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新闻中心 > 国际新闻 > 国际要闻 > 域外华闻

“口述史”大家唐德刚肾衰辞世 享年89岁(组图)

来源:深圳新闻网-晶报
2009年10月30日09:05

唐德刚与张学良(右)在一起(资料图)。
唐德刚与张学良(右)在一起(资料图)。

书生教授唐德刚。
书生教授唐德刚。

  “口述史”大家唐德刚病逝

  因肾衰竭逝于旧金山家中,享年89岁

  他上世纪40年代出国留学兼打工,50年代初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60年代任纽约市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和亚洲学系主任,70年代尾随尼克松访华之后成为第一批被批准回中国探亲的人,80年代领导全球范围“胡学”(胡适研究)的“卷土重来”,90年代参与发起征集1亿人签名向日本讨还战争赔款的行动,赢得海外侨胞的尊敬……10月26日晚,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口述历史”的开山人之一唐德刚在美国旧金山家中因肾衰竭过世,享年89岁。

  不再洗肾 安详辞世家中

  唐德刚的家是幽静小镇上的一座白色小洋房。唐德刚几年前发过一次病,身体大不如前,毕竟是八旬老人了。夫人管得很严,轻易不让外界打扰他。

  唐德刚的夫人吴昭文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吴开先之女。吴昭文近日表示,唐德刚生前饱受肾病折磨,后来决定不再洗肾,于26日晚在旧金山家中安详辞世。

  过目不忘 能背《古文观止》

  1920年,唐德刚生于安徽合肥。唐家是当地大家族之一,家中藏书很多,唐德刚从小受严格的旧式私塾教育,所以国学根底深厚,文史兼长。

  唐德刚自幼记忆力特强,过目不忘。他不但能背诵《古文观止》,还能背诵一般人不大读的《续古文观止》。1939年秋,唐德刚考入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系。该系阵容鼎盛,包括著名近代史专家郭廷以、秦汉史的贺昌群、宋辽金史的金毓黻。他的毕业论文《郡县起源考》的指导教授则是顾颉刚(商周史专家)。所以唐德刚对中国古史和近代史都有深厚的根底。

  4年后毕业,唐德刚从重庆来到大别山区的岳西当中学历史教员。1944年,他又应聘安徽学院史地系,教《西洋通史》。

  留学美国 半世教书育人

  1948年,唐德刚自费赴美国留学,主修欧洲史和美国史,后获得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并取得美国国籍。那时,哥大名教授云集。他毕业论文《美国对华外交》的指导教授就是大名鼎鼎的唐纳德教授。

  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留校执教,前后达15年。自1962年初,在哥大东亚研究所做研究员的他兼任哥大中文图书馆馆长达7年。1972年,唐德刚又被纽约市立大学聘为该校亚洲学系教授,后两度出任该系系主任,达12年之久,直到1991年退休,桃李满天下。在这期间,他曾受邀任印度德里大学中国研究的顾问,出任中国南京大学、山东大学、西北大学访问教授。

  口述史大家 散文成“唐派”

  唐德刚身为哲学博士,没写出一部哲学专著,反而是人物传记和文学类、史学类的著作却能找出一箩筐。身为中国近代史大家,唐德刚也是华人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他与顾维钧、李宗仁、陈立夫、张学良等人多有接触,和人在纽约的胡适成为忘年之交。

  他的散文可读性颇高,被旅美学人夏志清教授誉为“唐派散文”。夏志清在为《胡适杂忆》作序时写道,唐德刚“应公认是当代中国别树一帜的散文家。他倒没有走胡适的老路,写一清如水的纯白话。德刚古文根底深厚,加上天性诙谐,写起文章来口无遮拦,气势极盛,读起来真是妙趣横生”。《胡适口述自传》和《胡适杂忆》这两本书已成为研究胡适的第一手资料。有人戏说胡适自传为“三分胡说,七分唐著”。

  洋装穿在身 心是中国心

  唐德刚作为一介书生,在美国靠教书吃饭。但他认为近百年的美国史上,美国少数民族中华侨所受的苦难是远在美国内战后的黑人和印第安人之上的,而美国的发展进程有着华人的巨大贡献。

  唐德刚和夫人吴昭文曾省吃俭用,捐钱为华人子弟入托入学,建造华人幼儿园和医院而奔忙。他还曾参与发起在全球征集1亿人签名要求日本偿付战争赔款的运动。(据中新社、经济参考网)

