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瞭望东方周刊 > 最新文章

业内称中国多晶硅短缺依赖进口 过剩论源自虚报

来源:瞭望东方周刊
2009年10月26日15:17

  政府错了?企业疯了?国际阴谋?

  ——“多晶硅过剩”真相三大追问

  国内多晶硅行业存在虚报、夸报风,很多企业宣称的产能连1/5都没有实现,根据虚报的数字判断过剩,方法过于简单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赵新社 | 北京报道

  2009年10月19日,国家发改委等十部门联合举行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信息发布会,其中一个重点是多晶硅产业。

  多晶硅分为电子级和太阳能级,后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基础生产原料,是太阳能光伏行业的重要产业链,而太阳能将是中国新能源的主要发展领域之一。

  “说多晶硅产能过剩,依据是什么?”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质疑说。

  被称为“世界最大太阳能硅片供应商”的江西赛维LDK太阳能高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彭小峰则表示多晶硅产能过剩“是一个普遍的误解,从有效需求看,太阳能行业的需求远远大于产能,不是一点,而是无限大” 。

  9月8日,赛维LDK高调举行了万吨级高纯硅项目投产庆典活动,其产能远远超过2008年中国多晶硅4000多吨的全部产量。而在此之前,8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指出,多晶硅产业出现“重复建设倾向”。

  “倾向”没有多长时间,就上升到了有关部门“过剩”的判断。

  9月26日,国务院转发了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要求严格控制在能源短缺、电价较高的地区新建多晶硅项目,对缺乏配套综合利用、环保不达标的多晶硅项目不予核准或备案;新建多晶硅项目规模必须大于3000吨/年。

  据悉,近期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两部委针对光伏产业展开全方位调研,目的是具体了解多晶硅产能“到底有多大,过剩到何种程度”。9月10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司长陈斌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出现在江苏中能硅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调研,这是一家多晶硅产能位列全球三甲的企业。

  政府对多晶硅产能问题为何如此重视?在产能“过剩”问题上,为何又有不同的看法呢?

  追问一:政府错了?

  【赵玉文说:“三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多晶硅市场仍然短缺,要依赖国外进口,2009年仍需进口1.4万吨,所以根本谈不上产能过剩问题。”】

  除了石定寰、彭小峰,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太阳电池技术研究室主任王文静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表示:在金融危机、光伏市场收缩的情况下,多晶硅产能最多也只能说是短暂的相对过剩,根本谈不上绝对过剩。

  “2008年中国生产太阳能电池250万千瓦,对多晶硅材料的需求量近2万吨,而国内产量仅4000多吨,所以80%的多晶硅需要进口,我预计,2009年中国多晶硅进口的比例虽然会有所降低,但至少在50%以上。”王文静说,“在这种情况下,笼统地说多晶硅过剩会让人难以理解。”

  石定寰认为应从动态的角度看待产能问题:中国在建的多晶硅项目全部建好后,以现有的太阳能电池对多晶硅的需求量看,可能会有过剩,不过多晶硅仅是一种制造太阳能电池的工业材料,不是最终产品,必须和电池市场同步发展,达到动态平衡,否则到时候就会出现不足。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副理事长兼光伏专业委员会主任赵玉文对《瞭望东方周刊》说:“三五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多晶硅市场仍然短缺,要依赖国外进口,2009年仍需进口1.4万吨,所以根本谈不上产能过剩问题。”

  既然多晶硅不仅没有过剩,反而紧俏短缺,为什么有关部门对投资多晶硅开始采取限制措施?

