金婚盛典”今日在深圳民俗文化村展开一系列庆祝活动。

  据介绍,“全国60对金婚夫妇同庆祖国60华诞金婚盛典”自8月启动以来,受到了全国各地老年朋友的广泛关注。3个月来,全国金婚盛典组委会共收到了来自全国各省市的1000多对金婚夫妇的报名,根据各地区的报名情况,组委会经多次审议,从中选出了60对具有典型意义的金婚夫妇,他们今天代表全国的金婚夫妇,向祖国60华诞献礼。昨晚,金婚盛典主题活动之一——“重唱战地新歌”晚会在深圳保利剧院上演,《我们走在大路上》、《骏马奔腾保边疆》等30多首60年以来脍炙人口的战地歌曲在保利剧院的舞台上重现,60对来自全国的金婚老人观看了演出,重温当年激情燃烧岁月的主题曲。今天,“60对金婚夫妇与新中国60华诞同庆”大典活动于深圳民俗文化村百艺广场盛装开幕。届时,从全国1000多对报名夫妇中甄选出来的60对金婚夫妇,将在互动舞台上向大家讲述金婚岁月的感人故事。

  不老的爱情故事

  幸福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

  从部队里的军旅爱情开始,共同度过57年的岁月时光。“幸福一直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相信不管再过多少年,我们依然会幸福、快乐每一天。”

  原深圳市勘察测绘院干部、曾经当过兵的张霭曼和窦伟,收获爱情是在部队里。1950年,豆蔻年华的张霭曼考入贵州军区医学专科学校,三年后调入省军区田径队。当时,窦玮就在篮球队。当时参加晨练的女运动员很少,张霭曼长得端庄秀丽,独自在田径场上训练时十分引人注目。见面多了,两个人开始相互打招呼,聊上几句。长得相貌堂堂的窦玮,说话慢条斯理;张霭曼外表漂亮,人单纯踏实,一种朦胧的情愫在这对年轻人心中悄然产生。

  那个年代的人们情感是内敛含蓄的,但是一件偶然性事件却加速推动了这段感情的进展。军区司令部的一位干部看上了张霭曼,对她展开热烈追求。窦玮发现后十分着急,又不好意思去找张霭曼当面表白。情急之下,他写了张纸条,在一天早上晨练时递给了她。“听说×××在追求你,我心里很难过!”看着窦伟含蓄的表白,张霭曼情不自禁地笑了。“我并不喜欢那个人!”向窦玮表白了自己的心迹。那次交谈后,两个人正式确定了恋爱关系。由于训练紧张,体工队又不允许队员谈恋爱,张霭曼和窦玮确定关系后来往并不多,只是偶尔利用晚饭后的一点儿休息时间到小山坡上聊几句。

  1955年,西南军区战斗体工队解散了,窦玮调到昆明军区。张霭曼也转业进入全国重工业部工会,留在北京。分居两地的恋人只能靠通信往来寄托相思之情。1957年初,张霭曼要在昆明开三天会,两人在信中约定,趁此机会把婚事办了。张霭曼来到昆明时,窦玮在步兵学校学习,部队接待了她,并在云南省总工会招待所借了间房筹办婚礼。下午6点多下课后,窦玮冒着大雨骑自行车赶到了现场。由于时间仓促,张霭曼和窦玮的双亲没能到场观礼。就在领导和战友的祝福声中,两人正式结为夫妇。三天会议结束后,张霭曼返回北京,两人再见面时,已经是1958年年末了。

  夫妻俩自从1958年调到一起后就如影随形,很少分离。窦玮从冶金部体育协会下放到龙烟钢铁总公司,张霭曼主动放弃北京的优越条件跟着他去了河北宣化。1981年,张霭曼随同长沙冶金部勘查设计院来到深圳。不到一年,窦玮便追随妻子的脚步,投身到火热的特区建设中。那个时候,深勘大厦一带都是稻田。夫妻俩和其他员工一样,都住在草棚里。

  有一天,张霭曼拎着一桶水到临时搭建的棚子里洗澡时,差点将一条毒蛇当成皮带捡起来。住草棚那两年里,尽管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但一家三口生活在一起仍然很快乐。

  用行动诠释大爱的真谛

  “她勤劳、朴实,贤惠、温柔,我从内心深处感谢妻子对我事业的支持和对三个儿女的精心培育!”80岁高龄的深圳红荔书画馆馆长黄南美老先生,二十余年来募捐的善款金额高达1180多万元,心系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把慈善扶贫事业视为己任。在他辉煌的慈善事业功绩的背后,正是他相濡以沫五十余载的妻子张金玉一路支持他、理解他和陪伴他,让他无怨无悔地投身于慈善事业。“我这一生因为有了夫人的支持才照亮了我如今的事业。”谈起与自己五十余年相濡以沫的妻子,黄老深感作为一个丈夫的歉意。

  回想起50多年前和老伴张金玉的相识,爱情故事就是从熟人介绍开始的。当时正在部队服役的黄老,拿着战友牵线给的一张张金玉照片,等候在渡轮码头上。“船终于靠岸了,走下来一位美貌少女,我拿着照片赶紧一对照,心想就是她!胖乎乎的脸蛋,头上还扎着一对辫子。”黄老直直地迎了上去,叫了一声:“金玉,你好!”没想到,张金玉的脸刷地红了。“那个时候不像现在浪漫,而是走在一起聊了下家里的情况和学校的事情,连手都不敢碰的,即便是后来再见面也没有牵过手。”自那以后,一个在鹤山老家,一个在增城,大部分时间就靠写信或写诗来寄托相思,“当时部队讲政治,即便是写信也只是互相讲一些鼓励的话,不像现在的甜蜜情书,讲讲学习呀、未来啊,就好像是给她上课一样,因为她还在读书不能让她分散太多的精力。”

  认识一年多以后两人就结婚了。黄老说:“那个时候结婚很简单,她放寒假来到部队的时候,我还在北京出差,回来的时候就从北京买回来几斤糖,老战友则早给我们准备好了被子、蚊帐、脸盆、茶壶等结婚用品。1957年大年三十那晚,二三十个战友聚在一起喝茶、吃糖、聊天,领导过来说几句祝福的话就算结婚了。”就在结婚的第二天,部队有紧急任务,黄南美去执行任务了。

  结婚后,为了工作和事业,黄老和妻子聚少离多。“在部队的时候我到处奔波,本来部队是可以带家属的,但是我一结婚她还在读书,等她毕业了我又去学校。”随后,等黄老读完两年政治学校又因治病被隔离住院了一年,那个时候他们已经有了第一个孩子,妻子只好一个人在家里带孩子。“妻子第一次带着孩子过来看我,因为住在隔离病房,当我第一次见到漂亮的女儿却又不敢抱,心里就特别难过!”

  上世纪80年代初,黄南美到了深圳并于1989年创立了深圳市第一家民营文化机构——深圳市红荔书画馆。20年来,红荔书画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为国家文化事业的发展和创新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同时,黄南美以红荔书画馆为基地,动员社会力量,倡导义捐义卖义拍字画,先后为贫困山区孩子募捐扶贫资金1180多万元。

  在79岁要接受开胸手术之际,黄南美曾说过:“我没有遗产只有遗体,我的遗体要捐献给那些需要器官的人。”在外人看来,黄老应该非常富有,可其实他每月的工资仅仅1200元。“我很穷,银行没有一张存折,但我有很多朋友,他们比存折更珍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