  档案

  唐德刚

  唐德刚,1920年出生,安徽合肥人,著名美籍华人学者、历史学家、传记文学家、红学家,华裔史学家中口述史的主要推动人物。

  1939年秋考入重庆国立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南京大学)历史学系,1948年赴美留学,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72年受聘为纽约市立大学教授,后兼任系主任12年。著有《李宗仁回忆录》、《胡适口述自传》、《胡适杂忆》、《顾维钧回忆录》、《晚清七十年》、《张学良口述历史》等。另有包括历史、政论,小说、诗歌、杂文等多部作品。

  听他口述

  ●忆留学

  “我学历史是因为兴趣,那时候做助教的,被教授唤来唤去,也不容易,洋人都干不了。我记得有个历史系教授,美国人,他说诸葛亮是山东人,孔明是湖北人;我说,诸葛亮和孔明是一个人啊!他说,诸葛亮姓诸,孔明姓孔,怎么会是一个人?”

  ●谈口述史

  “口述史并不是对方说什么我就记什么,还要查大量的资料来校正他们。我跟你们讲故事,讲三天三夜都讲不完,会写的人,一写出来就是畅销书。我随便讲,可以讲几百万字,就写不出来。”

  “我跟张学良很熟,但我跟他接触后发现,这个张学良是大而化之的人。我说:汉公,这个事情靠不住啊,我知道的不是这样的。他说:你知道什么?!他是少帅,我连少尉都不是,所以他说:你要听我的话!我说:可听你的话将来要出笑话的!他说:什么笑话,我讲我的故事,有什么笑话!”

  ●论“历史三峡”

  “三峡是长江的一段,现在建大坝,江面就宽了,三峡的地质就发生变化。我讲历史三峡,中国历史从古代一路走到清朝末年,就到了三峡,这里惊涛骇浪,过了三峡就风平浪静了。出了三峡,如果你回看三峡,那真是美啊!中国历史有几个阶段,走到鸦片战争的时候,就动乱了,过了这一段,就风平浪静……所以叫做历史三峡。不论时间长短,历史三峡终必有通过之日,从此扬帆直下,随大江东去,进入海阔天空的太平之洋。这是我个人的历史哲学。”

  ——唐德刚

  趣闻

  老乞丐VS小乞丐

  一般人对口述自传的了解,大抵是从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开始的。这是唐德刚根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口述历史学部所公布的胡适口述回忆16次正式录音的英文稿,和唐德刚所保存并经胡氏手订的残稿,对照参考,综合译出的。这也是唐德刚在哥伦比亚大学与胡适亲身交往,提着录音机完成的一项傲人的口述史传工程。

  唐德刚是胡适一生中最失意、最穷困时期收下的小门生。他们于上世纪50年代相会于哥伦比亚大学美丽的校园,一个是常来哥大图书馆借书还书的名校友,一个是正在图书馆里进进出出推书车的打工留学生。他们同属一支几百年前从江西瓦砾坝迁至安徽的老乡,胡适还能扳着手指,列出唐家当年许多在京城做官的叔叔大爷们。很快,唐德刚就常常出现在胡适夫妇破旧的公寓里,品尝着胡适小脚太太烹制的拿手徽州名菜——豆腐渣。

  唐德刚比喻这种师生关系为“一个穷愁潦倒的乞丐老和尚和一个乞丐小和尚的师生关系。这两个老幼乞丐的关系,不是马融绛帐或程门立雪的关系。而这老幼乞丐一同箕坐草窝内的情况就大有不同了……”

  他帮胡适做最重要的事——借书、查书、录音、整理回忆录,也开车载他外出购物,处理杂事,时不时地喊上一帮小兄弟陪师母打麻将。

  唐德刚生前接受采访时说,“那时我们家请客,我就给胡先生打电话:胡先生,今晚我们家里请客,菜很多,你有没有空?他就会说:有空!有空!”(钟新)

[1] [2] [下一页]
上网从搜狗开始
网页  新闻
*发表评论前请先注册成为搜狐用户,请点击右上角“新用户注册”进行注册!
设为辩论话题

我要发布

近期热点关注
网站地图

新闻中心

搜狐 | ChinaRen | 焦点房地产 | 17173 | 搜狗

实用工具