  按照一些业内人士的说法,可能是人为因素的错误影响。

  王文静说,一些企业为了享受更多的优惠政策,比如多征占厂地,或为融资炒作,故意虚报产能;另外,对多晶硅产能缺乏统计不科学,比如在时间上按全天24小时、全年365天足额统计,不考虑检修、节假日等非生产因素,也制造了产能水分。

  对多晶硅项目圈地问题,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比如,四川新津工业集中发展区一个3000吨多晶硅项目占地879亩,结果引发“一个多晶硅项目为何占地近千亩”的舆论批评。

  索比太阳能网以“中国最大光伏行业门户与互动交流平台”自居,其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曹宇对本刊记者说:“不少多晶硅生产企业以虚报产能的方式来跑马圈地,然后就没有动静了,让大量土地闲置睡觉。”

  比虚报产量更严重的是故意夸大甚至恶意捏造多晶硅产能过剩的言论,以期达到影响政府决策的目的。

  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用赵玉文的话说就是“有的企业怕别人上,担心抢占自己的地盘”。

  一家能源企业负责人对本刊记者说,无锡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董事长施正荣就有此“嫌疑”,因为无锡尚德购买硅材料可能是签的长期协议,仍是高价,如今价格下降,将使其电池产品面对竞争对手时处于不利地位。无锡尚德是中国第一家在美国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上市“暴富”的施正荣被称为中国光伏界的“比尔.盖茨”。

  无锡尚德则予以坚决否认,无锡尚德媒体关系负责人张建敏对本刊记者说:“这种论调还是对尚德囤积硅材料的质疑,施正荣董事长已答复过这种质疑。”施正荣不久前曾表态:“尚德没有囤硅,尚德积累的硅只是可以满足两个星期的生产量。”

  在此之外,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王斯成曾向外界透露,一些准备投资光伏发电的企业希望通过相关人士去游说国家能源局,以达到提高光伏上网电价的目的。

  追问二:企业疯了?

  【火力发电项目限批,水电项目不批,大量风电因无法接入电网闲置而造成项目不能批,所以在绿色发电的压力下,大量央企开始涌向光伏发电,为投资者创造了多晶硅市场的想象空间】

  政府对多晶硅“过剩”的判断完全正确,是本刊记者在采访时听到的另一种声音。

  英利集团宣传部经理李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过剩是肯定的,因为上的人太多。”

  英利集团2008年3月投资成立了六九硅业有限公司,总设计多晶硅产能1.8万吨,分期建成,第一期设计产能3000吨/年,预计于2009年第四季度投产。

  英利另一举动,是2009年3月22日在敦煌光伏并网发电项目开标现场,其下属英利绿色能源控股有限公司所在的联合竞标体报出0.69元/度的惊人低价,一时震惊了光伏产业界。

  2009年9月,中国电子材料行业协会经济技术管理部主任鲁瑾给媒体出示了一份该协会呈报给中央有关领导的多晶硅产业报告: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已有19家企业多晶硅项目投产,产能规模达到3万吨/年,另有10多家企业在建、扩建多晶硅项目,总规划产能预计到2010年将超过10万吨。如果这些产能全能兑现,将超过全球需求量的2倍以上。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针对多晶硅产业专门成立了课题组,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的名字也在其中。

  这一课题组的研究报告2009年7月底在媒体上出现,标题为“关注新能源:光伏产业切勿‘暴生暴滥’”。

  课题组研究报告执笔人张永伟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在地方政府追求大项目、企业追求高利润等多重因素的驱动下,中国多晶硅投资已经越来越偏离市场理性轨道,产能已由2006年的3300吨猛增至2008年的2万吨,增长超过5倍,而2008年全球多晶硅需求只有4.52万吨。”

  十部门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更是直言,2008年中国多晶硅产能2万吨,产量4000吨左右,在建产能约8万吨,产能已明显过剩。

  那么,为什么企业还蜂拥挤向这个产业呢?

  除了多晶硅产业曾经有过的丰厚利润外,业内人士说还有其他方面的众多原因。

  产能不真实,被虚报、夸报仅是一个重要原因。

  王文静介绍说,有的企业对外宣传要建产能为1.5万吨的多晶硅生产厂,实际一期开工只有3000吨,其余产能仅是一种可能性,但可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行业内统计来统计去,10万吨多晶硅产能的水分就会“应运而生”。

  有知情人士亦向媒体透露,国内多晶硅行业较为浮躁,很多企业宣称的产能连1/5都没有实现。

  中国太阳能市场前景诱人,是企业纷纷投资多晶硅产业的另一重要原因。

  在17年来首次于2009年2月召开的全国能源会议上,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说太阳能是世界上资源最丰富的能源,要加快开发利用步伐,促进太阳能硅材料技术研发和产业化。

  这次会议关于光伏产业的精神在“4万亿”经济刺激方案中有明显体现。

  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所副所长李俊峰说,国家有一个硬性指标,“绿色发电”到2010年要达到3%。

  一位接近国家能源局的人士告诉《瞭望东方周刊》:“现在火力发电项目限批,水电项目不批,大量风电因无法接入电网闲置而造成项目不能批,所以在绿色发电的压力下,大量央企开始涌向光伏发电,为投资者创造了中国国内多晶硅市场的想象空间。”

  国家发改委能源所研究员王斯成透露,很快将出台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对光伏产业的发展目标作了重大调整,已经从原先到2020年达到180万千瓦太阳能装机容量的目标大幅上调为2000万千瓦。

  补贴光伏

  【现在的光伏经济就是政府经济,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办法和传统能源竞争,就没有市场】

  光伏发电补贴政策,也是吸引资金大量投向多晶硅生产的重要原因。

  2009年3月26日,财政部与住建部联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的实施意见》和《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被认为是中国政府全面启动光伏产业终端链条——光伏发电的征兆,当然这会拉动其上游产业链条多晶硅环节的发展。

  不过两部委的补贴举措遭到了“过高”的质疑。一位业内权威人士对本刊记者说:“对建筑光伏发电每瓦补贴20元,超过了安装造价,让人难以理解。

  同时业内人士还对补贴出台的时机和众多补贴主管部门提出质疑:新能源规划没有出来,为啥急着出台补贴政策?财政部、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和住建部都在联合或独自出台光伏产业补贴政策,这里面有无打着关心光伏产业的幌子,实则为谋部门私利的行为?

  补贴使光伏电站上网电价“居高不下”。在敦煌光伏发电项目公开招标已确定光伏发电上网电价为1.09元/度的情况下,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上网电价还继续维持“4元”的价格“岿然不动”,虽然批准并网的光伏电站很少,但势必会引发资金流向光伏电站建设。

  不仅中国资本,国外资本也来了。

  全球最大光伏组件生产商美国 Solar公司在当地时间 9 月 8 日宣布,与中国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政府签订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合作在鄂尔多斯建设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200万千瓦光伏发电电站。

  王文静对本刊记者说:“从一定程度上讲,现在的光伏经济就是政府经济,没有政府补贴,就没有办法和传统能源竞争,就没有市场。”

  一位权威人士说,政府补贴的目的不是为补贴而补贴,而是引导企业通过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技术来逐渐降低成本,最后能够进入市场与传统能源真正平等竞争。

  这种平等竞争看来不远了。王斯成预计,“太阳电”将在2015年前后与传统能源上网电价“平价”。

  国外的光伏市场比中国更加诱人,和其他因素相比,这是中国企业踊跃投资多晶硅产业的更重要原因。

  中国工程院院士闻立时在2008年金融危机对全球光伏产业还没有产生严重影响时说,由于能源紧缺,太阳能产品市场持续兴旺,继德国之后西班牙市场迅速后来居上,意大利、葡萄牙紧跟其后,然后是其他西欧国家、日本、韩国、美国,这就使得现有的单晶硅、多晶硅和非晶硅电池一直热卖下去。

  用闻立时“太阳照一天,全球用六年”的形象说法测算,全球光伏发电市场的潜力“是没有答案的”,毕竟金融危机是暂时的,而全球传统能源危机、气候变暖形势更为严峻。

  如果简单地按市场规律推理,这怎么能让中国光伏行业的上游产业多晶硅不“疯狂”呢?

  自5月份开始就进入公众视野的中国新能源产业振兴规划至今没有出台,所以在客观上增加了对多晶硅产能问题判断的难度。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多晶硅产业课题组调研报告执笔人张永伟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国家应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光伏装机规划,让企业根据这个总量信号决定自己的投资和生产。”

  不过也有人批评说,这是计划经济思维,规划应按照市场经济原则,只规定方向、原则,起到导向作用即可,具体投资的情况让企业自己判断;况且中国光伏市场的情况比较突出,90%以上的太阳能电池都是出口国外,用计划经济量化指标的方式根本无法管理。

  石定寰告诉本刊记者:“多晶硅企业大都是民营资本投资建设,国家不用担心他们拿自己的钱往水坑里投。”

  新能源行业投资是否“疯了”?全国工商联新能源商会秘书长曾少军有过论述:“新能源过剩”是一个“伪命题”,如果有效市场得以释放,当前的太阳能还“热”得不够、风能也“疯”得不够。”

  追问三: 国际阴谋?

  【2006年之后,德、日突然同意输出相关技术,并且技术转让经费大幅下降,导致多晶硅企业在中国迅速呈现“遍地开花”势头

  一场太阳能电池技术展示活动,给了能源决策部门很大震动。

  9月份,美国 Solar公司在中国能源问题的决策部门——国家发改委展示了薄膜太阳能电池生产技术。有与会者向本刊记者介绍说,这一场活动改变了现场不少人在太阳能电池采取“晶硅还是薄膜技术路线”争论中的观点。

  一位与会者说,如果按照 Solar的技术生产,薄膜太阳能电池的成本会远远低于晶硅电池,后者根本无法与前者竞争。

  由此,有人推测,可能是政府高层已经感觉到中国多晶硅产业背后有“国际阴谋”,故而叫停新上多晶硅项目,以免出现李伟告诉本刊记者的结果:很多新上技术含量不高的多晶硅项目,投产之日也是倒闭之时。

  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石元春在接受《经济参考报》采访时说,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是硅材料提纯技术,掌握这种技术的日本和德国,在2006年之前对中国企业只愿意提供多晶硅材料,从中赚取高额利润,不愿转让技术;2006年之后,却突然同意输出相关技术,并且技术转让经费大幅下降,导致多晶硅企业在中国迅速呈现“遍地开花”势头。

  赵玉文、李伟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多晶硅是卡脖子项目,西方国家不向中国转让技术,赵玉文说在市场紧俏时,西方国家甚至连硅料也不愿意售给中国企业。

  多晶硅生产提纯主流技术长期以来掌握在美国、日本、德国7个公司10家工厂手中。中国多晶硅产量2005年仅有60吨,2006年也只有287吨,到2007年猛增到1156吨,2008年更是狂飙到4000吨以上。

  为什么在技术输出上,日本、德国突然“变好”?武汉大学教授伍新木在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说:“从宏观方面说,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把推动新能源发展的政策不仅仅看作是一种单纯的经济行为,而且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全球战略。”

  “硅材料提纯就是对化石能源进行加工,重‘终端环保’而轻‘过程污染’,其背后隐藏着跨国公司联手扼杀中国新能源产业的阴谋。”伍新木说,“中国政府一旦同意从2012年开始履行《京都议定书》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责任,联合国不仅不会对中国大规模发展太阳能光伏产业进行补贴,反而会因太阳能光伏生产线属于高耗能产业受到罚款;而日本、德国等国将这一高耗能的产业成功转移到中国后,让中国给他们供货,则可从中赚取数倍利润。”

  十部门对多晶硅产业“动刀”的整治措施,明显涉及到了多晶硅技术工艺。

  在十部门《关于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要求未来兴建多晶硅项目太阳能级多晶硅还原电耗小于60千瓦时/千克。江苏中能相关人士认为,目前全世界最先进的改良西门子法也没有达到这个水平,意味着国家今后不再审批这类多晶硅项目。

  另外,有分析人士认为,出于国外对中国光伏产业反倾销“阴谋”防控的考虑,中国政府也不得不对年轻的多晶硅产业动刀。

  2009年8月30日,美国《圣迭戈联合论坛报》以“中国正在太阳能电池板市场上享用我们的午餐”为题报道了中国光伏产业的情况,惊呼“中国的产品如洪水般席卷了整个市场”,潜台词是希望美国政府干预发展迅猛的中国光伏产业。

  曹宇所在的索比太阳能网页面上挂着一条消息说,在2009年9月22日德国汉堡举行的第24届欧洲光伏能源会议上,一家中国合肥光伏组件企业报出惊人低价——1.2美元每瓦,可能为欧洲企业批评中国光伏业“倾销”提供了口实。

  消息说,德国光伏企业Conergy与SolarWorld此前曾联合多家组件厂商,游说德国政府和欧盟委员会对中国产光伏组件进行反倾销调查。

  按照王文静的说法,中国太阳能电池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1/3,并且98%出口海外。所以,中国政府对光伏产品反倾销的关注也就变得容易理解。

  并网困境

  【新能源发电,最后都面临着并网问题,而电网主要被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垄断,作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它们不愿意因为高价并网新能源发电而影响自己的销售业绩,从而把自己置于尴尬的业绩考核名单尾部

  中国自己光伏发电装机还不足电池产量的1%,为什么中国太阳能电池不留在国内自己使用呢?

  “这是电网企业对新能源发电的消极态度所致。”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对《瞭望东方周刊》说。

  据韩晓平分析,包括光伏在内的新能源发电,最后都面临着并网问题,而电网主要被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公司垄断,作为中央管理的企业,它们不愿意因为高价并网新能源发电而影响自己的销售业绩,从而把自己置于尴尬的业绩考核名单尾部。

  韩晓平由此对本刊记者说:“在中国与其说是多晶硅产能过剩,不如说是市场被限制而产生的恶果。”

  在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方面,石定寰批评说政府有不作为行为。

  石定寰对本刊记者说,早在2004年12月25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主任委员毛如柏就提出了光伏上网电价的立法问题,但时至今日这一问题仍然没有解决,对中国光伏发电造成了严重影响。

  之后,虽然2006年开始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中明确规定,电网企业应全额收购其电网覆盖范围内的可再生能源并网发电项目的电量,并提供上网服务,但这一规定在执行中由于操作性问题难以完全落实。

  石定寰说,虽然中国面临更为严峻的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问题,但没有上网电价立法的严格保护,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产业无法全面发展。

  国家发改委价格司以行政审批方式批准建立的光伏电站很少,除了2009年8月批复的以每度4元(含税) 电价上网的内蒙古鄂尔多斯、上海崇明岛两家小型光伏电站被业内熟知外,其他电站知之甚少。

  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立法的阻力来自何方呢?韩晓平认为,现在中国的央企越办越大,行业集中度越来越高,对行业、市场控制力越来越强,很多政策没有央企的全力配合,难以制订、难以执行,其中就包括光伏发电上网电价立法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政府主管部门就“被迫”放松了对光伏发电甚至整个光伏产业的关注。

  一位权威人士指出,在其他国家看来,大力建造光伏电站就是大力发展新能源,是件好事,但在中国未必,因为从目前的电力上网政策看,光伏电力未必能够并入电网,到时会造成光伏发电资源浪费,为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这位人士还列举了风能发电的“惨痛”实例:截至2008年底,全国已完成吊装的风电机组为1200万千瓦,而并网风电装机还不到900万千瓦,至少1/4的风电机组闲置空转。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光伏发电太阳能电池的上游产业多晶硅,政府对其踩点刹车也在情理之中。

责任编辑:邰月红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